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战略】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战略】社会学的
三大理论视角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体育界的重视,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视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战略。

以期提供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社会学
一、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现状
当前在政府大力弘扬下,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开展路径,但随着现代体育的广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在民众生活中影响已急剧削弱,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在本地发展陷入艰难困境之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容乐观。

(一)民族传统体育在政府大力弘扬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加强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繁荣”发展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政策逐步走向正规化。

(2)多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得到积极开展。

(3)一些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得到积极开发。

(4)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选择性的走进了学校教育。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冲击下呈现出“淡化”态势
随着现代体育的广泛传播,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在本地发展陷入艰难困境之中。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容乐观,这种“淡化”态势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1)片段生存,基础脆弱。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发展的目标,失去了完整的生存基础,呈现出四年一个轮回,片段生存的状态。

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在淡化。

其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竞技功能正在消失。

(2)新生代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由于缺乏时代感而被广大群众,特别是被青年一代冷落。

(3)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未成规模。

虽然我国举办了众多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但与全运会相比,其竞赛活动还没能形成规模。

二、从社会学视野看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行为的主导力度
政府是代表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政府行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心理意识,统治阶级希望通过政府行为使事物发展不违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朝着国家建设需要的方向发展。

今天,我国政府制定实施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政策,即希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能为工农阶级统治服务,也希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使国家和谐稳定。

而从我国封建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民族传统体育,积淀了许多丰富的文化思想,其中有些文化思想至今仍然是我国国家建设需要的精神财富,它与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今天,政府制定的许多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体,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就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尽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方式,但今天的农业生产方式已远非古代农耕生产所比,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了农业生产中,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

许多乡镇农村交通得到改善,手机、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生活工具已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更多农民
走向外地,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

偏远山区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虽然还处于落后阶段,但大环境改变所带来的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决定了人们心理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而是更多的选择了现代潮流的时尚体育项目。

(三)文化发展中的冲突与融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在文化全球化领域,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互相认同、互相并存、互相借鉴和利用,尽管西方优势文化占据主流,不断扩张,影响着其他民族文化发展,但不能否定其它民族文化存在和影响。

根据西方“文化维模原理”,文化在推广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自我保护和选择作用。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有选择的吸取外来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做某些改变,使传统的东西富有时代活力。

今天,有许多民俗体育项目消失在人们的生活视野中,与其自身缺乏创新元素,不能吸取外来文化有很大关系。

(四)传统农耕文化的滞后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封建社会中形成与发展,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方式和特点,给民族传统体育烙上了浓厚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意识,这些传统的思想和精神也渗透到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中,如歧视妇女、残杀牲畜、砍伐竹木、拜祭鬼神等,甚至连一些器具都赋予了神的魔力,而这些往往都是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也影响着许多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现代转型”发展。

另外,从传统农业社会中走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没有完全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剥离出来,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形态和独立价值的体育体系,只是作为文化娱乐的一个部分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开展,缺乏现代体育活动所必须的竞赛组织制度、现代体育思想,因此许多民俗体育项目无法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开展。

三、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战略思考
(一)发挥政府行为的主导作用
政府行为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系统,只有政府必要的行政介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各项工作才具有方向和保障。

目前,政府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工作上还需加强主导力度。

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

尽管政府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在一些法规条例中制定了有关制度,但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第四条规定,“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而对于具体的发展方法、手段、内容、奖励等没有形成具体的规范制度,以致在许多学校,政策根本得不到落实。

其次,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

目前,政府并没有这方面的发展规划,规划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一方面,要全面做好挖掘整理工作,全面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目前生存状况;另一方面,要确定好重点发展项目。

第三,制定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

有利于选择发展项目,对于确实为现代社会发展不需的,违背现代社会发展规则的项目和文化要坚决弃之,对于在某些方面有开发价值的,应不遗余力的给予保护和发展。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文化。

”中国各少数民族物质性、非物质性及口传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丰富的宝库,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保护项目真正能为民族文化发展带来创新点的不多。

眼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对其挖掘整理、开发运用等保护工作。

“与其作为一个文化遗产的‘保管员’,不如做一个文化遗产的‘加工者’”。

第一,加强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并对挖掘整理出的成果,不能简单的以“馆藏”形式保护,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形式,发布到网上,既便于查询、利用,又便于永久性保存。

第二,加强开发运用研究工作。

在开发运用上,要以多途径多元化方式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进行开发,探寻可利用的价值。

第三,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作管理体制。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
期的过程,绝非短时期能完成,而且涉及到不同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管理体制来整合力量,督促、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

(三)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及开发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能简单的对其进行“复制”,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民族传统体育单一的发展形式,把民族传统体育更多的运用到现代教育、民俗旅游、健身休闲、体育竞赛、文化传承等社会发展需要上来,同时要借鉴现代体育成果和现代生活元素,为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服务。

一方面,吸取现代体育之奋斗、竞争精神和科学的体育竞赛管理组织制度,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制度进行加工,使某些可塑造的项目能走“现代体育”转型之路,提高其竞技性。

另一方面,吸取现代生活元素,在道具、服饰、动作编排上进行创新,改变活动形式,使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贴近老百姓生活,更富有现代生活味道。

对于有些民俗体育,由于通常要进行封建祭拜仪式,我们可以对其仪式进行创新,如简化、规范仪式,并利用现代服饰、身体语言来演绎其所要表达与传递的信息,让群众既能明白其意,又能欣赏其过程,感受传统思想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所带来的仪式美。

(四)实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只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解决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因资金不足而带来发展滞后的问题。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和价值较大。

一定的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因此各民族地区政府应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本地民俗体育资源,确定开发项目,将开发项目与本地民族节庆活动、自然景观、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制定旅游线路,并通过宣传渠道,宣传造势,努力打造民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最终形成区域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在随着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长,再逐
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民俗体育培训、民俗体育文化与信息服务、民俗体育器材、民俗体育服饰及民俗体育吉祥物等方面的产业开发活动,并将它们融合进旅游产业中共同开发,共同实现民俗体育产业化道路。

四、结语
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正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弱化与衰颓之势,因此面临层层危机,举步维艰。

我们必须采取策略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使其发扬光大。

本文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SKY031)
参考文献:
[1]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71-75.
[2]范本祁.西部民族地区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发展历程的文化学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14-17.
[3]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75-80.
[4]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