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传统文化开展情况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开展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培树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知聊城、爱聊城,长大后建设新聊城,我校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结合各科教学、融入校本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以此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创设经典诵读环境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利用校园黑板报上,刊出一些经典诗文。

3.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4.每学期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展示活动:古诗词诵读
比赛、讲故事比赛、戏曲表演、经典诵读比赛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校园文化愈加丰富多彩,各类兴趣小组及特色活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二、落实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

1.传统文化渗入教学环节
一是用学生熟知的民俗、学过的诗句、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导入课题。

这些学生的熟知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热情。

例如,《端午粽》一课,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节吃汤圆?”让学生追溯贴近生活的传统食物来源,用传统美食引出传统节日。

另一个是“端午节吃什么?”导出课题。

又如,《找春天》一课,在导入部分,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的古诗《村居》和《咏柳》,让学生说说“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自然衔接导出课题。

二是利用语文教材中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插图导入,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感染力,更能吸引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感知传统文化。

例如,《村居》这首古诗是国画插图,一群孩子在草长莺飞的时节,放风筝。

导入时,先出示古诗的国画插图给学生,让学生看图说话。

将学生的说话内容与古诗内容进行对比,引出
课题。

这样图文结合的形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渗透了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走进汉字教学与硬笔书法相结合。

汉字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向学生展示汉字由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又能传播汉字传统文化。

例如,在《天地人》一课,可以制作微课,让学生了解“人”字的演变,知道汉字先是由古人根据事物的形状画出来的,经过不断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文字。

又如,在《“贝”的故事》一课,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六种造字法,让学生了解研究字形变化的学科叫文字学。

知道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合称为“小学”。

苏士澍说“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

”书写汉字能后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协调能力。

汉字的书写讲究横平竖直,间距均匀。

做事先学会做人,人们又常说“字如其人”,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学生认认真真写好方块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除了书法课之外,每天都有十分钟的书法时间,课后服务里还有书法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

3.传统文化走进古诗文教学
在教学古诗文时,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可从诗文延伸到诗人,延伸到诗人故事或诗文创作背景,还可以延伸到其他诗词,可从诗文延伸到
诗人,延伸到诗人故事或诗文创作背景,还可以延伸到其他诗词,延伸到诗词文化,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诗人和诗文的前提下,反复诵读,感受诗文的音韵美和中国诗词文化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舟夜书所见》一课,在课堂当中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诵”——听诵、仿诵、独诵、齐诵、默诵、背诵,让学生边诵边想象画面。

令人惊讶的是下课后有个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这么美的画面,诗人用了20个字就呈现出来了,看来话不在多在精。

我想这就应该是诗词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孩子对于诗词魅力的最初体会。

三、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

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多的需要借助体育课堂这一平台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而在体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校大力普及武术健身操,把武术操和三字经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传统武术的韵味,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做到“少年强则国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落实戏曲进校园的精神
随着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师生都积极参加活动,紧紧抓住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整理,传承优秀
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一中心,把学校工作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与老百姓最关心的子女教育相结合,在访查,深挖的同时,不忘本职工作,把深挖资源与家访结合起来,收集老百姓对学校工作的各项意见和建议。

这一做法,既收集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又帮助了老百姓,更难得的是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名誉,为更好地开展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创造了条件。

我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少年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