工业锅炉的基本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锅炉的基本部件
主要部件(汽包,受热面,集箱,管道)炉本体:炉膛、燃烧器、空气预热器、烟风道锅本体:省煤器、汽包、下降管、联箱、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
一、汽包
汽包(亦称锅筒)是自然循环锅炉中最重要的受压元件,汽包的作用主要有:
1:是工质加热、蒸发、过热三过程的连接枢纽,保证锅炉正常的水循环。
2:内部有汽水分离装置和连续排污装置,保证锅炉蒸汽品质。
3:有一定水量,具有一定蓄热能力,缓和汽压的变化速度。
4:汽包上有压力表、水位计、事故放水、安全阀等设备,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汽包工作流程是:从水冷壁来的汽水混合物经过汽包上部引入管进入汽包内部,沿着汽包内壁与弧形衬板形成的狭窄的环形通道流下,使汽水混合物以适当的流速均匀的传热给汽包内壁,这样克服了锅炉启停时汽包上下壁温差过大的困难,可以较快的启动。
进入汽包的汽水混合物分别进入汽水旋风分离器,利用改变流动方向时的惯性进行惯性分
离,这是汽水混合物的次分离。
被分离出来的蒸汽仍带有不少水分,从分离器顶部进入波形板分离器,它装在旋风分离器顶部,带有部分水滴的蒸汽在波形板间的缝隙中流动,利用使水黏附在金属壁面上形成水膜往下流,将水滴再次分离出来,称为二次分离。
二次分离后的蒸汽经过蒸汽清洗,利用水的密度差进行重力分离,这是三次分离。
蒸汽经过三次分离后,达到了蒸汽质量标准,再由汽包顶部饱和蒸汽管引往屏式过热器。
二,受热面
锅和炉是通过传热过程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锅和炉的分界面就是受热面, 通过受热面进行着放热介质( 火焰、烟气) 向受热介质( 水、蒸汽或空气) 的传热。
受热面从放热介质吸收热量并向受热介质放出热量。
同时、连续进行吸热和放热的受热面称为间壁式受热面, 放热介质和受热介质分别处于受热面的两侧。
如果放热介质和受热介质分别轮流交替地、周期地与受热面相接触, 在接触中向受热面放热或从受热面吸热, 则这种受热面称为蓄热式( 也叫再生式) 受热面。
主要以辐射换热的方式吸收放热介质放热量的受热面称为辐射受热面。
辐射爱热面布置在炉膛内。
主要以对流换热的方式吸收放热介质放热量的受热面称为对流受热面。
对流受热面布置在炉膛出口以后的、烟气温度较低的烟道内。
布置对流受热面的烟道称为对流烟道。
受热面向受热介质的放
热主要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进行。
根据水的加热、汽化过程的顺序, 可以将受热面划分为水的预热受热面、汽化受热面( 也叫蒸发受热面) 和蒸汽过热器。
水的预热受热面通常布置在低温烟气部位以回收排烟余热、节约燃料, 因而一般称之为―省煤器。
此外, 排烟余热也可以回收利用于预热助燃空气, 这种余热回收受热面叫做空气预热器。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都布置在锅炉烟气流程的尾部, 所以又统称为尾部受热面。
受热面按其结构又可分为板式和管式。
烟气在管内流过的受热面称为烟管受热面, 水在管内流过的受热面称为水管受热面。
容纳水和蒸汽并兼作锅炉外壳的筒形受压容器称为―锅筒―或―锅壳―。
受热面主要布置在锅壳内部的锅炉称为锅壳锅炉( 旧称火管锅炉) 。
内燃式锅壳锅炉的炉膛设置在炉壳内, 叫做―炉胆气炉胆本身也就是辐射受热面。
布置在锅壳内的烟管为对流受热面。
外燃式锅壳锅炉的炉膛设置在锅壳之外, 此时, 锅壳的一部分表面( 向火部位) 为辐射受热面。
烟管仍布置在锅壳内部。
如果在外置炉膛内还布置水管受热面作为辐射受热面, 则构成为水火管锅炉。
外燃式锅炉的锅壳已不能完全起锅炉外壳的作用, 因为外置炉膛是用炉墙作为外壳的。
以布置在炉墙砌体空间内的水管为主要受热面的锅炉称为水管锅炉。
受热面与锅筒、集箱和炉外管道构成整个水一汽系统。
三、集箱
它是汇集炉管排列联接的主要元件,有分配供水和引出的作用,按其所在位置有上集箱和下集箱或进口集箱和出口集箱之分。
上集箱位于炉管上部,汇集上升管束的水汽混合物,通过导管引人上锅筒。
有些上集箱安装在炉墙外部,在与炉管相对的位置开有成排手孔,以便清扫炉管内部。
下集箱位于炉管的下部,与下锅筒连接供水、分配给上升炉管。
位于炉排两侧的下集箱,具有防止炉排两侧炉墙烧坏或挂焦的作用,称为防焦箱。
下集箱有排污管,端部还开有手孔,以便检查清扫集箱内部。
除锅炉本体集箱外,在省煤器,过热器等部件上也有各自相应的集箱。
集箱一般由较大直径的无缝钢管和两个端盖焊接而成。
近年来有些制造厂将管端旋压收口,取代焊接端盖,结构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