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础练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生态工程中,依据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移除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来降低水体污染
B.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C.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要充分考虑协调与平衡原理
D.我国古代先民的“无废弃物农业”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A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更注重生态恢复,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B.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和采取的措施基本相同
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D.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答案:C
3.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
C.以追求粮食产量、经济快速发展为主要前提
D.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C
4.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
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
a.自生原理b.整体原理c.协调原理
d.循环原理
A.b、d、c B.b、d、a
C.d、b、a D.a、b、c
答案:A
5.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A.自生原理B.协调原理
C.整体原理D.循环原理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地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这种做法主要违背了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

6.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原理的是()
①引进的水葫芦泛滥成灾,太湖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柑橘树苗种植,树苗不能正常生长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漠化④大量堆积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协调原理主要反映的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关系,它包括引入的生物不适应当地环境,或适应当地环境但是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环境,或者是某种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故①②③均涉及协调原理,而④为生活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不属于协调原理涉及的范畴。

7.“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
温度等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
答案:C
解析: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蔬菜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菌渣作为有机肥,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菌渣中直接获取能量;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

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及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草场退化,主要违背的是整体原理
B.依据循环原理可实现对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C.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高
D.退耕还林工程,只要注意退耕还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可
答案:B
解析: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草场退化,主要违背的是协调原理,A 错误;依据循环原理可实现对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B错误;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低,
C错误;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要注意退耕还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而且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功能,D错误。

9.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成分)。

(2)图示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2)循环(3)整体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使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能力练
10.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

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

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表示气腔。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A
解析: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原理,C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变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

11.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该生态系统工程的设计主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图中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A
12.生态农业纯分离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列关于生态农业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农业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的原理
C.可以用信息传递的原理来进行生态农业的病虫害防治
D.生态农业的稳定性比森林的稳定性高
答案:D
13.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主要利用了群落演替理论B.依据循环原理治理废弃矿区时可种草绿化、植桑养蚕
C.在遭破坏的农业区利用群落垂直结构原理发展立体农业
D.依据物种多样性原理进行生态恢复时应避免种植单一物种答案:B
14.为净化某地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构建人工湿地、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如图湿地生态系统。

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除污的主体和核心,在物质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河水由A处引入该系统,经甲(种植美人蕉)、乙区域(种植菖蒲)处理后由B处流出(箭头为污水流动方向),甲区域中会加入一定比例分解污水的细菌菌液,一段时间后,之前受到污染的水体环境改善明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
A.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B.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是易管理、根系发达、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抗逆性
C.甲区域中的细菌都能通过获取美人蕉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D.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
答案:C
解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整体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是易管理、根系发达、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抗逆性,这样能快速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B正确;甲区域中的细菌可以利用美人蕉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有的细菌应该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加入细菌的目的主要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错误;出水口水样是经过了有机污染物被分解、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后形成的,此时水体中的总氮磷含量下降,由于有机物的减少,出水口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D正确。

15.如图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生态农业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业中农作物秸秆得到了充分利用,贯穿全过程的核心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其中“过腹还田”是最快捷的还田途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秸秆和动物粪便等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设计开发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

(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统结构,使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更为合理。

(3)农业生产上,畜牧业依赖和受制于种植业,可以依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使社会—经济—自然相统一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业害虫,但也可能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减少,因此利用生物的____________进行生物防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秸秆→家畜→粪便→农田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2)能量流动(3)整体生物多样性种间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