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管理

合集下载

小麦越冬前管理技术工作意见

小麦越冬前管理技术工作意见

小麦越冬前管理技术工作意见随着冬季临近,小麦体态开始进入休眠期,所以越冬前的管理技术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小麦越冬前的管理技术工作意见。

一、土壤管理在小麦的越冬期间,土壤保温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保证土壤的温度合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秸秆覆盖:在地面上覆盖一层秸秆,能够有效地保温,并且能使土壤保持适当的湿度。

2.深耕:深耕能够使土壤加强通气性,促进土壤中的氧气流通,使土壤中的病菌、虫卵等有害物质被杀灭,保证小麦生长的环境。

3.施肥:在越冬前后,在田间施肥,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提高产量。

二、小麦种植管理越冬前的小麦种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撒种:夏季小麦需要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撒种,期间应该注意天气情况,并及时撒种。

2.适当增施磷肥:适当增施磷肥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提高小麦的吸收能力。

3.清理杂草:在小麦长势较佳的时候,要注意清理杂草,保证小麦充分的土壤营养。

三、病虫害防治在越冬前,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是必要的,提升小麦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1.松土:在土地松散的情况下,不易滋生病虫害,能够有效地预防小麦根腐病。

2.定期喷药:在小麦长势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喷洒农药,预防小麦遭受病虫害侵袭。

四、技术保障在越冬前要保证小麦能够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光照,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

1.排水系统:在田间设置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积水,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

2.人工智能喷灌:通过人工智能喷灌系统,能够科学合理地喷灌,不断保证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种子深度:控制小麦种子的深度,能够有效预防小麦遭受白粉病的危害,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小麦越冬前的管理技术工作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管理、小麦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下,才能保证小麦越冬顺利,从而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播种后至入冬前,是形成壮苗,增加冬前分蘖,为翌年获得丰产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一定要加强此期管理工作。

查苗补种,疏苗移栽小麦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种。

对于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时补种。

也可在3~4叶期,对缺苗断垄麦田进行疏稠补稀。

麦苗一定要带土移栽,栽后浇水。

对因为土壤墒情不足出苗困难的麦田,应迅速浇水。

适时中耕,促苗早发各类麦田在冬前都要进行中耕。

中耕的好处:一方面可破除土壤板结,促根增蘖;另一方面可铲除杂草。

在小麦越冬前15天左右,若由于肥水过大或秋冬季气温偏高造成麦苗生长过旺,要在冬前及时深耕10~15厘米,以控制旺长,防止遭受冻害。

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在11月中下旬进行较好,这时麦田杂草大多处于3叶期,苗小易除。

一般每亩用骠马50~60毫升加杜邦巨星1克对水40公斤均匀喷施,即可防除麦田杂草,注意不要重喷和漏喷,以免造成药害。

适时冬灌对土壤墒情差、耕层不实的麦田,应进行冬灌。

冬灌的原则是夜冻日消,冬灌正好,即在12月上中旬当气温降至3℃时进行冬灌,可以促根增蘖。

对于脱肥的麦田可以结合冬灌每亩酌情补施尿素5~8公斤。

- 1 -。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1、查苗补种疏苗移栽小麦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缺苗断垄仍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因此,小麦出苗后要及早检查,对缺苗断垄在10厘米以上的地方,要及时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同一品种的种子。

小麦3~4叶期再次查苗,将疙瘩苗疏开,补栽在缺苗断垄处,补栽要做到“上不压心,下不露白”。

栽后要浇水踏实,以利成活。

2、深耘断根高产麦田在越冬前,若1/15公顷总茎数超过计划穗数的1.5倍时(即1/15公顷总茎数超过60万),可用摘掉左右2齿的耘锄隔行进行深耘断根,深度10厘米左右。

耘后搂平、压实或浇水。

3、浇冬水适时浇好冬水能促进小麦根系发育,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并有利于翌年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

浇水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5℃时结束,约在立冬至小雪之间进行。

冬灌的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灌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地面积水结冰。

浇后要及时划锄松土,晚茬麦和盐碱地麦田不宜浇冬水。

- 1 -。

冬季小麦苗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冬季小麦苗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冬季小麦苗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冬季小麦的生长状况对于其最终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冬季小麦的苗期,往往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冬季小麦苗情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冬季小麦苗情存在的问题1.低温冻害:在冬季,小麦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导致生长停滞或死亡。

2.干旱缺水:冬季小麦需要一定的水分来维持生长,干旱会导致生长受阻。

3.病虫害侵扰:如锈病、蚜虫等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

4.播种深度不足:播种深度不足可能导致小麦种子不能顺利发芽。

5.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供应,导致小麦生长受限。

6.施肥不当:过量的施肥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而施肥不足则可能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7.杂草蔓延:杂草会与小麦争夺养分,影响小麦的生长。

8.播种过晚:播种过晚可能导致小麦在越冬前不能形成壮苗。

9.品种选择不当:选择了不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品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10.缺乏田间管理:不进行及时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等,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三、建议1.加强田间监测,预防冻害发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低温来临前做好防冻措施。

2.及时浇灌,保证水分充足: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及时浇灌,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

3.定期检查,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小麦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4.调整播种机械,确保播种深度适宜:确保小麦种子的播种深度适宜,以利于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

5.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气性:通过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6.科学施肥,避免营养失衡: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合理地施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7.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定期除草,减少杂草对养分的争夺,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8.根据气候调整播种时间,避免晚播: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确保小麦在越冬前能够形成壮苗。

9.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小麦品种,以保证其生长和产量。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冬季小麦的管理技术对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冬季小麦冬前管理是指在冬季来临之前对小麦进行的一系列栽培措施,旨在为小麦的冬季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生长保障。

本文将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进行浅析,以期为农户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栽培指导。

一、冬前土壤管理1. 深松耕作:冬前是进行深松耕作的好时机,通过翻耕或犁耕,将土壤深松至20厘米以上,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

2. 施肥:在冬前施入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为小麦提供足够的养分,增加小麦的抗寒能力和产量。

还可施入微量元素肥料,如硼肥、铁肥等,帮助小麦顺利度过严寒季节。

3. 土壤酸碱平衡调节:根据土壤酸碱性调节情况,可在冬前适量施用石灰或者硫酸铵等酸碱平衡调节剂,提高土壤的酸碱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 留茬保墒:在小麦收割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留存3-5厘米的茬秆作为秸秆覆盖层,可以遮荫保墒,减轻土壤蒸发,有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

2. 田间杂草处理:冬前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耕地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有利于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3. 田间排灌工作:冬前应检修田间排灌设施,保证田间排水畅通,防止冬季水涝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1. 秋季播种:尽量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避免在降温之前进行播种,以确保小麦幼苗能够安全越冬。

2.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和地区气候条件,合理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一般在500-600株/㎡之间,以实现小麦的优良生长。

3. 种子处理:冬前应对小麦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种子消毒、浸种、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保障小麦的生长状态。

四、冬前病虫害防治1. 防治小麦条锈病:冬前可在小麦基地进行大田防治,喷施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0%乐果可湿性粉剂等冬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剂。

2. 防治小麦蚜虫:冬前可适时喷施40%敌敌畏乳油、50%噻虫胺可湿性粉剂等防治冬小麦蚜虫的药剂。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产量高。

冬前管理是小麦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增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从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等方面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浅析。

一、土壤管理1. 种植前耕地深翻。

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在冬前管理中,应进行地面整地,耕地深翻,将土壤中的秸秆和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翻耕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入渗性,为小麦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 增施有机肥。

小麦生长期较长,对养分需求量大。

在冬前管理过程中,可以适量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畜禽粪、农家肥、秸秆等,有机肥能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养分。

3. 土壤调理剂的应用。

可以适量施用一些土壤调理剂,如石灰、磷肥、钾肥等,起到调节酸碱度、提供矿质元素等作用,期间配以 180 克/亩的复合肥,有助于小麦的发育和增产。

二、水分管理1. 种植前充分灌水。

小麦的生长需要水分的保障,在冬前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分的供给。

在最后一次的浇水时,应进行充分的灌溉,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

2. 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冬季气温较低,水分的蒸发量相对较小,但土壤的含水量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状态。

应注意及时观察土壤的湿度,控制土壤的水分,及时做好追灌。

三、施肥管理1. 晚孕穗后追肥。

冬季气温较低,小麦生长发育缓慢,施肥效果不如春季明显。

在小麦晚孕穗后期,可适量追施一些磷钾肥料,促进穗的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 种植前施肥。

在冬前管理过程中,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的需求,在种植前适量施入氮、磷、钾等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四、病虫害防治1. 清除病害植株。

冬前管理时,应注意对小麦田间存在的病害植株进行清除,避免病害的扩散和传播,为小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 进行病虫害监测。

在冬季,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冬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冬季气候寒冷,小麦生长缓慢,若管理不当,易发生冻害、病虫害等问题,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下面从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其他方面,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浅析。

1. 土壤管理小麦冬前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

为了增加土壤水分,可以在秋季收割后及时进行充分灌溉,并加强田间排水,以免积水造成泥沙淤积。

同时,要加强田间松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此外,在小麦播种前,可以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2. 水分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环境,特别是在冬季,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在冬前管理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及时灌溉,确保土壤内的水分充足。

此外,还要加强田间排水,避免积水影响小麦的生长。

此外,在冬季雨水较少的区域,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的方式,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

3. 营养管理小麦冬前管理期间,要注重施肥,特别是施入磷肥和钾肥。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增加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钾肥能够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增加小麦产量,对小麦的生长影响较大。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小麦生长需要,适量施入氮肥、有机肥等营养元素,保证小麦具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4. 病虫害防治冬季天气寒冷,小麦生长缓慢,容易引发一些病虫害。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如发现小麦叶片出现病斑时,要及时割除病叶,避免病害的扩散。

此外,可以适当喷洒农药,防治小麦的病虫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5. 其他方面在小麦冬前管理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秸秆等杂物,保持田间整洁,避免给小麦带来影响。

(2)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小麦的生长情况和病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小麦产量下降。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冬前管理是确保小麦顺利越冬和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

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田间水分管理、秧苗培育、病虫害防控和土壤改良等方面。

首先,田间水分管理是冬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小麦越冬前,要注意确保土壤水分的适宜。

一方面,要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及时疏松土壤,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出现水涝;另一方面,在气温下降前要做好灌溉排水工作,防止冰冻对小麦的不良影响。

其次,秧苗培育是冬前管理的关键。

秧苗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增产能力。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加强苗期管理。

首先,选择抗寒品种,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

其次,加强农田管理,保证苗期的养分供应,合理施肥,增强苗期抗寒能力。

同时,注意调节种植密度,控制小麦的生长势,防止过密导致的透光不良和病虫害滋生。

病虫害防控是冬前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秧苗培育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危害情况,并根据具体病虫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比如,对于易发生的小麦叶锈病、赤霉病等病害,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手段进行控制。

此外,土壤改良也是冬前管理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通过适时的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小麦越冬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翻耕、施肥、覆盖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肥料的供应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综上所述,小麦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田间水分管理、秧苗培育、病虫害防控和土壤改良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增产能力,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科学技术的进展,全面提升小麦的冬前管理水平,为小麦的生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作者:夏利民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5期【摘; 要】由于播期适宜,播种质量好,近几年小麦整体较好,群体适宜,个体发育良好,一、二类苗面积大,占到总播种面积的近九成,旺苗及一根针面积小,缺苗断垄面积小。

本文从苗情状况分析,剖析了冬小麦生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冬前与越冬期麦田管理措施。

【关键词】小麦;冬前苗情;田间管理1.苗情分析(1)播种质量好,管理措施到位。

由于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普及,特别是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面积的扩大,以及宽幅播种、规范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我市小麦播种质量明显提高,加之土壤底墒尚可、播期适宜,小麦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2)气象因素。

①气温。

播种后温度适中,有利于小麦出苗和生长。

近几年10月平均气温14.13℃,较常年同期偏低0.3℃。

11月平均气温6.4℃,较常年同期偏高0.3℃。

总体看,气温变化平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非常有利,促使小麦早分蘖、多分蘖,个体健壮。

②光照条件。

以2018年为例,10月光照138.6小时,比常年偏少70.5小时,阴天寡照日较多(10月22日-11月3日共有8天阴天或多云天气),导致小麦光合作用不充分,消耗营养多,积累干物质少,糖分积累少,叶片幼嫩,抗逆性差;11月光照196.5小时,比常年偏多19.5小时。

总体光照较常年偏少,不利于小麦光合作用及有机物质物形成,不利于分蘖形成,因此小麦单株分蘖比往年减少。

③降水:小麦播种后,降水量适宜,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2018年10月上旬降水量46.9毫米,比常年偏多38.5毫米。

10月中旬到11月底,全市降水偏少,平均降水量仅0.7毫米,部分水浇条件差的麦田出现干旱情况。

2.存在的问题①有机肥施用不足,造成地力下降;②深耕松面积有所增加但总体相对偏少,连年旋耕造成耕层变浅,根系难以下扎;③部分秸秆还田地块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秸秆量大,打不碎,埋不深,镇压不实,易造成冻苗、死苗;④部分麦田播期过早,加上11月份以来气温高,导致部分小麦冬前地上部分苗茎较高,在越冬或早春时难以抵御严寒,容易发生冻害。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而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品种之一,其冬前管理技术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合理的冬前管理技术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进行浅析。

一、合理施肥在小麦的冬前管理中,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需要进行浇水施氮,在小麦播种后10天左右,用井水或河水灌水培土,以利幼苗深根壮苗;然后在小麦返青前进行氮肥基础施肥,在小麦返青后进行第一次追氮,这样有助于麦苗的正常生长。

还需及时施磷、钾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防治病虫害小麦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冬前管理时需要注意及时防治。

首先需要对麦田进行清理,清理麦田中的病虫害源,避免病虫害的滋生;然后在播种前,可以在土壤中施入农药,起到杀菌防治的作用。

在播种后需要及时对田间进行巡视,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防止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

三、适时灌溉灌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缓解干旱对小麦的影响。

在冬前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灌溉,避免小麦干旱造成的生长停滞。

四、疏苗抽穗小麦的疏苗抽穗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

疏苗抽穗是指在小麦返青后将晚熟、小株、弱苗、重苗等留苗进行适量清除,控制小麦的密穗,促进小麦茎秆粗壮,穗实厚实。

这样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穗粒质量,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五、及时除草小麦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杂草会抢夺小麦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在冬前管理中需要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避免杂草对小麦的影响。

以上就是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的浅析。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冬小麦比春小麦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种植。

冬小麦种植的关键在于冬前管理技术,只有做好冬前管理,才能保证小麦植株健壮、抗逆性强,从而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

在这里我们就浅析一下小麦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

一、秋季灌溉补水秋季小麦正处在孕穗和灌浆期,这时气温逐渐下降,土壤中的水分也会逐渐减少,为了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当进行秋季灌溉补水。

首先要根据土地特点确定灌溉补水的时间和数量,然后选择合适的供水方式进行灌溉补水。

一般来说,秋季小麦灌溉补水的最佳时间是在黄深、苞叶尖露尖时期进行,每次灌溉补水的数量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来确定,一般要保持土壤湿润。

二、合理施肥冬小麦在越冬前需要进行合理施肥,以满足越冬生长的需要。

首先要根据土地肥力情况和小麦生长的需要确定施肥的种类和用量,一般要在秋季小麦苞叶尖露尖时期进行基肥施肥,可以使用磷、氮、钾等肥料进行施肥,根据小麦当时的生长情况和气候状况来确定施肥的用量。

要注意施肥的方法和施肥的均匀性,避免因施肥不均匀而导致的小麦生长不良。

三、病虫害防治秋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小麦越冬前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根据小麦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对小麦进行防治。

还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定期检查小麦的病情和害虫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

四、及时清除杂草秋季是杂草的生长期,如果不及时清除杂草,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小麦冬前管理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小麦田地的整洁。

可以采取除草剂喷施、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等方式进行杂草清除工作,保持小麦田地的整洁,避免杂草对小麦的影响。

五、耕地松土保温在小麦冬前管理中,还要做好土壤的松土保温工作。

秋季小麦正处在孕穗和灌浆期,土壤中的温度逐渐下降,为了保持土壤温度稳定,需要对土壤进行松土保温。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冬前管理是指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进行一系列管理措施,以促进小麦积累营养物质,提高根系发达程度,增强抗逆性,为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种苗处理、追肥管理、钙硼喷施等几个方面对小麦冬前管理的技术要点进行浅析。

首先是种苗处理。

在小麦的冬前管理中,合理的种苗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的生长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首先要对小麦幼苗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除去病虫害的苗子,减少菌源的传播。

其次要对种苗进行催芽处理,可以用0.3%的过氧化氢溶液浸种20-30分钟,然后再用温水冲洗,促进种子的发芽。

适量的施用有机肥料,如鸡粪、猪粪等,可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并且提高抗逆性。

其次是追肥管理。

小麦的冬前管理中,追肥是提高小麦养分供应和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追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调整,通常在小麦拔节期追肥,一般是每亩施用尿素25-30千克。

追肥时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提供小麦所需的磷、钾元素,促进根系的发达,增强抗逆性。

钙硼喷施也是小麦冬前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钙、硼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钙硼缺乏会导致小麦生长迟缓,株高较矮,根系发达不良,易受病虫害的侵害。

在小麦冬前管理中,及时喷施钙硼肥水溶液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在小麦拔节期每亩喷施钙硼肥水溶液2-3千克,能够有效地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小麦冬前管理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种苗处理、追肥管理、钙硼喷施等技术要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的生长势,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小麦品种等进行合理调整,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冬前管理的技术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浅析。

首先是小麦冬前管理的时间选择。

适时进行冬前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冬季前后逐渐降温到10℃以下,小麦开始进入冬季休眠期,此时是进行冬前管理的最佳时机。

过早地进行冬前管理会导致小麦成熟度低,耐寒能力差,而过晚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其次是小麦冬前管理的施肥要点。

小麦是一种对养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尤其在冬季,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保证小麦的营养需要。

一般来说,冬前管理中应注重磷、钾等基础肥的追施,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小麦的抗寒能力。

还应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如硼、锌等,以维持小麦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再次是小麦冬前管理的杂草防除。

小麦生长季节内的杂草对其生长发育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冬前管理时要注意对小麦田进行清除杂草。

通常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杂草防除。

物理方法包括除草、耕翻等;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喷洒除草剂进行防除;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天敌或竞争植物等生物手段进行防除。

选择合适的杂草防除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小麦的竞争,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最后是小麦冬前管理的病虫害防治。

冬季是小麦病虫害的活动低谷期,但仍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病虫害调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然后以预防为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冬季耕翻等措施,减少病虫源的存留,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包括适时选择冬前管理时间、合理施肥、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等。

只有合理运用这些技术要点,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小麦的冬季安全越冬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自9月底、10月初播种至第二年6月上旬收获,其生育期长达8个多月,其间经过出苗、分蘖、越冬、返青等11个生育时期,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种不良气候因素影响,造成冬前旺长、早春冻害、冬后倒伏等诸多问题,导致小麦减产。

特别是近几年,暖冬气候造成小麦冬前旺长的麦田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各地的重视。

今年进入9月份以来,各地气候比历年异常偏暖,应注意预防秋冬气候对小麦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冬前旺长原因分析1、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是导致冬前小麦旺长的重要原因。

我省素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但是随着暖冬年份的增多和半(弱)冬性品种在各地推广面积的普及,这一农谚已逐渐失去了其指导意义。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种麦理念逐渐占据主流,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的冬性程度、播量大小及当年的气候特点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沧州应在10月5日-15日。

小麦冬前形成壮苗需要大于0℃的积温为:冬性品种为530-650℃,半冬性品种为520-560℃。

抢墒早播是形成冬前旺苗的主要原因,2004、2005年9月份降雨量在30-40毫米之间,很多地块于9月底10月初抢墒播种,加之秋冬气温偏高,冬前积温远高于形成壮苗所需的有效积温而形成旺苗。

2、播种量过大造成冬前群体过大,也易形成旺苗。

受晚播麦加大播种量及一些分蘖力弱品种的影响,部分农民盲目加大播种量,即使分蘖力强的品种(如石家庄8号)种适时麦(10月5日-10日),播种量也不低于35-40斤,有的地块甚至高达50斤。

由于近两年冬前气温持续偏高,造成部分高肥水地块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根系发育差,茎节生长过长形成旺苗,并且为冬后倒伏埋下隐患。

3、氮肥用量过多引致冬前旺长。

小麦底肥使用尿素或碳铵过多,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形成群体过大的旺苗。

近两年各地秸秆还田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此类地块为加快秸秆腐烂,每亩施肥量应在原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入20斤尿素或50斤碳铵即可,部分农民将用量提高到35斤尿素或100斤碳铵,甚者达150斤碳铵,结果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

小麦前期(苗期)诊断与管理—小麦冬前管理

小麦前期(苗期)诊断与管理—小麦冬前管理

如何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
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应从其外部形态上观 察。将死分蘖的同伸叶往往迟迟不出,甚至顶叶业 已展开,心叶也不出,或者是心叶刚生长就停止, 形成“喇叭”状的空心蘖;有的是心叶先枯黄,然 后该蘖基部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但最早枯死的 部分是分蘖的幼穗。一株中无效分蘖的消亡顺序是 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即晚生的高位蘖先死亡,然 后是中位蘖。
像主茎一样,每个分蘖在伸出3片叶时发生第1个次级分 蘖,叶蘖关系也是(n-3)
Table 02-07
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的出生时间的对应关系, 即同伸关系(n-3)。
凡是和主茎某叶片同时长出的分蘖就称为主茎某叶的 同伸蘖。
每个叶龄组的分蘖数是前2个叶龄组的分蘖数之和(非 波那奇数列)。
Fig. 02-16
Ⅲ ⅣⅡ
Ⅱ1
Ⅰ Ⅰ2
Ⅰ1
胚芽鞘
数字表示叶序,
n表示心叶, S是种子根, Ci是次生根, 罗马字表示蘖 位
C iS
图示 7叶期小麦分蘖与根系状况
“分蘖缺位”现象。
华北地区,适播,从播种到出苗需0℃以上积温 120℃•d;从出苗到越冬,主茎每长1片叶需积温 65~80℃•d 。
三、分蘖消长与(1)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 (2)培肥地力 (3)培育冬前壮苗 (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
河南省小麦分蘖节 中节为5~9个,一 般8个。分蘖节长 约0.5厘米左右, 一般在地下距地面 2厘米左右处。
2.分蘖的发生顺序 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
从O上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 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 Ⅲ1,Ⅲ2……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 薄膜鞘状,称为蘖鞘,从中伸出的蘖叫鞘蘖,下脚注P,如 CP,ⅠP,ⅡP……,属于二级分蘖。

小麦冬前苗情及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冬前苗情及田间管理技术

2018 年第 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56科研◎农业科学小麦冬前苗情及田间管理技术阮彦东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加强对小麦栽培技术的控制与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田间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技术。

1 冬前与越冬期麦田管理措施1.1 及时防除麦田杂草。

冬前,选择日平均气温6℃以上晴天中午前后(喷药时温度10℃左右)进行喷施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

阔叶杂草防治可分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

冬前除草,在11月上中旬,小麦越冬前,日均温度10℃以上;春季除草,在次年小麦返青-拔节前,日均温度10℃以上。

1.2 适时浇好越冬水。

适时浇好越冬水是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肥水后移的一项重要措施。

小麦浇越冬水的好处主要有:一是保证小麦越冬期有适宜的水分供应,有利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新生分蘖,并兼有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效果;二是提高土壤的导热性,可有效地缩小田间温度变幅,防止因温度剧烈升降造成冻害死苗;三是可以塌实土壤,冻融风化坷垃,弥补裂缝,消灭越冬害虫,有利于盘墩分蘖;四是对盐碱地起到压碱保苗作用和减轻土壤发生盐碱化。

另外,浇越冬水还有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肥料分解,满足小麦返青后生长的效果。

小麦浇越冬水适宜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时进行,时间是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完为宜。

对于部分地力好,土壤结构好,长势旺,个体健壮的高产田可适当晚浇或不浇。

单株分蘖在1.5~2个以上的麦田,浇越冬水比较适宜,一般弱苗特别是晚播的单根独苗,最好不要浇越冬水否则容易发生冻害;但可适当早浇返青水。

浇越冬水水量以灌水后当天渗入土内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造成冲、压、淹淤,伤害麦苗;并在浇越冬水后适时划锄松土,防止板结龟裂透风,伤根死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麦浇越冬水水量不宜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冬小麦的管理技术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是非常关键的,冬前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合理的冬前管理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丰收。

本文将就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进行浅析,以期为小麦种植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一、秋季整地和施肥秋季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进行冬前管理的时机。

在秋季整地方面,应该注意把握好深松耙和平整的时间,保证种植土壤的松软和均匀。

还要加强施肥工作,补充土壤中因夏季作物生长消耗的养分。

秋季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确保小麦在冬季能够充足吸收养分,保证来年的丰收。

二、注意秋后灌溉在小麦秋季生长期,由于气候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旱情,因此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溉管理。

秋后灌溉主要是为了确保小麦生长需要的水分,使其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润度。

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进行合理的制定,注意不要过量灌溉导致积水或者根系缺氧。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因此在冬前的管理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是要及时清除病虫害的侵害,对受害的植株进行及时的清除和销毁。

二是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比如喷洒农药、采用轮作等手段,有效地保护小麦的生长。

三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密切关注小麦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害及时进行治理。

四、控制杂草冬前管理中还要注意控制杂草,杂草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

杂草会抢夺小麦的养分和水分,同时也容易成为各类病虫害的藏身之地。

因此在冬前管理中,需要及时对小麦田地进行除草,确保小麦的生长环境清洁和整洁。

五、合理划分田块和密植在冬前管理中,还要合理划分田块和进行密植。

通过合理划分田块,不但可以方便管理,还可以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在小麦的种植密度上,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密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六、土壤保护在冬前管理中,还要加强土壤保护工作,保证小麦生长环境的优质。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期和生长环境的管理对于小麦产量以及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

而小麦的冬前管理技术则是保障冬季能够正常越冬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小麦冬前管理技术的要点。

一、促进幼苗生长幼苗期是小麦生长期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生长停滞或者其他不良生长现象,对后期产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影响。

因此,促进幼苗生长成为了小麦冠前管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在幼苗期,我们可以通过施肥、保温等手段来为小麦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的环境。

通常可以在每亩种植面积中施入30-40公斤的有机肥,同时利用农膜或者别的保温覆盖物来保障土壤温度和湿度。

二、注意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生长中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其如果遇到倒霉的袭击,可能会给小麦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小麦冬前管理技术中也非常重视病虫害的防治。

在这个阶段中,应该对田地进行彻底的清洁,及时清除草木和其他杂物,同时在小麦附近埋放香蕉工具等陷阱性的设施,以捕杀小麦田里可能存在的害虫。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科学的药物防治,但必须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农药,以免增加小麦的货物代价。

三、密植管理技巧在小麦冬前管理技术中,密植管理技巧也非常关键。

通过小麦的密植,可以有效地增加小麦单亩耕作的植株数和产量。

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密植技巧。

例如,在小麦种植的时候,可以在每亩种植面积中增加1-2行栽植,通过改变小麦的生长方向来增加其生长的强度。

同时,也可以在小麦栽植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整地和松土。

四、合理管理水量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水分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因此,在小麦冬前的管理技术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合理管理水量。

一方面,要保证小麦在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中带来的水分超载问题。

因此,在小麦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科学的水文测量和水文模拟,以保证农业生产工作的高效性和流畅性。

小麦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管理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

即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

其中分蘖是生长中心。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保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措施如下:一、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要立即补种。

为了使补种的小麦快些出苗,应提前准备好麦种,并应当用萘乙酸或清水浸种催芽,有促进发根壮苗、增加分蘖和增强抗寒性的作用。

浸种后应晾干再播种。

补种不及时的,可以从出苗稠密的地方间苗补栽,栽后要踩实和及时浇水。

二、压倒针:小麦进入三叶期以后,种子胚乳中的养分耗尽,幼苗要依靠自身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促根增蘖的关键时期。

而压倒针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即在三叶期镇压一遍,起到控主茎、促分蘖,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

增加抗寒性,抗旱性,同时还能压碎坷垃,压实土壤、防治通风,有利安全越冬。

特别是没有冬浇条件的广大地区压麦尤为重要。

压比不压可减少死亡率20%左右、增产4.8%~18.2%,早压比不压增产5%。

压麦时间宜在晴天中午以后,不要在有霜冻的早晨,以防伤苗。

盐碱地和沙土的不宜压麦,以免引起返碱和风蚀。

三、及时治虫:凡播种偏早的麦田,出苗后应及时查治麦蚜、灰飞虱和叶蝉。

因为这些害虫容易传播病毒性病害,特别是灰飞虱,会造成严重的丛矮病;麦蚜危害引发黄矮病;叶蝉危害引发红矮病。

这些病害有时甚至会导致颗粒不收,所以必须及时治虫。

出苗后喷撤1000~1500倍乐果溶液,每亩40千克左右,可以有效地除治麦蚜等虫害。

此外要注意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四、挠麦松土:分蘖期遇雨,应及时挠麦松土,有利于破板结,促进根系生长。

特别是盐碱地小麦,更应做到雨后必锄,防止返盐危害麦苗。

如果因年前过早播种麦苗旺长,则应采取深挠(7厘米以上)的措施,可以起到断根控旺的作用。

五、追好分蘖肥:追施冬肥时间,应在平均气温7~8℃开始,5℃结束;追肥数量应酌情而定,方法可隔行沟施、穴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城县小麦冬前苗情分析及管理
摘要:为准确掌握明年蒲城县小麦苗情,有针对性的管理好小麦生产,笔者通过对2011年全县小麦的苗情进行了分析。

当前我县麦田的管理原则和主攻方向是以促为主,抢时浇水补肥,防治病虫草害,实现稳定穗数、增加粒数的目的。

关键词:小麦苗情;墒情;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12-1
1 2011年蒲城县小麦苗情、墒情分析
1.1 苗情现状
全县94.3万亩小麦平均亩茎数77.0万,单株分蘖4.3个,三叶以上大蘖2.52个,单株次生根7.4条,主茎叶龄6.4,同比2011年增加10.3万、0.7个、0.59个、2.0条和0.4,是近年苗情较好的一年。

其中,尧山北部19万亩平均亩茎数90.1万,单株分蘖5.3个,三叶以上大蘖2.5个,单株次生根8.2条;中部旱原28.3万亩平均亩茎数59.8万,单株分蘖3.6个,三叶以上大蘖1.9个,单株次生根6.4条,叶龄5.8;中、南部灌区47万亩平均亩茎数76万,单株分蘖3.9个,三叶以上大蘖2.3个,单株次生根7.5条,主茎叶龄6.3,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加18.2万、1.2个、0.6个、2.9条和1.9,显著优于2011年略好于历年。

23970亩小麦高产创建平均亩有基本苗18万,单株分蘖4.3个,三叶以上大蘖2.4个,亩茎数76.6万,单株次生根8.3条。

其中,四个百亩攻关田,通
过十个点测得平均单株分蘖4.6个,三叶以上大蘖2.4个,亩茎数74.6万,单株次生根8.6条。

1.2 土壤墒情
从测定结果看,旱源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0.1%,10~20cm 土壤含水量仅为9.2%,特别是0~10cm含水量为8.5%,已经对小麦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威胁;灌区20~40cm土壤含水量为12%,10~20cm土壤含水量仅为11.7%,特别是0~10cm含水量为10.0%,以满足不了小麦正常生长之需要。

综上所述,全县总的来看,一类苗和二类苗面积75.1万亩,占总面积的79.6%,三类苗面积19.2万亩,占总面积的20.4%。

小麦单蘖多,大蘖比例大,群体适宜,苗情总体略好于常年。

但去冬11月份至现在持续的干旱影响,土壤失墒严重,对返青起身期小麦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2 当前小麦苗情存在问题
2.1 干旱时影响当前小麦生产的首要问题
据气象部门测量,小麦播种以来降水量仅为40.1mm,入冬以来全县降雨(雪)为6mm左右,同比降水量下降80%左右。

旱地墒情较差,尤其旱地回茬麦田土壤含水量低于9%,个别田块出现叶片卷曲、枯萎、根系收缩,全县小麦受旱面积已达25.2万亩。

特别是中部沿山阳坡一带严重受旱,部分地块小麦濒临死亡,面积约7万亩左右。

当前旱情将加速小麦二级分化和幼穗小花分化,将对小麦亩穗数的稳定和穗粒数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

2.2 部分麦田有脱肥现象
由于部分地块小麦旺长,营养消耗过多,叶片已经发黄,主要受害品种是周麦系列等半春性小麦,不同程度地引起小麦生长肥力供应不足,加上眼前的干旱,小麦吸肥功能下降,若不能及时补充肥力,将严重影响穗粒数的稳定和千粒重的提高。

3 今年小麦的管理措施
当前我县麦田的管理原则和主攻方向是以促为主,抢时浇水补肥,防治病虫草害,实现稳定穗数、增加粒数的目的。

3.1 千方百计,挖掘水源,不失时机地搞好当前小麦抗旱保苗工作
小麦起身、拔节期是一生中对水分需求的临界期,针对当前麦田墒情,应立即行动起来,想方设法,挖掘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果,尤其对未冬灌得麦田应想尽办法抓紧时间进行春灌,以沉实土壤,防止吊根。

旱地应采取碾压提墒的措施,2011年小麦播种时降雨较多,底墒充足,优于去冬降水极少,目前土壤底墒较好表墒较差,所以可以用各种磙子进行碾压提墒。

对旺长麦田碾压后再进行耱麦,以抑制生长。

3.2 结合灌溉,进行追肥
结合浇水亩追8~10斤尿素,促进麦苗转化升级。

追肥程序应先旺长、脱肥三类麦田,再其他麦田。

肥料以耧施深埋为佳。

灌后进行中耕除草一起到保墒作用。

还可以喷肥旱地龙,多效唑,以提高小麦抗旱耐旱能力。

对当前没有浇水的干旱麦田原则上不提倡追
肥,因为在干旱情况下追肥只能加速小麦生育进程,促使小麦快速发育或死亡。

3.3 因地制宜做好化学除草
灌溉后的麦田,气温稳定在10℃以上,对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施用40%快灭灵干悬浮剂2~3g加助剂6克对水25~30kg;以禾本科草为主的每亩可选用世玛3%悬浮剂或奔腾4g对水25~30kg 喷防。

特别干旱的麦田不能进行化除,原因是化除能减缓小麦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