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
文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2通过观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1.1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1教师出示一幅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天气?
2.课文朗读
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2.2学生自读课文,巩固朗读效果。
3.生字词学习
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4.课文分析
4.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5.修辞手法学习
5.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课文寓意理解
6.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明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
7.课后作业
7.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并写一篇关于雨天的日记。
8.小结
8.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课
文内容,理解了课文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师:谁可以告诉我,“拒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愿意接受。
师:很好,那在课文中,小明拒绝的是什么?
生:妈妈送伞。
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像人一样行为的自然事物?
生:雨点在唱歌。
师:这就是拟人,把雨点赋予了人的行为,很生动吧?
2.教学难点:
2.1关于课文中的寓意,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小明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自己淋雨,不想依赖妈妈。
师:对,这就是独立自主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面对一些小困难。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下雨天?那你们有没有妈妈或者爸爸给你们送过伞呢?
生1:有,我妈妈经常送伞给我。
生2:我没有,我都是自己带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下雨天,小明和他的妈妈之间的故事。
2.课文朗读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雨天的场景,然后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感受一下小明的心情。
生(齐读):妈妈不要送伞来……
3.生字词学习
师:刚才大家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生字词觉得有点难呢?
生1:拒绝。
生2:锻炼。
师: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么记住这些字呢?
4.课文分析
师:小明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呢?你们觉得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他觉得淋雨没关系。
生2:他想自己学会面对困难。
5.修辞手法学习
师: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像雨点、小草这样的拟人修辞?
生1:雨点在唱歌。
生2:小草在舞蹈。
6.课文寓意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1:对,因为他想自己长大,不依赖妈妈。
生2:对,我们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
师:好了,今天大家回家后,把自己对雨天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日记,也可以画画,明天我们一起分享。
8.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妈妈不要送伞来》,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1:学会了独立。
生2:学会了感恩。
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耐心引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3.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分享等,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避免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参与。
4.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尽量让
作业既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灵活性,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6.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7.在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