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红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红学”?
《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引起了许多文学研究者深入探索的兴趣,为此开创的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做“红学”。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是在清代晚期李放《八旗画录》注中,书中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
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
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可见《红楼梦》在当时文人心目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研究《红楼梦》的现象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红楼梦》开始创作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
脂批的作者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虽然关于脂砚斋的真实身份,红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等。
“旧红学派”中影响最大的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
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
当代红学研究中仍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如刘心武在《秦可卿之死》中提出的“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之说,他从秦可卿这一小说人物入手,索隐出《红楼梦》中的部分情节影射了清廷复杂的政治斗争。
索隐派红学以其离奇的故事性、传奇性,满足了多数普通读者的猎奇心理,迎合了大众文化的消费趣味,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
此派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等等。
各种“红学”流派的出现,使《红楼梦》的作者、文本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得到了日益深入的解析,《红楼梦》永恒的艺术魅力使“红学”研究经久不息,并发展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问,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迷”们加入到《红楼梦》的研究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