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

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

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

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18. 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 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20.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句子一致的一项是()
A.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她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D.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21. 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高个子、背着锨、摇摇摆摆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

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

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

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

“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


22. 下面是《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章节有关秩序维持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18. D
19. C
20. B
21. “高高的”“扛”“一摇一晃”三个词更加生动准确地描绘出男子的身材以及劳作之后归家途中的疲倦、悠闲的姿态。

原句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

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2. 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维持秩序主要依靠传统,在教化中使人主动服膺,继而实现礼治。

现代社会是变迁社会,维持秩序主要依靠国家权力,通过惩罚从外限制人行为,继而实现法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