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陋室铭》作者,“铭”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爱莲说》作者是哲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鸿儒()案牍()濯()亵玩()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⑵无案牍之劳形(劳:)
⑶香远益清(益:)
⑷往来无白丁(白丁:)
⑸濯清涟而不妖(妖:)
⑹斯是陋室(斯:)
4.根据课文填空:
⑴《陋室铭》中描述“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⑵《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⑶《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的句子是。
⑷《爱莲说》中作者对追名求利的恶浊世风暗含嘲讽的句子是。
5.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无丝竹之乱耳
C、告之于帝
D、本在冀州之南
6.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从两文中各找出一句骈句:
⑴
⑵
8.《爱莲说》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9.《爱莲说》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A、咏物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10.译句: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⑵予独爱莲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⑶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这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1.《爱莲说》中作者托物言志,以花喻人,请还举出两种花,并说出它们的象征意义。
二、同步解读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3.用原文填写。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从正面衬托赞美陋室的句子:。
1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1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1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17.下列不是骈句是()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本文所表达的生活情趣是()
A、痛恨权贵
B、甘于简陋
C、安贫乐道
D、不甘沉沦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本文的名句:。
20.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B、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听到就觉得新鲜。
C、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听到就觉得新鲜。
D、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21.从文中摘录原句填空。
A、喻君子庄重令人敬爱。
B、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
C、喻君子志清行廉,德声远播。
D、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22.本文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是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三、美文赏读
与黄循中(节选)
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而世至视若赘疣①,岂不可叹哉!穹壤间②,窃取富贵者何限,惟庸人鄙③夫羡之耳。
识者视之,方深怜其悯④,伤其赋⑤人之形,而不求尽人之道,至与蚊虫同其饱适好恶,虚生浪死⑥。
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其遗臭,眙君子监戒⑦而已。
[注释]①赘疣:病名,俗称瘊子。
②穹壤间:天地间。
③鄙:庸俗、浅陋。
④怜:怜悯,同情。
悯,忧愁。
⑤赋:这里指亡天给予的意思。
⑥虚生浪死:生活得很空虚,死得也没有价值。
⑦监戒:借鉴和警戒。
监,通“鉴”。
23.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
24.简析下列“之”的用法:
(1)人之不可以不学:
(2)惟庸人鄙夫羡之耳:
(3)伤其赋人之形:
25.选文采用什么方式在进行说理?
26.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7.请列举你认为今天学习重要的两条理由。
参考答案:1.刘禹锡、是用韵的、周敦颐、宋代2.略3.⑴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泛指音乐。
⑵使……劳累⑶更加⑷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⑸美丽而不庄重⑹这4.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⑶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B 6.B 7.略 8.作者以菊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作者借花喻人,以莲花比喻自己的道德情操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9.B 10.略 11.略 12.略 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惟吾德馨15、山、水;
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6、A 17、C 18、C 19、出淤泥而不染。
20、C21、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出……染,濯……妖。
C、香远溢清,亭亭净植。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2、突出主旨。
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
23、人不能够不去学习,就好像鱼儿不能够没有水一样。
24.(1)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代词,代窃取富贵者。
(3)助词,的25、反证法。
26.强调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