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充分发挥地理
源于生活的优势, 把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现象融入教学之中, 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有趣的地理知识,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了解地理知识
对我们生活、发展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
对地理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现
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学会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地理,让地理教学更加生活化。

1.
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 在课堂上忽略了对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知识的灌输上, 给学生讲
理论、画重点, 学生感觉不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以及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 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
积极性, 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

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
播放相关视频。

其间, 教师可模仿电视解说员的腔调, 边演示边讲解, 让学生产
生强烈的代入感, 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这一节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生对海陆变迁
过程的认识。

二、地理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性
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从以前那种单方面注重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方向,转向
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很好
地学以致用。

地理教学走进生活,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进行相应的教学。


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使他
们进一步了解自身周围环境,了解社会和生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相应地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
生明白地理教学的真正课堂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应用,从
而让学生更喜欢地理这门课程。

三、地理教学走进生活的方法
1、采用生活情景与地理知识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
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

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
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例如:“地图上
的比例尺”是学会看地图的重点,但学生没有缩制地图的经验,所以它也是教学
中的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时,就以学生熟悉的课桌、教室为例,说明要绘制这些
物体、场所的平面图,就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此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借
用除法公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公式。

并用除法公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单位必须
一致和商数无单位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三种形式比例尺的互换和为什么用比例
尺表示时不可写单位等的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对此很有亲切感,有利
于学生对问题深一步的理解。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学生
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模拟生活实践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
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又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自己有的经验开始,一个人对其兴趣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应用有关。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
理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

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社
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促进地理
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

例如:在讲
《多变的天气》时,通过让学生收听、收看当天的天气预报,了解本地昨天、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及不同城市同一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总结出天气的特征来,即: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也不同。

由此加深
了学生对天气“多变”的了解。

这样通过学生他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说明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原理,使学生觉得地理事物距他们很近,所学知识很
有用,从而乐于接受,同时增长了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
的兴趣。

3、采用所学为所用的方法,进行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

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

例如,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看云识天,推测天气变化,运用地理知识看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等。

在生活实践
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环保调查:参观附
近化工厂,造纸厂或钢铁厂,了解他们对环境污染的类型,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
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考察,社会
调查等实践活动,也可组织环保小组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及环境质量
检测活动。

4、提倡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
知识。

从关于美伊战争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美国的侵略是为石油
而来;美军士兵经历了沙漠生活的严峻考验;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以后,人民的
基本生活必需品都难以保证,只能依靠椰枣;大多数伊拉克人身着长袍。

解析以
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伊拉克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伊拉克气
候为热带沙漠气候。

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区;有刚刚发生过的冰雪灾害,汶川的
大地震灾难,让学生了解这些灾害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怎样抗震减灾,怎样把
地震灾害减小到最小程度。

联系时事,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把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

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