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水往高处走》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水往高处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
三、教材准备
教师准备:玻璃片,铁片,塑料尺、纱布、棉布、玻璃管、纸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价值问
老师:同学们都爬过山吗?这个纸条上的3个小圆点正进行一场爬山比赛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把纸条的一头放在水里…:看到了吗?
学生:爬的好快啊,
老师:这是为什么?
生:纸会自动吸水,水会沿着纸向上爬升。

老师:你很会思考问题,大家可以给点掌声吗?
(师:是谁给了它们爬升的动力,在这里水是向那走的)
师:我们也可以说,纸会吸水,水会沿着纸往高处爬升,俗话说:“人往高出走,水往……
生:水往低处流
师:可是在这里我们却看到水像人一样往高处走。

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

张贴课题。

(二)典型个例研究,大胆猜想设计
1.认识实验材料,投影:
老师:同学们看,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课前认识
师:这些材料都能使水往高处走吗?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的发现。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猜一猜,看投影直接猜想
实验报告单
3.组织实验
老师:猜想不分对错,先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验证。

自己的想法对玻璃管的大家争论比较大,我们先这样表示好吗?
老师:要想知道这些材料可不可使水上升,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老师: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
生: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试一试。

老师:非常正确,给点掌声好吗?我们可以把这杯染红水倒入到材料下面的水槽里就可以了
老师: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小心些什么呢?
生:不要让水溅起来
老师:你很有预见性
生:不要乱动
师:你很会遵守秩序
老师:老师在这里还有一些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投影,老师解读)
1.让材料的底部接触到水。

2.视线要与所观察材料的水位相平。

3.把观察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三、探究毛细现象及其特点
(一)小组合作,探究毛细现象
1. 请1、2号同学合作把材料放入水中,组长及时帮助大家做好记录,现在开始吧。

播放音乐
师:看这个组有很多惊奇的发现,讨论的多么的热烈啊!猜想和验证的结果一样吗?
(二)汇报交流。

大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了实验流程,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点击投影记录单
老师:玻璃管看清楚了吗?请实验助理把它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好不好?都同意吗?
(三)研究第一个问题:
师: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发现,木条、棉布,玻璃管、粉笔这些材料能使水上升,它们的材料里面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投影机展示材料和放大镜)
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为每个组又准备了一份完全相同的材料,那你们打算如何观察呢?投影演示材料,
生:看不清楚的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看一看。

生:用放大镜看看里面,看看外面
生:粉笔里面看不见,可以把它掰开看一看
生:看不清的可以对着光看一看。

生:可以把木头掰开,看看里面
生:卫生纸有好几层,可以揭开来看
(课前指导观察方法)同学们边看边说边讨论?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请3、4同学吧1号材料材料袋里面所有的材料。

开始吧
老师巡视辅导,指导观察和发现演示把卫生纸对着光看一看,掰开粉笔,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请同学们从外向里,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观察清楚。

4、汇报实验发现
(1)发现(是如何分开讲的呢?)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发现吗,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木条上有凹槽,条纹,高低不平,掰开后发现里面有小孔和缝隙
生:棉布、卫生纸上有小洞、小孔,有毛毛,毛毛和毛毛之间有缝隙,卫生纸有三层,每层之间有缝隙。

生:玻璃管不用显微镜就能看到他有小孔
生:粉笔上面有小眼、小坑、小洞
老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多,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能使水上升的材料里面有有的有圆形的小孔,有的有非常细小的缝隙。

我们把它们都称为孔隙好吗?
张贴孔隙
那么现在你认为水可以沿着什么样的材料上升呢?
生: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

老师:为什么水不能沿着玻璃和塑料尺上升呢?
学生:因为它们没有孔隙
(2)定义
老师:在科学上我们把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老师:这里的毛细实际上是形容孔隙的。

老师:实际上有的孔隙比较大,我们可以直接看见,但有的孔隙非常细小,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请同学们看。

这是棉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纵横交织的线之间有小孔,把棉布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线又是由很多的纤维组成,纤维和纤维之间有缝隙,再进步放大每一根纤维,每根纤维里面又是空心的
同学们,人们夏天穿纯棉的衣服感到比较吸汗,这是为什么?
生:为它里面有孔隙。

汗水能爬升到衣服上,这也是什么现象。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毛细现象?
(二)认识不同的液体也有毛细现象
老师:毛细现象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应用,同学们看
播放视频
老师:刚才发生的都是什么现象?
在这沿着孔隙爬升的只有水吗?
还有谁?
这些像水一样会流动的物体我们叫他们什么?
这说明别的液体也像水一样,能沿着…而产生…现象。

(三)探究水爬升高低与孔隙大小的关系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实验台上那些有毛细现象的材料,它们有的使水上升的高,有的低,这是为什么呢?
生:可能和孔隙的大小有关,
生:孔隙多少有关?(如果学生先说就立即投影解释:在相同大小的一块材料内,如果孔隙越多那么每个孔隙就越小)那我们就用大小来表示好吗?
老师:很会思考问题,给点掌声好吗?
老师:那孔隙大小和水上升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生:可能孔越大的越高
生:可能孔隙小的越高
老师:老师要反问一句,如果玻璃管这么粗,是不是就能自动把水吸的很高呢?
师:究竟哪个说法正确呢?或者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
老师:这里有2根孔隙大小不同的玻璃管,(同时示投影)我们就用它来代表孔隙大小不同的材料,这次我们请5、6号同学的拿出2号材料袋里面的器材进行试验,开始吧!
师:我听见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声音,你们的实验现象可真明显,
那你的结论什么?
生:孔隙小水升的高;孔隙大水升的低;都同意吗?
老师板书:一块板书
老师:通过实验发现材料的孔隙越大水上升的越低,如果孔隙太大他还能使水上升吗,也就没有了毛细现象。

实验也发现孔小越小,他能使水上升的越高,那孔隙小到一定程度时,它能让水自动爬出来吗?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细小的弯玻璃管,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老师:是不是很想鼓掌,此处可以有掌声
老师:同学们看,因为毛细现象,上升的水牢牢抓住细小的玻璃管不出来了。

那我们就在找一个能让水爬升的材料和玻璃管举办一场拔河比赛好吗?你打算找谁和他比赛,我们用卫生纸可以吗?为什么卫生纸会赢?因为纸里面的孔隙更小。

四、毛细现行的应用及利弊
植物生长也离不开毛细现象。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颗参天大树,我们看大树里面很多的毛细管,再看向它的木头里面,也有很多的毛细管,我们到其中的一个毛细管里面看一看,水正沿着毛细管在向上奔跑,毛细管四通八达,很快水就到达大树的顶端,经过大树的枝条,来到叶子里面,其中一部分水会从叶子的气孔蒸发出去。

老师:毛细现象也有很多对人类不利的地方
家里的墙壁发生毛细现象,渗水了,人们根据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粉刷防水涂料进行治理,你知道防水涂料能把什么给堵住吗?
对,渗水的小孔隙。

老师: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毛细现象知识,他才能为我们所用,实现趋利避害。

五、总结拓展创新
1.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一同梳理一下;思维导图
2.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吗,请查看课本完成实践。

3. 总结奖励小组学习情况。

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这里有一段有趣的视频同学们想不想看?请同学们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
这只饮水鸟是根据什么知识制作的?科学好不好玩?老师希望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玩科学好吗?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简单整理器材,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