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试题
1.选出通假字最多的一项()
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B.敛赀财以送其行
C.颜色不少变
D.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

A止—只,有—又,耳—尔B赀—资C少—稍,D曷—何。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指崇祯皇帝)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领袖)
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不前去拜访)
D.颜色不少变(一点也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用字词解释。

首领,清宦官官名,位于总管、副总管之下,官品七品、八品。

另外也指头颅,代指性命。

较常用的是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在这句话中指脑袋,
借代性命。

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不能容于远近
C.亦以明死生之大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B项远近本来是形容词,现在译为远近的地方,作为
了名词,是形容词作名词,ACD三项本来译为暴乱、表明、哀叹,现译为作乱、说明、惋惜是形
容词作动词。

4.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抶而仆之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际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李牧连却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C是名词作意动,以之为借鉴,ABD动词的使动用法。

A译为使之仆,B译为使....屈服,D译为使之退却。

5.选出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式不同的一项()
A.激于义而死焉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

例句为被动句,有明显标志为。

C是宾语前置句,ABD均为被动句。

A项译为死在这件事上,B项译为能被大义所激,D项译为被远近所容。

6.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忠义暴于朝廷
B.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斯固百世之遇也
D.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C是判断句,之....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其余为状语后置句,A项顺
序应为忠义于朝廷暴,B项应为匹夫之于社稷有重也,D项应为于大堤之上列其姓名。

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②子孙视之不甚惜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④卒与尸合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用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视:比较,②视:对待,看待;③④卒:最终。

8.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吴之民方痛心焉③激于义而死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用字的字意及用法。

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介绍动
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比较的对象,用在动词前,无意义,被。

焉:
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相当于“于是”、“于之”。

①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②焉—代词,他;③于—介词,被,④于—介,对。

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②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③乘其厉声以呵④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用字的字意及用法。

以:用,做,认为,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
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等。

①②以—连词,表目的,来;③以—连词,表修饰,地;④介词,用,拿。

10.阅读下面文字。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
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
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或脱身以逃()②剪发杜门()③不知所之者()
④辱人贱行()⑤哀斯墓()⑥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答案】①或(有的人)②杜(关闭)③之(到,往)④辱(可耻的)⑤哀(惋惜)⑥过(拜访)【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用字的字意。

或:或者,有的人,这里指有的人。

杜:树名,杜绝,毫无根据的随意臆造。

这里是杜绝即关闭的意思。

之:到....去,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等。

辱:耻辱,可耻,辱没,侮辱,玷辱等。

哀:悲痛,怜悯,丧事。

过:做过,时间过去,经历,超过,过分,过失,责备,访问。

【2】翻译文句。

①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答:。

②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答:。

③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答:。

④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答:。

【答案】①他们的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这五个人的死相比,轻重到底是怎样的呢?②凡
是天下的有志之士没有不前去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待遇啊。

③不这样的话,假如
让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从而老死在家里,那么,虽然他们能享尽自己的自然寿命,但是人人
都可以像使唤奴隶一样来使唤他们,又怎能使英雄豪杰们在墓前屈身跪拜并且激动地用力握住自
己的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④因此,我和我们复社的各位君子惋惜这座坟墓空
有那块石头,所以就为它写了这篇碑记,也用来阐明死的重大意义,以及平民之死对国家兴亡具
有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第一句注意辱是可耻的意思,视:看待。

第二句中凡:凡是。


三句中然:这样,首领:头颅,隶名词作状语,屈使动用法。

第四句注意哀:惋惜,徒:白白的,明形容词作动词,表明,社稷:国家。

【3】本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简析并说明作用。

(8分)
答:。

【答案】①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激于义而死加以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重大。

②将五
人激于义而死的荣耀与设想他们老死于家中默默无闻加以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死得其所。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
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今之高爵显位之人与激于义而死的五个人对比,更加突出了五个人的忠义,死得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