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触觉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
2 1. 师:接下来我还要请小朋友做一个游戏,只有最勇敢的小朋友才能完成。

看,我这里
有一个魔术盒,里面藏着很多的东西,有好玩的也有不好玩的,有怪怪的也有摸上去不太舒
服的东西,老师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只有把你的手伸进去,摸一摸,把你的感觉说一说,
猜一猜,猜对了这个东西就是你的,猜错了,魔术盒里的东西你就拿不走了,黑乎乎的小洞,
谁敢伸进去摸一摸呢?
设计意图:魔术盒的设置符合低年级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让他们摸一摸,说
一说,猜一猜,不但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还和课题紧紧相扣,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感受能力。

2. 摸物猜物:
生(1):我感觉硬硬的,像石头,毛毛糙糙的,
师:这里有一支笔。

你能画一画吗?把你的感觉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生黑板上画出感觉。

师:原来硬硬的毛毛的感觉是这样的呀,拿出来看一下,是什么?
生:是洗澡用的干海绵球。

师:原来就是它。

(课件图片)你的感觉不错,画的也不错,这些线条块面和点点把毛毛
糙糙的感觉画的很到位。

这个小球球就是你的啦。

黑板上板书(点线面)谁再来?
生(2):我感觉软软的,非常的软。

可能是个玩具。

师:是吗?你觉得可以用什么颜色、图形来表现?
生:弯弯的线条,淡淡的颜色。

师:试着选择你觉得适合的工具和颜色来表现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学生选择一种油画棒颜色画一画)
师:表现得真好!感觉我也摸到了那样东西!拿出来看看是玩具吗?真是的,哈哈,这
个玩具也是你的了。

(出示小熊玩具)谁还想来呢?
生(3)呀?很烫。

师:烫可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这里有很多颜色。

你们试着把这个小朋友的感觉画一画,
用什么颜色合适呢?黑板上板书“颜色”生进行小练习。

师:我看见你们都选择了红色,老师也觉得这个颜色很合适,除了烫,我再来摸一摸,
还很软呢,我在你的烫的感觉的里再加点圆圆的形状,(在孩子的作业里添加圆形)瞧,又烫
又软的感觉是这样的呀,我们的触觉感受还能用各种形状来表现呢!(黑板上板书“形状”) 3 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摸到了很多东西,也分别说出了它们给我们带来的触觉感受,
有柔软的小绒毛玩具、有热热暖暖的暖水袋、还有硬硬的石头??你猜到了吗?而且,小朋友
们也把这些触觉感受表现了出来:直线表示坚硬的感觉,波浪线表示柔软的感觉,老师还用
圆形表现了软软的感觉??不同的触觉感受用的颜色也不一样。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
三、欣赏作品——感悟触觉
师:下面我们来猜一猜,有些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触觉,
你能猜出来吗?
图1《黏黏糊糊的感觉》
图2《麻麻的感觉》
图3《松软的蛋糕》
图4《锋利的尖刺》
图5《清凉的感觉》
图6《脏脏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在孩子的各种触觉作品中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作品直接给孩子
最好的启示,他们看到了各种触觉可以通过颜色、形状、线条来表达,这比教师抽象的讲解
点线面色要直观有趣得多。

再来看看这些感觉,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用了哪些工具呢?
图7《毛茸茸的感觉》是用画笔转出来的。

图8《锋利的感觉》是用尺子刮出来的。

图9《沙地的感觉》是真的有沙子哦。

图10《烫》用了暖暖的红色
图11《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很凉》用的是蓝色,多合适呀。

图12《摸起来很粗糙》用了许多方块的形状。

图13《手碰岩石的感觉》
图14《碰了一手碎鸡蛋》
图15《松软的棉花糖》
图16《手滑过水的感觉》
图17《摸到了石榴的籽》
4
图18《摸到冰的感觉》
师:这些触觉感受你能感觉到吗?他们用了颜色、形状、点、线、面结合的方法,甚至
还用了其他工具材料来表达触摸到很特别的感受,你学会了吗?
你们也很了不起,猜出了很多,说明我们的小画家表现的也不错,否则你们是猜不出的。

总结: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触觉,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周围的东西,感受一
下它们带给你的感觉,不同的东西会给你不同的感受,试一试吧,把你觉得最特别的触觉牢
牢记住,一会我们来把它画下来。

体验:学生触摸身边的每一样东西,体会不同的触觉感受。

师:如果你们觉得这些还不特别,再看看这些图片,这是不同材质的布料,粗糙的树皮,
带尖刺的仙人掌,光滑的书和光滑的不锈钢面它们的感觉一样吗?凉凉的水,带着籽的石榴,
他们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同时粗糙的表面,它们摸上去会一样吗?
总结:欣赏了这么多触觉图片,其实画触觉就是用笔和纸把手中传达到心里的触觉感受
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十分简单、轻松的绘画方式。

设计意图:从看画猜画,从画中感受不同的触觉,直接体验触摸感受,到最后各种肌理
图片的展现,让学生不断想象触觉,在一次次的体验、感受、实践中,学生早已把体会牢牢
记住,此刻让学生作业,自然是水到渠成,不再有不知如何下笔的窘迫。

四、想想画画——展现自我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触觉,相信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表现一下了吧!别急!先看
看老师的作业要求吧!
作业要求:
1. 表现印象最深的触觉感受;
2. 表现与众不同的触觉感受;
3. 用油画棒或水粉在你选择的纸上表现。

选择作业要求中的其中一种,根据你需要表现的触觉感受用油画棒或水粉在黑纸或白纸
上表现出来。

比比谁画的触觉最特别。

五、相互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么多的作品表现了不同的触觉感受,请同学自己介绍一下呢,我们看看你画的触
觉感受对不对?
5篇二:18 画触觉-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
2 1. 师:接下来我还要请小朋友做一个游戏,只有最勇敢的小朋友才能完成。

看,我这里
有一个魔术盒,里面藏着很多的东西,有好玩的也有不好玩的,有怪怪的也有摸上去不太舒
服的东西,老师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只有把你的手伸进去,摸一摸,把你的感觉说一说,
猜一猜,猜对了这个东西就是你的,猜错了,魔术盒里的东西你就拿不走了,黑乎乎的小洞,
谁敢伸进去摸一摸呢?
设计意图:魔术盒的设置符合低年级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让他们摸一摸,说
一说,猜一猜,不但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还和课题紧紧相扣,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感受能力。

2. 摸物猜物:
生(1):我感觉硬硬的,像石头,毛毛糙糙的,
师:这里有一支笔。

你能画一画吗?把你的感觉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生黑板上画出感觉。

师:原来硬硬的毛毛的感觉是这样的呀,拿出来看一下,是什么?
生:是洗澡用的干海绵球。

师:原来就是它。

(课件图片)你的感觉不错,画的也不错,这些线条块面和点点把毛毛
糙糙的感觉画的很到位。

这个小球球就是你的啦。

黑板上板书(点线面)谁再来?
生(2):我感觉软软的,非常的软。

可能是个玩具。

师:是吗?你觉得可以用什么颜色、图形来表现?
生:弯弯的线条,淡淡的颜色。

师:试着选择你觉得适合的工具和颜色来表现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学生选择一种油画棒颜色画一画)
师:表现得真好!感觉我也摸到了那样东西!拿出来看看是玩具吗?真是的,哈哈,这
个玩具也是你的了。

(出示小熊玩具)谁还想来呢?
生(3)呀?很烫。

师:烫可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这里有很多颜色。

你们试着把这个小朋友的感觉画一画,
用什么颜色合适呢?黑板上板书“颜色”生进行小练习。

师:我看见你们都选择了红色,老师也觉得这个颜色很合适,除了烫,我再来摸一摸,
还很软呢,我在你的烫的感觉的里再加点圆圆的形状,(在孩子的作业里添加圆形)瞧,又烫
又软的感觉是这样的呀,我们的触觉感受还能用各种形状来表现呢!(黑板上板书“形状”) 3 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摸到了很多东西,也分别说出了它们给我们带来的触觉感受,
有柔软的小绒毛玩具、有热热暖暖的暖水袋、还有硬硬的石头??你猜到了吗?而且,小朋友
们也把这些触觉感受表现了出来:直线表示坚硬的感觉,波浪线表示柔软的感觉,老师还用
圆形表现了软软的感觉??不同的触觉感受用的颜色也不一样。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
三、欣赏作品——感悟触觉
师:下面我们来猜一猜,有些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触觉,
你能猜出来吗?
图1《黏黏糊糊的感觉》
图2《麻麻的感觉》
图3《松软的蛋糕》
图4《锋利的尖刺》
图5《清凉的感觉》
图6《脏脏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在孩子的各种触觉作品中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作品直接给孩子
最好的启示,他们看到了各种触觉可以通过颜色、形状、线条来表达,这比教师抽象的讲解
点线面色要直观有趣得多。

再来看看这些感觉,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用了哪些工具呢?
图7《毛茸茸的感觉》是用画笔转出来的。

图8《锋利的感觉》是用尺子刮出来的。

图9《沙地的感觉》是真的有沙子哦。

图10《烫》用了暖暖的红色
图11《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很凉》用的是蓝色,多合适呀。

图12《摸起来很粗糙》用了许多方块的形状。

图13《手碰岩石的感觉》
图14《碰了一手碎鸡蛋》
图15《松软的棉花糖》
图16《手滑过水的感觉》
图17《摸到了石榴的籽》
4
图18《摸到冰的感觉》
师:这些触觉感受你能感觉到吗?他们用了颜色、形状、点、线、面结合的方法,甚至
还用了其他工具材料来表达触摸到很特别的感受,你学会了吗?
你们也很了不起,猜出了很多,说明我们的小画家表现的也不错,否则你们是猜不出的。

总结: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触觉,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周围的东西,感受一
下它们带给你的感觉,不同的东西会给你不同的感受,试一试吧,把你觉得最特别的触觉牢
牢记住,一会我们来把它画下来。

体验:学生触摸身边的每一样东西,体会不同的触觉感受。

师:如果你们觉得这些还不特别,再看看这些图片,这是不同材质的布料,粗糙的树皮,
带尖刺的仙人掌,光滑的书和光滑的不锈钢面它们的感觉一样吗?凉凉的水,带着籽的石榴,
他们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同时粗糙的表面,它们摸上去会一样吗?
总结:欣赏了这么多触觉图片,其实画触觉就是用笔和纸把手中传达到心里的触觉感受
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十分简单、轻松的绘画方式。

设计意图:从看画猜画,从画中感受不同的触觉,直接体验触摸感受,到最后各种肌理
图片的展现,让学生不断想象触觉,在一次次的体验、感受、实践中,学生早已把体会牢牢
记住,此刻让学生作业,自然是水到渠成,不再有不知如何下笔的窘迫。

四、想想画画——展现自我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触觉,相信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表现一下了吧!别急!先看
看老师的作业要求吧!
作业要求:
1. 表现印象最深的触觉感受;
2. 表现与众不同的触觉感受;
3. 用油画棒或水粉在你选择的纸上表现。

选择作业要求中的其中一种,根据你需要表现的触觉感受用油画棒或水粉在黑纸或白纸
上表现出来。

比比谁画的触觉最特别。

五、相互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么多的作品表现了不同的触觉感受,请同学自己介绍一下呢,我们看看你画的触觉感受对不对?
5篇三:王青《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
王青四(7)班语文实习老师
《成长》这篇课文通过小约翰送报买香肠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从小要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在童年独立成长,快乐成长。

但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都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都是就家长包办的生活。

根本就没什么生活经历,不懂得劳动锻炼是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更不懂得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在教学时,我围绕“约翰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中心问题,通过画出相关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写出自己阅读感想等方式展开。

通过学生的解答,孩子们都能够准确的概括出约翰是一个自立、独立的孩子。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深入学习文章,我提示学生通过抓住文中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约翰身上所具备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接着引导深入学生学习本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本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频度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先是极少数学生谈点浅显的体会,此时,我给学生谈我读后的体会,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情感,走进约翰。

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后,在总结全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说说“你认为约翰将来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自己也经历过许多事,你认为哪件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等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认识自己成长经历中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从现在做起,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愿意自己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好男好女。

在教学中,采取了“猜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对课文细细品味的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想,然后在印证的过程中去体会人物的心理及品质。

但是,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做了充足的预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似乎有点太顺了,少了点意味。

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的时候,引导能力还是欠缺,而且知识点讲的太多,感觉很杂乱,重点不够突出。

以后还要多多学习,好好努力才行!篇四:教学反思写些什么
教学反思写些什么
教学反思写些什么
教学反思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学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2、写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写学生表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这些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让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课堂结束后,还要看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等各个方面都是否有了提高,提高的幅度有多大。

我们不要只看整堂课气氛活跃,但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不管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跟课前比较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并没有达到课堂的高效。

5、写改进的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对一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五: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呢?
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

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

二、自觉性反思的特点
第一,每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第二,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觉性反思应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第三,自觉性反思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4、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四、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
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1、激发兴趣,加深记忆
对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之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而学生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加深记忆。

2、信息量大,效果显著。

多媒体的多种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