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论文)英语隐喻汉译
论文:英语隐喻及其汉译
noitcudortnI
导指育教位学业专国全《部育教的月3年9002�看来门部理管家国从
, ”ekil “ dna ”sa “ sa sdrow gniknil hcus niatnoc ton seod rohpatem ,elimis ekilnU .a :scitsiretcarahc ruof gniwollof eht tsael ta sessessop rohpatem taht edulcnoc yam ew ,rohpatem fo egdelwonk ruo ot gnidrocca dna snoitinifed xis eht morF .yaw ralucitrap a ni ytiralimis rieht hguorht detaler era elcihev dna ronet eht ,rohpatem ni taht tuo stniop eno tsal ehT .rohpatem ot gnoleb lla hcihw snoitatsefinam fo syaw lareves sedulcni ti sa snoitinifed detouq-evoba eht fo cificeps tsom eht dna evisneherpmoc tsom eht eb ot smees noitinifed htfif ehT .yevnoc ot sdnetni ti noiton eht dnatsrednu retteb redaer eht pleh ot selpmaxe etercnoc on sedivorp ti rof tcartsba erom si noisrev htruof ehT .secived lacirotehr owt eseht neewteb ecnereffid latnemadnuf eht tuo tniop ot rohpatem dna elimis neewteb tsartnoc a sekam ti esuaceb evisneherpmoc erom eb ot smees rettal eht tub ,eno driht eht htiw ralimis etiuq si noitinifed dnoces ehT .dedivorp selpmaxe owt htiw raelc tahwemos si tsrif eht ,rohpatem fo snoitinifed xis eht gnomA .rohpatem fo scitsiretcarahc ro ecnesse eht ssel ro erom tuo stniop snoitinifed detouq-evoba eht fo hcaE ”.puorg rehtona ni noitaler ralimis a revocsid ot redro ni yaw ralucitrap a ni detaler era taht sgniht fo puorg a ot ecnerefer eno fo esu eht si tI “ :noitinifed a hcus rohpatem sevig )09-98 :6391 ,sdrahciR .A .I( cirotehR fo yhposolihP ehT . ”)txet evitanigami etelpmoc a ,yrogella na ,brevorp a ,ecnetnes a ,moidi na ,noitacolloc a( ’dednetxe ‘ ro – drow-eno .ziv – ’elgnis ‘ eb yam srohpateM .lacirohpatem yllaitnetop era sbrev lasarhp hsilgnE tsom dna )traeh ’yvaeh ‘ a( sdrow suomesylop llA .rehtona fo smret ni gniht eno ebircsed ot ,.e.i ,etoned yllaretil ton seod ti tahw ot noitacolloc ro drow a fo noitacilppa eht ;noitcartsba na fo noitacifinosrep eht ;drow lacisyhp a fo esnes derrefsnart eht :noisserpxe evitarugif yna naem I ,rohpatem yB “ :swollof sa rohpatem senifed )401 :8891 ,kramweN reteP( noitalsnarT fo koobtxeT A )2002 ,noitidE dnoceS ,yranoitciD hsilgnE drofxO( .noisserpxe lacirohpatem a ,siht fo ecnatsni na ;elbacilppa ylreporp si ti hcihw ot taht ,ot suogolana tub ,morf tnereffid tcejbo emos ot derrefsnart si mret evitpircsed ro eman a hcihw ni hceeps fo erugif ehT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
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
英语论文: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探析
英语论文: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探析摘要:隐喻的表现手法在英美文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隐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对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翻译分析涉及到隐喻的理论概念等,对英美文学作品实例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隐喻的认识,同时介绍了隐喻的三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美文学; 隐喻词; 翻译分析;隐喻是英美文文学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在翻译中,如何将隐喻翻译出来是我们研究的热点。
国内有关隐喻的研究主要是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如何进行隐喻的翻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其中的含义。
目前国内有关隐喻的研究范围较窄,仅仅是针对诗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本文的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将对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普遍运用进行了探讨和说明,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三种隐喻翻译的方法。
一、隐喻的定义及其特点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能够是语言文字更加生动活泼,提升语言文字的魅力。
《朗文当代高级词典》对隐喻的定义是:“将一物比喻为具有相似品质的另一物,如她阳光般的微笑。
”《现代汉语词典》对隐喻的解释是:“隐喻是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
”虽然两种定义说法上有所区别,但是意思还是相近的,总的来说就是隐喻表现手法需要源域和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或者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够毫无关系,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让人们能够通过目标域对源域有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
隐喻又称为暗喻,通过英文like和as表现出来的叫做明喻,而隐喻则是一种隐藏式的比喻,隐喻更加隐晦,难以琢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会给文章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
隐喻的表达方式是通过目标域的特征来反映出源域的各种特征或者本质。
隐喻的使用通常是通过动词或者名词、形容词等,在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外乎这几种,隐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更加委婉含蓄。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隐喻这种表现手法深得创作者的喜爱,在古今中外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隐喻的身影。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2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3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4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5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6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7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9 论归化翻译法在宋词文化意象英译中的运用1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1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12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1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14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15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6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17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1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19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20 古诗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21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22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23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24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25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26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27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28 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29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30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31 中西方文化差异3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33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34 浅析官方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35 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36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37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38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39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40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41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42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43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44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45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46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47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8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4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50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51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52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53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5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55 李宁的品牌推广56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57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58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59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6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61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6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63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64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65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6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67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68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69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70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71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72 McDonald’s Success73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74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75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767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78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79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80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81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8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83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84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85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86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8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88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8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9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91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92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93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94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95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96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97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98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99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00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0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02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103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104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05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106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107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08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09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10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111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112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113 A 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Jo Rejects Laurie’s Proposal of Marriage in Little Women114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115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116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117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118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19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120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121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122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123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24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125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26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127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128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29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30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 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31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132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133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134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35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36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137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38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139 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14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41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142 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143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144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45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46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47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48 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149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150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151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15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3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54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155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156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157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158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159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60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61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162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163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164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65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66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67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16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69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170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171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特征172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73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174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5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176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177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78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179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8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81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182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183 五官习语的翻译184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18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86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187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18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189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190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开题报告+论)191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192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193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194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195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96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197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98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19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200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英语隐喻及翻译方法
英语隐喻及翻译方法摘要:本文探究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阐述其类别,并运用实例说明英语隐喻的翻译方法,亦即直译法和意译法。
关键词:隐喻;本体;喻体;喻底;类别;直译法;意译法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 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 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 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英语论文-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made researches on metaphor and an “upsurge of metaphor” has been formed gradually in modern society. The studies on metaphor in foreign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a complete system, which is typically represented by George Lakeoff and Mark Johnson. And the studies on metaphor in China are also influenced by the two. However, if surveying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 will easily find that few of them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Moreover, most traditional theorists believe that metaphor is only a figure of speech and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linguistics. But in f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cognitive phenomenon. This thesis breaks these restrictions and try to research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whol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Based on the new belief that metaphor is a cultural and cognitive phenomenon, this part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metaphor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los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some major factors about metaphor, such as its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The fourth part emph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n terms of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thesis.[Key Words] metaphor;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rresponding relation【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喻进行了研究,在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一股“隐喻热”。
英汉翻译论文
英汉翻译论文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一、引言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
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
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
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
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
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
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
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
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
英汉隐喻翻译
英汉隐喻翻译初探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及主要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译论家及翻译家、教师等对比喻手段的处理方法即英语隐喻和汉语比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隐喻直译意译英汉翻译比喻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翻译质量和艺术效果,因而对隐喻翻译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在翻译界,人们长期以来局限于隐喻翻译方法的研究,这与隐喻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
不仅研究隐喻翻译的专著尚未问世,而且同隐喻的研究相比,专门以隐喻翻译为题目的文章也不多。
一、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对隐喻的翻译问题,西方译论家较为专注,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要数英国译论家纽马克(p.newmark)。
他根据自己的译事经验,提出八条处理metaphor的具体方法,这八条基本原则为:(1)在译文中再现原文形象(re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2)以译语形象更换源语形象(replacing the imag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with a standard target language image);(3)用明喻译隐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4)用明喻加意译法处理源语中的隐喻或明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or simile)by simile plus sense);(5)用意译法翻译隐喻(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ense);(6)更换隐喻形象(modification of metaphor);(7)删除隐喻形象(deletion);(8)形象加意译法再现源语形象(reproducing same metaphor combined with sense)。
近年来,中国译论家和翻译家谈论隐喻的理解与翻译的文章不断增多。
英语习语翻译中的隐喻应用论文
英语习语翻译中的隐喻应用论文•相关推荐英语习语翻译中的隐喻应用论文【内容摘要】英语习语是英汉翻译中经常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因为英语习语在翻译时往往涉及到的并不是它们的字面意思,如果直译,就是按字面意思逐字翻译,那么容易让母语是英语的人感到不知所云。
而倘若按外国人的同义说法,中国人又感到难以理解。
这其中就常常涉及到隐喻的运用。
本文主要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功能为理论框架,以典型的英语习语为实例,重点分析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隐喻应用的机制及其效果。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隐喻应用一、理论综述习语是英语中一块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
说其重要,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有的习语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时代,还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或古罗马的时代。
再者,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英语中随处可见,使用范围极其广泛。
因此,无论从历时的角度看,还是从共时的角度看,习语都是英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人很难理解或容易犯错,往往字面意思和它们的实际意义大相径庭,似是而非。
而要突破理解和运用的瓶颈,有个环节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隐喻。
正如束定芳所说,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束定芳,2000:1)。
译者(认知主体)首先要面对源语符号,而这个符号是以隐喻方式生成的,具有特定的媒介域或对象域,认知主体必须对此进行确认。
确认过程也是理解过程,因为两者都是自主结构,认知主体必须寻求语符的常规所指和隐喻所指。
对一个对象域的描写,既可以用常规概念网络投射到对象域,也可以用非常规方式。
但是由于常规关系是凭借隐喻关系建立的,在一个民族看来是常规的,在另一个民族看来却是非常规的或新颖的隐喻,如“milky way”和“银河”。
(谢之君,2001:3-4)隐喻使用如此之广泛,如此之频繁,而出现习语理解困难的原因是中国人和母语为英语的人在观察或描述事物时的角度不同,正如小学课本中提到的一个普通鸡蛋,达芬奇却画出了美轮美奂,形态各异的素描,原因就在于视角即角度不同。
(英语毕业论文)中国古代诗歌中隐喻的翻译研究
有提示)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2 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3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4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5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6 论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论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7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8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9 分析中美家庭观念的差异-以李阳家暴事件为例以李阳家暴事件为例10 The Victims of Upper Clas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Heroes of The Great Gatsby and Tender Is the Night11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12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3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14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15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16 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17 多媒体中学英语教学的优缺点多媒体中学英语教学的优缺点18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9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20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2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22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23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24 “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2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26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27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28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29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30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31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迁移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迁移32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3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34 茶文化交流用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茶文化交流用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35 寻找真正的自我寻找真正的自我36 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分析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分析 ---- 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37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38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39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40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41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42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43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44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45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46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47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48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49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50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51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5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53 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54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55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56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考尔菲德的成长57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58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59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60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在美国梦里挣扎61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62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63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64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65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6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67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68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及其在广告中的体现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及其在广告中的体现69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70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y’s Short Stories71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72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73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74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命运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命运分析75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7677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78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7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80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81 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与自然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与自然82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83 On C-On C-E 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84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85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86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87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88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89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9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91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92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93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94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95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96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关联理论视角97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98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99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101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02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03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0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10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fro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106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07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108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10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110 隐喻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功能隐喻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功能111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12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波特的成功113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14 论安东尼. 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115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116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117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8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119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120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121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22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123 浅析《莳萝泡菜》中的意识流技巧运用浅析《莳萝泡菜》中的意识流技巧运用124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25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126 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127 《欲望都市》中的女性语言分析《欲望都市》中的女性语言分析128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苦”的隐喻机制129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13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and Great Expectations131 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132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133 English V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134 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135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136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137 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38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13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40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141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142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143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144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ceberg Principle in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45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146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147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148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149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称谓语的翻译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称谓语的翻译150 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151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152 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153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154 《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155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56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57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158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59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160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161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62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163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164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165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 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166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167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168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169 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170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171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172 Quest for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The Bluest Eye173 “欧亨利风格”在其短篇小说中的分析“欧亨利风格”在其短篇小说中的分析174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175 美国总统面面观美国总统面面观176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17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178 浅析达洛卫夫人的自我追寻浅析达洛卫夫人的自我追寻179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180 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策略中的研究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策略中的研究18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182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83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184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185 On Promo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186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187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188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89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190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191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92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94 初中英语听力水平调查研究---以钢城十二中为例的个案调查以钢城十二中为例的个案调查195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196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197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98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99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200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论述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 Translation论述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Abstract: Traditional studies limit m e ta p h o r as rhetorical and lexical means,with li t t le consideration to grammatical met aphor. Butgrammatical m e t a p h o r isused extensively in various written genres of English and hence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Systemic-Functional Gra m ma r. The application ofgra m mat i cal m e t a p h o 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 tylistic features of business E ngl i shcontrac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functions of grammatical m e t a p h o r inbusiness Englishcontracts in the light of the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and presents different ways of translation systematically.Key words: grammatical metaphor;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s; transferenceContents1.Introduction (2)2.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ir translation (2)2.1 Grammatical metaphor ............................................................................................................................................3...................2.1.1 Defini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4.................2.1.2 Common forms of metaphor ...............................................................................................................................4.................2.1.2.1 Metaphors consisted of tenors and vehicles. .......................................................................................................4..............2.1.2.2 Metaphors with vehicles only........................................................................................................................5....................2.2 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7..................2.2.1 Metaphor in the noun.s......................................................................................................................................8...................2.2.2 Metaphor in the verb.s.......................................................................................................................................9...................2.3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in business English ............................................................................................................1..2..............2.3.1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the metaphor ...............................................................................................1..3.........2.3.2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1.5................2.3.3 Appl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 ..............................................1..8....2.3.3.1 The passive voice in contract English ..............................................................................................................1..9.............2.3.3.2 Modal verbs in contract Englis..h....................................................................................................................2.2...............2.3.3.3 Nominalization structure in contract English .....................................................................................................2..4...........2.3.3.4 Translation of nominalization structure in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s..................................................................2..7.......3.Conclusion (29)References (22)Abstract(Chinese) (22)1.IntroductionMetaphor is mainly intended to refer to a rhetorical means that based o 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and expressed by using A to replace B or compare A toB.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R. W. Gibbs points out t h t a h t e cognitive process is using a familiar concept t o u nd ers ta nd t he incomprehensible, complex, abstract orless certain concepts. In the 1980s, people studied on metaphor from t h 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pointed out that m e t a p h o r is notjust arhetoric means. People believe that “Metaphorical language is a reflection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and the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n an ontological way of thinking, which is metaphorical conceptual systemof h u m a ncognition, thinking, language and even the base of the behavior.”(Lakoff,G&Johnson, M.1980). Metaphor makes people recognize, acquire and know newkno wledge through the concept systems they’re familiar with, which is simpleand vivid. Metaphor has a feature of “to know new things through old things”, so t he m e t a p h o r is established onthe basis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ing s. M e t a p h o r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anguages in business English.2.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ir translation2.1Grammatical metaphorGrammatical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It can convert events, activities, emotions into entity. Grammaticalm e t a p h o r is animportant p art of the systemic-functional g r a m m a r. Itwas f o u n d e don the“Natura l grammatical Vie w”.In English,th e metaphor is a commonrh eto rical d evice,i t com es fro mt h e Greek wo rd“m etap h erein”,an d th is wo rdcanb e e xp lain eda s“Carryin gfro mo n e p lace t o a n o t h e r”.N o u no r n o u np h rase,verb or verb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s and sentences can be used metaphors. Subject, predicate and predicative, attributive, appositive, object, and adverbial, can be used as the body of m e t a p h o r.Halliday 1 and Matthiessen 2 regarded language as a system composed of semantics, vocabulary, grammar and voice, which reflect with each other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Halliday also insi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 and wording is not arbitrary; there is a natural connection b etween t he formof syntax and the meaningof their codes,which means that different grammatical forms ma ke different expressions. Halliday distinguished the two reflect relationships. One of them is the congruent realization, which m ea n s that the language structure is a di r ect reflection of thereal world; another one is in congruent realization, in which way the language shows a distorted relationship instead of in a direct way. This inconsistency relationship is the procedure that the metaphor of language formed, which is alsothe transference of the language units in different grammatical domains. M.A.K.Halliday called this inconsistency metaphorical “Grammatical metaphor”.1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often M.A.K. Halliday) (born 13 April 1925, Leeds , Yorkshire, England) is a British linguist.2 Peter Matthiessen (born May 22, 1927, in New York ) is a three-time NationalBookAward- winning American novelist and non-fiction writer. City2.1.1Defini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The w ay our l a n g u a g e express everythingcanbeinvolved i nto t hr e e parts: theprocedure of an e vent, particip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rocedure is oftenbe expressed by a verb phrase, participants by a noun phrase and t h e environme nts by anadverb o r prepositional phrase. But the relationship o f reflectsbetw e e nthemcanbe inconsistent. The speakers ch o o se a inconsistent language form during their speaking, and this always convey a metaphorical meaning whichis different fromthe consistent style. This deviationinvocabulary syntax makes the “Grammatical metaphor”.In China, “metaphor” was firstly founded in The Book of Songs as theCh in e se wo rd“譬”.Th esain t s M o h ist firs t g ivet h e d e fin it io n o f m e tap h o r,th at i s,t he m e t a p ho r is describe A throughB, to m a k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of A by t hem e a ns of analogy. Scholars of Qin D ynasty even r esearched on h ow to a p p ly themetaphor to persuade and communicate . Since the 1990s, the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metaphor has gone to a deeper field. The achievements went outone after another.2.1.2Common forms of m etaphor2.1.2.1Metaphors consisted of tenors and vehicles.In some sentences there are tenors only, while others have both tenors and vehicles.a: Chairman Mao is like the Sun. ( 毛主席像太阳。
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
标题:英语隐喻汉译(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
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
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
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
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
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1. 引言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隐喻的定义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
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
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隐喻汉英翻译对比意义应用技巧对比研究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w”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由于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转换运动,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到的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因此隐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喻体的某个特征,即联想意义被映射到本体上,形成隐喻意义,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主观认知活动,而这也正是汉英隐喻对比研究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作一个探讨和比较,从跨文化角度来探讨汉英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1 隐喻的含义“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在…之后”,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或“转换”。
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
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也即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2 隐喻汉英翻译对比的意义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
关于隐喻的英语作文
关于隐喻的英语作文The Power of Metaphor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Metaphors are not just literary devices used to enhanc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they are powerful tools that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hey allow us to compareand contrast abstract concepts with familiar, tangible ideas,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intangible realm of thoughts and the tangible world of experiences. The role of metaphors in our daily lives is immense, and their impacton our cogni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ity cannot be overstated.The essence of a metaphor lies in its ability to create new meanings by associating two seemingly unrelatedentities. For instance, when we say, "He is a lion among men," we are not literally comparing the person to a lion, but rather using the lion's attributes of strength, courage, and leadership to describe the individual's qualities. Such comparisons allow us to communicate complex ideas in asimple and memorable way.The power of metaphors extends beyond mere communication. They influenc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and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Our understanding of abstract concepts like love, freedom, or justice is often shaped by the metaphors we use to describe them. For instance, the metaphor of "love as a journey" suggests that love involves growth, challenges, and destination, while the metaphor of "love as a battle" emphasizes the conflicts and sacrifices involved. These metaphors influence our expectations, behaviors, and even our emotional responses.Moreover, metapho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reative thinking. They encourage us to view familiar thing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spark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y associating unlikely elements, metaphors challenge our常规思维, lead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unique ideas and solutions. The famous quote by Albert Einstein,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itself is a metaphor that encourages us to think beyond the limits of our current knowledge.In addition, metaphors are often cultural reflections, reflecting the values, beliefs, and experiences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era. Different cultures may use different metaphors to describe the same concept,reflecting their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phrase "狼烟四起" (lángyān sìqǐ), which means "war is brewing," compares the smoke of burning wolf's Fur to the signs of impending conflict, reflec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experience of warfare.However, the use of metaphors can also be problematic. Sometimes, they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receiver of the message does not share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o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aphor. This is why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context and intended meaning behind a metaphor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In conclusion, metaphors are not just figurative language; they are powerful cognitive tools that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hey allow us to communicatecomplex ideas simply, influence our thinking and behaviors, and spark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However, their use should be mindful and considerate of the context and intended meaning,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As w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vast realm of human thought and communication, the role of metaphors in shap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will remain paramount.。
【推荐下载】关于外语翻译:隐喻的翻译
关于外语翻译:隐喻的翻译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外语翻译论文。
人们大量的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近年来,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活跃,许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到具体的策略全面探讨隐喻的翻译。
随着对隐喻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隐喻的认知功能在翻译当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框架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的着作是Lakoff 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新途径。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也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
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标域, 前者往往是已知或熟悉的具体事物, 后者是陌生或不太熟悉的抽象事物。
通过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
隐喻是中介,它帮助我们在来源于我们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理解和经历新事物。
我们知道隐喻的基础就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
许多重要的概念多来源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人们使用隐喻一是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意思,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人们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
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是以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其论点是:语义是概念化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事物的反应,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吻合的。
认知语言学强调经验和认知对语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产物,包括隐喻语言在内的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有据的,即可以从人们的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释。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摘要:隐喻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情达意,是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因此,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
本论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理解隐喻,探索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英文小说;翻译方法一、引言在文学作品中,隐喻这种修辞手法表达出的语言比平铺直叙更有文学色彩和感染力,与此同时读者可以获取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隐喻性的语言往往成为作者传达情感、展现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
对于文学作品的译者来说,能否在准确翻译原文的同时成功地传递出隐喻的含义,使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喻意,也成为翻译作品传神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隐喻的定义和要素(一)隐喻的定义人们对隐喻的传统看法是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替代或者比较的方式,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隐喻没有指明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而是用一个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直接称为。
隐喻和明喻不同,它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所以又称暗喻。
表达方法通常为:A是B。
(二)隐喻的要素隐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喻义。
本体是对喻体比喻的对象,喻体用来类比本体,基本上是人们所熟悉的人或物,喻义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性。
想要充分的理解隐喻,需要明白本体与喻体的类似性是意义转换的前提,喻体的性质在阴雨中映射到本体上面。
三、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纽马克 (Newmark) 指出:“隐喻的翻译展现了翻译家们各种选择方式,因此对隐喻的翻译是所有语言翻译的缩影,在对隐喻翻译的时候,译者可以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隐喻可否保留,(2)如何传达喻体形象(转换或放弃),(3)修辞手法的表现方式,(4)隐喻的含义应该清楚的表达。
基于上述因素,在翻译隐喻的时候,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隐喻翻译研究论文
隐喻翻译研究论文隐喻翻译研究论文1隐喻的认知性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的著作是Lakoff&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新途径。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也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
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标域,前者往往是已知或熟悉的具体事物,后者是陌生或不太熟悉的抽象事物。
通过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
隐喻是中介,它帮助我们在来源于我们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理解和经历新事物。
我们知道隐喻的基础就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
许多重要的概念多来源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人们使用隐喻一是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意思,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
3隐喻的可翻译性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是以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其论点是:语义是概念化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事物的反应,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吻合的。
认知语言学强调经验和认知对语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产物,包括隐喻语言在内的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有据的,即可以从人们的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释。
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产生是有生理基础的,并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即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构造和相同的心理基础,不同民族面对相同的客观世界所获得的体验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自然语言中必然会出现众多认知对等的隐喻表达方式,如:castleintheair在中文中有完全对等的习语“空中阁楼”。
但是,由于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文化也成为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2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3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4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5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6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7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8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9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0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11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1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15 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分析16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17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8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19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2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21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22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23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24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25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26 An Analysis of Memoirs of a Geish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t Feminism27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28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29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3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3132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33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理想与现实34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35 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36 CET-和IELTS阅读培训课对比研究37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38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39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40 《飘》中斯嘉丽的生活态度4142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43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44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45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46 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47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48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49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块研究50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51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52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53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54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55 简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格特征56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57 《麦克白》的独白58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59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60 艾米丽的心理性格分析61 字幕翻译和译制片翻译策略和接受度比较——以《唐顿庄园》为例62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63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64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65 An Anal 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66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67 小说《白鲸》中亚哈布船长的人物悲剧解读68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69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70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71 英语语句模糊性分析72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73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74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7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性弱点分析76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77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78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79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80 中西广告语中隐喻比较研究81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82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83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84 On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Westerners and Chinese85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86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87 论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88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89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90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91 McDonald’s Success92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93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94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95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语艺术研究96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97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98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99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与翻译技巧100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101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0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103 追求“美与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玫瑰意象研究104 从死亡委婉语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105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106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07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108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09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110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111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112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113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114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115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116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117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118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119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20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121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12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4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125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126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127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128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129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130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131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132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133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34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135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36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137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138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139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140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41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42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43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144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145 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广告英语中的隐喻146 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147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14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9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50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151 论《毒日头》中的生命价值观152 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农场》和《》社会对比研究153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54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以《雷雨》为例155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56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157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58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159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160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161 英汉语言间的形合与意合在商务合同翻译中的体现162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163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164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165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66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67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168 女性主义家园乌托邦思想的构建--论夏洛特•吉尔曼在《戴安莎的作为》169 (日语系毕业论文)浅谈中日饮酒艺术170 从保罗死因的分析看劳伦斯眼中的西方文明171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172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173 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74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175 浅析《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命运176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177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178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179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80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181 谭恩美《喜福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82 剖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求183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184 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185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186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187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188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189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190 A Tentative Study on Metaphor Translations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191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192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193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94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95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196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97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198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9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2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2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3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4 透过《飘》看现代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5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汉译本中的异化策略( )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7 旅游与文化8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9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分析1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1 英汉俚语特色对比研究12 对《红字》中罗杰齐灵沃斯的新认识13 女性形象下的女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小说《女勇士》14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15 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中的女性思想解读16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17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18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9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20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2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2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23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4 中美商务英语信函的对比研究25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26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27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28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2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3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31 On Idioms from the Holy Bible3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33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34 “It be adj for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制约研究35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3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3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8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39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40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41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42 从面子理论视角分析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语43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44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45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46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47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48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49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50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51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52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53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54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55 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56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5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58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59 《厄舍古屋之倒塌》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60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61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62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63 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64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65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66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67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68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69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70 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ence In Heart of Darkness71 从核心价值观角度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72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7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74 On Morality in Shakespeare’s Macbeth75 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76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77 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78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79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80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81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82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83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84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85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86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87 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中的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体现8889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90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91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92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比较93 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94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95 《紫色》中的隐喻语篇功能探索96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97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98 中外教师教学体态语的意义差异研究99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00 浅析《雪国列车》中的奥威尔主义10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2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103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04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105 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0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7 浅析斯蒂芬克莱恩《新娘来到黄天镇》的艺术风格108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109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110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11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112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113 论汉语四字格的英译114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1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 e by Tao Yuanming116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117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11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19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20 英国海洋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21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生火》123 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解读124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125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2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iste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127 从基督教教义分析《红字》中的罪恶与救赎128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129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130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131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132 从意象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133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134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体现135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36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137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38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139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140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141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142 Women and Art: A Historical Review of Women’s Role in Western Art143 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144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145 从功能对等看《丰乳肥臀》中习语翻译146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Contracts147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148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149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50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151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152 On the Pursuit of Ideal Home in Cold Mountain153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154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155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156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15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158 从反抗到妥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59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160 马克吐温悲观主义及其产生原因初探161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16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63 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164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65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166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67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168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169 汉英“甜”字隐喻用法对比170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171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172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173 论英汉成语翻译174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175 从《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176 The Emerging Tendency of Marketing—Network Marketing177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178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79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180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81 《干旱的九月》米妮.库珀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艾米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82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183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分析《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184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85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186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开题报告+论)18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88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189 Discussion on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190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91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92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193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94 中西性教育方式对比折射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195 《西游记》英译本中的词汇空缺及其翻译研究196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97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98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99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200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