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准备
(2012-02-26 16:30:59)
分类:田径训练
标签:
杂谈
体育考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一、训练负荷安排
众所周知,合理安排考前训练负荷,能促使考生身体机能迅速提高,精力充沛,增强斗志,产生强烈的考试欲望,有利于发挥水平。
反之,难以达到理想的考试目标。
因此,考前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
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采用4周的周期作为专门的考前训练准备,比较适合体育高考生的考前训练规律。
方法是:第1周负荷较大,第2周负荷最大,第3周负荷最小,第4周积极参加体育考试,这样安排能使考生体能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从周期的调整中,一般体育考生通过8~14天的考前减量训练(考试强度的70%~80%)和其他辅助手段的练习达到完全恢复。
同时,在考前8~14天中,有一个强度缓冲期(也叫做创伤预防期,一般2~3天),它有利于考生在最后1周,机体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投入考试。
在考前1周安排中,训练总量则相应减少,约为训练准备期的1/3或1/4,练习强度、次数也减少。
在考前两天安排休息1天,考前1天再进行轻量训练和专门的准备活动,但不应过分用力,达到微微出汗为宜。
这些准备活动和轻量练习,有助于防止第2天的考试出现过度兴奋,从而达到改善代谢和提高工作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式的安排,对考生竞技状态培养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考试项目的专门准备
在考前准备的周期中,主要促使考生技术稳定,动作流畅,熟练地把握技术,达到整体训练效果。
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测验和模拟比赛,针对考生出现的问题,根据完整技术的合理速度、节奏、结构来确定技术改进环节和方法,处理好技术细节与整体技术的关系。
如:立定跳远的蹬摆、收腹举腿、落地的分解与完整练习;铅球技术的左侧支撑与右髋、右腿的蹬伸及躯干、上肢的协调配合用力;100米的起跑练习,从各就各位下蹲,到“预备”平稳抬起的始发状态,注意控制呼吸节奏和静听鸣枪,并集中在快速发力的训练上。
特别注意的是考前1周,铅球、100米、立定跳远练习比例较小,为防止考生产生厌倦情绪,可安排一些辅助性练习,使考生在考试中,产生一种“新鲜感”、“饥饿感”,增强考试欲望。
但是,很多教师因为考前不放心,往往进行大量的标准器械练习和立定跳远、速度等的练习,其结果反而导致考生对考试欲望的下降,不能正常发挥运动水平。
因此,考前进行考试项目转移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三、训练内容
考前的训练内容相对较少,训练手段相对减少,训练的主要内容放在与考试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所以要把主要训练与次要训练结合起来,使训练多样化,让考生的精神得到调节,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后,安排小强度的技术;在高强度技术后安排一些小力量练习;在中等强度技术练习后,安排一些速度和跳跃练习,或者安排一些速度耐力练习。
在这一时期,还要特别注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对考生运动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使各器官系统的能力随之提高。
一般说,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提高,动作就越快,力量就越大,爆发力就越好,国外一些文献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训练的密度
考前训练密度与当前考试负荷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对竞技状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考生的考试项目有100米、立定跳远、铅球和专项。
在练习速度、爆发力项目时,根据生化供能特点,主要是三磷酸
腺苷、磷酸肌酸供能方式,如:短时间爆发力项目密度较小,在两次练习之间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以保证考生在体内重新合成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促使体能的储备、恢复,从而保证肌肉能够快速收缩。
五、实战性训练
(一)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训练
体育考生要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如:在雨天场地器械湿、滑的情况下进行测验和模拟比赛,加重器械的训练和跑跳练习,使考生在较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紧张体育高考的需要。
(二)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安排要根据历年体育高考的规定时间来决定。
是哪一天、什么时间。
如果考生长期在某一时间训练,会使考生在特定时间产生适应,养成一定的习惯和运动条件反射。
经验表明,多次重复相同的小周期训练,考生就能在参加体育考试的那一天达到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从而提高考试项目的成绩。
(三)考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安排非常重要。
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
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考生的习惯和承受能力来制定,一般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为宜。
另外,要重视临考前的试掷和试跳机会,改善动作的准确性,但不能用力去做,如果用全力去试掷和试跳,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储备的能力大量消耗,考试时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
如:有的考生在准备试掷、试跳时成绩不错,而在考试时则成绩下降,所以应特别注意。
另外,在考前几天要让考生到考试场地进行准备活动的“预演”,并熟悉考试场地的路线,这样考生在进行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导致检录、临考点名时迟到。
经验证明,体育考生考试时,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教师和教练员。
(四)间隔时间
体育考生在各项考试中,参加人数多,试跳、试掷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通常休息一下后再活动,为下一次试跳、试掷作准备,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中有必要按这一时间试跳或试掷,使考生适应这种规律,有利于考生达到最佳状态。
(五)成功率
今年立定跳远和铅球都是两次机会,所以,第一的试跳或试掷能否发挥出平时训练的好成绩,对体育考生考试成功非常重要,在试掷或试跳中要求不犯规,而且要掷出或跳出相应的水平。
第一次必须成功,这样对考生后一次试跳或试掷中,充分发挥水平,提高考试成绩有良好的基础保证。
如果前次失利,给考生心理带来负担,第二次试跳或试掷就会造成紧张情绪,从而难以把握考试的主动性而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
所以,要在考前进行实战演练,抓好第一次机会,为考生正式参加考试打好基础。
六、心理准备
在考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心理素质好的考生,既能与实力相当的对手竞争,也能与实力更强的对手竞争。
因此,要重视考前的心理训练和培养。
要教育考生在考前,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动作上。
在参加考试中,进行自我调节,并采用接近“实战”的各种训练方法,如:培养考生顽强苦练及战胜困难的精神,常设计在一些严峻困难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意志品质。
如在地面潮湿、土质松软和天气不好时进行训练,使考生适应各种环境。
在训练中不怕困难,考试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要培养考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勇敢果断的基础,缺乏自信心,即使考生熟练地掌握各项技术,也会造成考试失败。
因此,要强调在训练中培养考生的心理素质,在实战中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训练过程中,可经常用以下方法:
(一)尽可能在每次训练时达到一定指标的考试要求;
(二)尽可能在每次练习时安排一次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做的练习;
(三)组织水平一般考生和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一起训练;
(四)定期采用“竭尽全力”法做一般发展性练习;
(五)常组织内部的比赛和接近当前考试条件的练习课;
(六)组织只许掷一次或跳一次,不同信号一次起跑的测试或内部比赛;
(七)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培养考生的坚定性、顽强性;
(八)在训练中采用比赛法,从而增大训练强度,提高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