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织金电厂2×66万千瓦新建工程项目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电贵州织金电厂2×66万千瓦
新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号
200812年2月中国·南京
1 项目的基本组成、规模及基本构成
本期拟建设2×66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主体工程及辅助设施见表1-1。

表1-1 项目基本构成
2 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保护目标
厂址位于农村地区,大气主要保护对象及敏感目标为织金洞风景区、居民集中的乡镇及厂址周围住户。

本工程在设计条件下,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外排,热季有268m3/h的循环水排放,冷季无循环水向外排放。

厂址500m范围内主要有杨家寨、上坝、田坝、后冲、马槽、汪家寨六个村落。

受电厂噪声影响的区域主要为杨家寨和田坝村。

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2-1。

表2-1 主要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
(2)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14个现状测点2011年2月12日~18日有效监测7天的的监测资料表明:
1)环境空气
二类区: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158mg/m3、0.045mg/m3,分别占二级标准的31.6%、18.8%;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85mg/m3、0.025mg/m3、0.083/m3,分别占二级标准的56.7%、20.8%、55.3%。

灰场和厂址TSP日均浓度最大为0.149mg/m3,占二级标准的49.7%。

一类区:织金洞风景区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35mg/m3、0.020mg/m3,分别占一级标准的23.3%、16.7%;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19mg/m3、0.014mg/m3、0.034/m3,分别占一级标准的38.0%、17.5%、68.0%。

2)地表水
根据2011年2月14日~16日六冲河5个监测断面有效监测3天的监测资料表明,各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的要求。

3)噪声
拟建厂界及厂址周围居民区环境噪声分别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级标准和2级标准。

3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3.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SO2防治对策
1)控制燃煤硫份
根据电厂签订的供煤协议,控制燃煤的硫份在0.62%以内。

2)烟气脱硫
本期工程配套建设脱硫设施,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不设烟气旁路,不加装GGH),脱硫效率≥95%。

(2)NO x防治对策
拟采用低氮燃烧器,减少NO x排放,将NO x出口浓度控制小于1100mg/m3。

采用SCR脱硝技术,脱硝效率大于85%,NO x的排放浓度低于165mg/m3。

(3)烟尘防治对策
本期工程设计煤种、校核煤种的灰分分别为20.83%、21.2%。

采用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99.8%,经湿法脱硫洗涤后总的除尘效率达到99.9%,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的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为23.9mg/m3和25.2mg/m3。

(4)烟气监控计划
本期工程装设烟气连续监测装置,并符合《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的要求。

3.2 水污染防治对策
厂区排水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厂区降水等,拟采用分流制,即生活污水系统、工业废水系统及雨水系统。

各系统均为独立的排水系统。

本工程在设计条件下,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外排,在循环水设计浓缩倍率为3.5时,热季有268m3/h循环水排放,冷季无循环水外排。

其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对水质的要求,排放到厂区的排水系统,经水泵提升后排至王家渡附近沟渠后与雨水一起排入附近冲沟中,汇入洪家渡水库下游的六冲河。

本工程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分5个部分:
(1)工业服务用水的排水大部分回收至循环水泵房进水前池,作为循环水
系统的补给水,这部分水量为890m3/h。

(2)工业废水处理车间的出水,全部回收送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至复用水池做为复用水,这部分水量为56m3/h。

(3)脱硫系统排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回用作为干灰加湿用水。

这部分水量为20m3/h。

(4)含煤废水由单独的排水系统汇集至含煤废水处理站,经含煤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供输煤系统冲洗用水,循环重复使用,处理水量为20m3/h。

煤泥沉淀池内的煤泥定期用抓斗机清除,被清除的煤泥可用汽车运至煤场重复使用。

(5)电厂含油污水主要是指主厂房内检修场地冲洗水、油罐区、燃油泵房、锅炉点火等含油作业区的含油污水,油罐区设置有多级组合式高效油水分离器,含油污水经油污水管道收集后进入油污水处理站,再经油水分离处理后,水质将达到:石油类≤10mg/L,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入复用水池。

处理工艺流程为:含油污水→调节池→油水分离器→回收利用。

(6)循环水排水经水泵提升后排至王家渡附近沟渠后汇入水库下游的六冲河中,这部分水量热季为268m3/h,冷季为0m3/h。

生活污水:
设计采用较成熟的淹没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选用WSZ-AO-10一体化地埋式成套污水处理设备二套,每小时处理水量为10m3/h。

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至复用水池,由复用水泵抽升送至除灰渣系统,用作其补充用水。

3.3 噪声防治对策
本工程考虑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
1) 对声源进行控制是降低本工程噪声最有效地方法。

在设备选型中,同类设备中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在签订设备供货技术协议时,向制造厂提出设备噪声限值,并作为设备考核的一项重要因素。

一般主机设备噪声不得超过90dB(A),辅机设备噪声不得超过85dB(A)。

2) 在锅炉排汽口安装高效排汽消声器,将排汽噪声控制在110dB(A)以下。

另外,本工程运行中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锅炉排汽次数,在排汽时要尽量避免夜间排汽,以减少排汽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

3) 在送风机吸风口处安装消声器,以减少空气动力性噪声。

4) 烟道设计时,合理布置,流道顺畅,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

管道设计中考虑防振措施。

合理选择各支吊架型式,布置合理、降低气流和振动噪声。

5) 在厂房建筑设计中,尽量使工作和休息场所远离强噪声源,并设置必要的值班室,对工作人员进行噪声防护隔离。

3.4 灰场污染防治措施
干灰场运行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飞灰:
(1)粉煤灰在外运前必须调湿,运灰汽车需封闭,以防止粉煤灰的散落和二次扬尘。

(2)运输过程中防止飞灰主要通过使用封闭式专用车辆、运灰车辆出厂前进行表面冲洗、运灰道路加强喷洒次数和清扫等措施来实现。

(3)尽量避免夜间运灰,如无法避免夜间运灰时,应控制车速,并禁止鸣笛。

(4)贮灰场分区分块运行,减小堆灰过程的工作面。

(5)运到灰场的调湿灰要及时摊铺碾压,调湿灰运到灰场后及时碾压,使灰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经试验表明,如硬壳层不被破坏,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

(6)设置洒水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洒水,保证灰面含水量,增大灰粒间的凝聚力,防止飞灰污染。

(7)风速大于8m/s时停止灰场作业。

(8)对灰体不断形成的永久边坡覆土后种草护坡,灰体顶部至设计标高时覆土绿化或还田。

(9)设置环保监测系统,定期测定飞灰污染的有关数据,便于进行有效控制。

灰场防渗拟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

3.5 贮煤场及输煤系统污染防治对策
1) 煤场:本工程煤场周围设防风抑尘网,并在煤场设置喷水设施。

2) 输煤系统:在地下煤斗,胶带机导料槽处、碎煤机和煤仓间、原煤仓等接口处布设喷水口、水击式除尘器或布袋式除尘器,用于降尘吸尘。

在输煤栈桥
内铺设水管线便于运行人员对栈桥进行水力清扫,以降低输煤系统的扬尘,改善工作环境。

4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4.1 环境空气
(1)本期工程对评价区SO2、NO21小时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及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的影响均在二级标准允许范围内。

(2)本期工程对织金洞风景区SO2、NO21小时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及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的影响均在一级标准允许范围内。

(3)从预计结果来看,本工程采用新建1座240m烟囱不设GGH的方案是可行的。

4.2 一般排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设计中尽可能考虑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循环利用,使电厂产生的废污水都可以得到利用,全厂废污水按清污分流,全厂废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回收利用,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外排,热季有268m3/h循环水排放,冷季无循环水外排。

4.3 噪声影响预测
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厂址居民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级标准。

锅炉排汽安装消声器,控制其噪声等级在100dB(A)以内。

5 清洁生产
燃用设计煤种(校核煤种)时,本工程SO2、NO2和烟尘单位电量排放指标分别为0.604g/kWh(0.670g/kWh)、0.574g/kWh(0.573g/kWh)和0.083g/kWh (0.088g/kWh),耗水指标为:夏季0.606m3/ s·GW、冬季0.379m3/ s·GW。

对照《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第24号文),本工程属于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6 环境风险
本工程采用SCR法脱除NO x,脱硝剂采用液氨。

电厂液氨储存及供应系统设在厂区西北侧的液氨罐区,四周设有1.5m高围堰,根据预测当破裂直径为20mm 事故发生后半致死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是162m、伤害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为237m,该范围内无居民,液氨高浓度范围主要集中在厂区内。

经分析可知,本工程液氨贮存风险可以接受。

本工程脱硝所用液氨由毕节金河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并负责运输进厂,液氨运输距离约20km,沿途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目标。

从运输风险的角度考虑,本项目液氨运输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7 主要结论
(1)本期工程建设2×660MW超临界机组,为大型坑口电厂,发电煤耗低,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本工程煤耗低,单位电量污染物排放水平低,采取“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措施,耗水指标低,复用水率和废水回用率高,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3)本工程各项污染物排放均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对环境的影响均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4)厂址选择合理。

建设地点位于工业用地,符合《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

(5)符合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6)根据贵州省环境保护厅文件、黔环呈[2011]156号《关于确认国电贵州织金电厂(2×660MW)工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来源的报告》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安生函[2011]27号《关于国电贵州织金电厂2×66万千瓦新建工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来源的确认函》,本工程SO2和NO x总量指标从关停的贵阳发电厂2×200MW机组腾出的SO2和NO x排放量余量中置换。

(7)在采取本报告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后,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可以接受。

(8)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采取发放公众调查表、媒体公示、网站公示等形式。

被调查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均支持本项目建设,无人反对。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国电贵州织金电厂2×66万千瓦新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