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江市第六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月考试题(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月考试题
(2021-2022学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你所在考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空气密度约1.3 kg/m3)
A.1.5 kg B.15 kg C.150 kg D.1500 kg
2、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3、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澜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D.掺水含量30%以上
4、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甲=V乙,则m甲<m乙
5、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关于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乙=0.5×103kg/m3 ;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甲=V乙,则m甲<m乙.
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里,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克,如果按正确的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5克
B、14.5克
C、15.0克
D、14.0克
7、有关密度的说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密度是由质量和体积决定的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不同
C.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8、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他整个身体的体积大约是 ( )
A.0.005米3 B.0.01米3 C.0.05米3 D.0.l米3。
9、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10、如图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无法判断
11、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a 、b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13、要想一次较精确地用量筒量出80mL的酒精,应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下列各项中,前面的数值是量筒的量程,后面的数值是量简的分度值( )。
A.50mL l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0mL lOmL
14、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15、在只有量筒的情况下,要取出21g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cm3的汽油 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cm3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cm3的汽油 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先观察它的值,即量程,还应观察它的值,以便迅速准确地读数。
一般液体放在量筒或量杯中时,其液面略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并以凹形的为准。
在量筒里先盛些水,当一个物体放入时,物体要排开水,水面要上升。
物体的体积多大,它排开水使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多大。
相反,知道了水面上升了多大体积,就知道了物体的体积。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排液法”。
采取这种办法时,要求液体(水)必须淹没固体。
如图所示的量筒,量程是,分度值是。
图甲中水的体积为,图乙中水和小固体的总体积,小固体的体积是。
2、图中木块的质量为 g.
3、一块钢板的密度为7.8×103 kg/m3,测得它的质量为39 kg,则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m3.若将钢板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4、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密度为kg/m3.
5、电影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混凝土块”是由密度很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工厂中为了减轻机器工作时的震动,它的底座常用密度的材料。
6、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为l.5kg;若盛满某液体的称得质量为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
7、密度是____的一种特性,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我们可以根据密度来____物质.如密度是
2.7×103 kg/m3的金属是______,而密度是7.9×103 kg/m3的物质是______ .
8、质量是21.6 g的蜡块体积是24 cm3,蜡块的密度是______kg /m3,将这蜡块切掉一半,剩下半块蜡的密度是______kg /m3
9、一个2.5 L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 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kg/m3;油用完后,若用些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_____________kg的水.
10、根据所给的密度表,判断下列情况中的实心石蜡球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1)石蜡球浸在水中,将会____________.
(2)石蜡球浸在柴油中,将会____________.
(3)石蜡球浸在汽油中,将会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有一枚体育运动会颁发的金牌,先称得它的质量为25g,再把它浸没到原先盛有2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202mL刻度处。
通过有关计算说明这枚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纯金密度是19.3×103kg/m3)。
2、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选种子的方法.选芒粳稻种需要用密度为1.1×103千克/米3的盐水,为了检验所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取了500毫升盐水样品,称得它的质量为505克,请分析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每500毫升原来的盐水应加盐或水多少克?(食盐密度为2×103千克/米3)
3、一容积为350ml的瓶内盛有0.30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为喝到水,衔石子投入瓶中,当投入20块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若每块石子的平均质量为6.0g,求一块石子的体积和密度。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小红、小明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某种液体来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红同学用天平、量筒、质量不等的铝块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某种液体进行
实验,先在烧杯中加某种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某种液体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表二
(1)小明表二中记录的数据有明显错误,其产生错误原因是。
(2)利用哪些方法处理上述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方法一:;
方法二:。
(3)某种液体的密谋是 g/cm3.
(4)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C
8、答案: C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C
二、填空题
1、答案:最大刻度,分度,相平,底部,50cm3,2cm3,24cm3,36cm3,12cm3
2、答案:38.5
3、答案:5×10-37.8×103
4、答案:1.0×103
5、答案:小,大
6、答案:1.2×103
7、答案:物质鉴别铝铁
8、答案:0.9×1030.9×103
9、答案:0.8×103 2.5
10、答案:上浮,悬浮,下沉
三、计算题
1、答案:经计算,ρ=12.5×103kg/m3<ρ金,该金牌不是纯金的
2、答案:不符合要求,应加盐90g
3、答案:
解: v=350ml=350cm3=350×10-6 m3=3.5×10-4 m3
v水= m水/ρ水=0.30kg/ 1.0×103 kg/m3=3.0×10-4 m3
v石=3.5×10-4 m3-3.0×10-4 m3=0.5×10-4 m3
v1= v石/2=0.5×10-4 m3/20=0.25×10-5m3
ρ石= m石/v1=6.0× 10-3kg/0.25×10-5 m3=2.4×103 kg/m3
四、实验探究
1、答案:
(1)表二中的质量记录的是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求质量与体积比值画质量与体积图像
(3)0.8
(4)寻找结论的普遍正确性,不能,只测一组数据无法找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