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异称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
春秋经、传原本各自分开,晋杜预编撰春秋经传集解时以一段经文一段传文的方式,将传文分别列于经文之后。
著作原因
《汉书•艺文志》: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内容
以【鲁史】为中心编年纪事,旁及同时代各国之事。
起自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历十二公,凡二百五十五年(比春秋经多十三年)。
史学价值
左传广泛采集古史旧闻,系统而详明地记叙春秋时代各国政治、军事……事件,是研究先秦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在史料处理、史学方法、历史哲学上,都影响后世。
文学价值
叙事详密结构严谨
左传通过一系列具体情节来记事,并能突出人物性格、事件的发展变化。
情节引人入胜,内容有条不紊。
擅长描写【战争】
左传生动地再现战争的全貌。
如晋楚城濮之战,虽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是作者始终抓住晋、楚争霸这一主干,掌握胜负关键,揭示成败的原因。
语言简洁
左传语言简洁精当,尤其外交辞令婉转得体,语约意丰,富于文采。
(如本课)
人物鲜明个性突出
左传中抓住具有特征性的语言、行动和细节,来展示人物的个性、
特质、内心世界,刻划出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如秦晋淆之战中,弦高的机智)
补充1:晋范宁谷梁传序:「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所谓「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
补充2:左传、战国策、世说新语合称中国三大说话宝典。
二、左传的文学成就
(一)叙事详密曲折,结构严谨
作者善于透过一系列具体情节来记叙内容故事,并突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如晋重耳出奔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真实而细腻地描写重耳在流亡过程中性格的变化、发展,以及锻炼成为政治家的过程。
情节引人入胜,章法有条不紊。
(二)擅长描写战争,脉络清晰
左传所记的大小军事活动,计有三、四百件之多,经过它的生动描写,才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重要的战役资料。
如晋楚城濮之战,虽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事件复杂,但是作者始终抓住晋、楚争霸这一主干,生动地再现战争的全貌,揭示成败的原因。
左传又善于选取具体的细节加以详尽描写,如城濮之战中,「舆人之诵」和「子犯替晋文公解梦」等,这些细节不仅增加叙事的生动性,同时也表现战争双方的军心和战斗力。
其他如秦晋韩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安巩之战,秦晋淆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关系错综,人物纷繁,但都表现得脉络清晰,因果昭然。
(三)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左传一书刻划上至王侯、下至皂隶等众多人物形象,放在冲突中,立体化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秉公为国的赵盾、明察善断的子产、迂腐可笑的宋襄公等。
抓住具有特征性的语言、行动和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
如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通过几段富有个性的对话,深刻揭示郑庄公虚伪狠毒的内心世界。
又如秦晋淆之战中,蹇叔的老谋深算、忠诚稳健;弦高的机智;先轸的耿直等。
这些人物性格都刻划细腻入微。
(四)语言生动简洁,富有文采
左传语言简洁精当,是历史散文的典范。
其叙述都能随物赋形,尤其外交辞令,婉转得体,语约意丰,耐人寻味。
加之引用许多民间歌谣、谚语,大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左传记叙的外交辞令大多脍炙人口。
春秋各国外交活动频繁,使臣口才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安危,因此当时的政坛非常重视外交辞令。
左传对此有生动的记叙,外交对话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看起来文质彬彬,从容不迫,骨子里却透着坚强,于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
这固然是当时政治风尚如此,而左传记叙时的锤炼加工也大有功劳。
左传记述二百多年的历史,描写无数的事件和人物都各具面目,确实显示作者自如地驱遣语言以及记事写人的非凡能力。
书中有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例如: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介之推不言禄、弦高犒秦师、楚归晋知罃等,文笔优美,情节动人,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
三、「左传」的价值
1.经学方面
左传是为阐发春秋微言大义而作,与春秋关系密切。
左传也精选易、书、诗、礼的文字。
书中旁引古经,或推陈其源,或阐释其义,或宣明其用。
后世学者可以根据这批古老原始的资料,考源流,通训诂,达体用,辨异同,对群经作更深入的研究。
2.史学方面
左传融经学于史学,寓褒贬于记事,为中国史书立下永不磨灭的典型。
史料处理方面,左传备述一代之事,广及当时诸侯全体的活动及社会的各种现象。
这些记载,不但是史记序列春秋史实的根源,也开史记在列传中将儒林、刺客、医生、货殖与名臣公卿并列,在八书中详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备考兵权、山川、鬼神的先河。
就史学方法而言,左传作提纲挈领的举例,行文有专用的词语,叙事有一定的章法,使后世史家有所遵循。
就历史哲学而言,左传秉承春秋大义,将史家的意境,提升到一个高远的境界。
左丘明以其不凡的识见,借书古事而惩恶劝善。
他不但阐释春秋,使孔子的微言大义昭明于世,同时发扬孔子的精神,影响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正史。
3.子学方面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曾论及左传对先秦诸子中孟子、荀子、吕不韦、韩非的影响。
若略加统计,其述事立意本于左传者,荀子有九处,吕氏春秋有三十八处,韩非子有四十二处。
不但先秦、两汉子书,自新语、淮南子以下,也大量引述左传。
4.文学方面
语言生动,富有文采;描写战争,条理井然;刻划人物,形象鲜明;镕裁得当,繁简合宜;剖析事理,精辟独到。
5.兵学方面
四、左传的成语
出处
释义
1.治丝益棼隐公4年做事方法不对,越弄越糟。
棼,杂乱。
2.长恶不悛隐公6年放任恶行滋长而不加改正,今作「怙恶不悛」。
悛,悔改。
3.怀璧其罪桓公10年有才能的人往往遭受谗害。
4.城下之盟桓公12年被迫订下降服的条约。
5.辟君三舍僖公23年指谦虚让步,或因害怕而退缩不前,今作「退避三舍」。
舍,三十里。
6.济河焚舟文公3年喻决心做事,不达胜利誓不罢休。
7.染指于鼎宣公4年喻沾取非分利益。
8.屦及剑及宣公14年喻说到做到,行动坚决迅速。
9.病入膏肓成公10年喻不治之症。
10.马首是瞻襄公14年喻服从指挥、听命行事。
11.班荆道故襄公26年老朋友路途相逢,欢叙旧情。
班,布置。
12.食言而肥哀公25年喻人说话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