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毕业复习资料:晚唐诗人杜牧简介

合集下载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杜牧生平简介引导语:杜牧想必很多人都熟悉,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写下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牧生平简介。

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

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文学成就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一、出身显赫,家道中落家庭显赫:(京城学区房!!)《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这一年,杜牧不到20岁。

23岁,写下名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极尽笔墨描摹阿房宫的雄壮繁华,然而繁华盛大的景观背后却是无视百姓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帝王的宫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描摹宫殿中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荒淫的生活,悲叹宫女凄惨的命运)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简介3

杜牧简介3

秋 夕
作者: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3/22/2015
山 行
作者: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22/2015
3/22/2015
阿房宫赋
作者:杜牧 (唐代)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22/2015பைடு நூலகம்
精彩两分钟
潘姿杞
3/22/2015
杜 牧 简 介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著作,但主要的成就 还是在文学方面。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 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其代表作有:清明、秋夕、山行等。 他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人简介)杜牧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人简介)杜牧

六年级语文【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品:《山行》《清明》《秋思》《江南春》《泊秦淮》《阿房宫赋》《战论》《感怀诗》等.。

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的简介资料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杜牧的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人物生平早期仕途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

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

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

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

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

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

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

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

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

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复习:文学史常识-晚唐诗人杜牧简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复习:文学史常识-晚唐诗人杜牧简介

晚唐诗人杜牧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

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

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

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

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题解】文见《樊川文集》。

作于宝历元年(825),时作者二十三岁。

“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宫赋》。

”(杜牧《上台已文章启》)本文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来讨论六国和秦灭亡的内在原因。

阿房宫,秦始皇时所建宫殿。

项羽入感阳,纵火烧宫,大火三月不灭。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三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余雾横,焚椒兰也。

杜牧简介及代表作品

杜牧简介及代表作品

杜牧简介及代表作品杜牧简介及代表作品导语: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牧简介及代表作品,欢迎大家参考!简介: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轶事:杜牧性聪颖,刚直而有奇节。

其诗豪迈清新,有独创性。

身处晚唐,朝政败坏,民怨沸腾,在胸怀大志、报效无门的情形下,杜牧本就有之的风流、疏野、放荡一面,也有相当的显现。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1. 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唐朝文学家、文官。

他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晚唐四杰”之一。

杜牧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以其深沉的情感和艺术的境界而著称。

2. 生平杜牧于803年出生在唐朝盛世的长安。

他的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学者杜荀鹤,父亲则是一位地方官员。

自小才华横溢的杜牧,被誉为当时的童子奇才,他的才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支持。

杜牧自幼酷爱文学和音乐,尤其钟情于诗歌创作。

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化,熟读先秦诸子、古文辞赋等,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以他温和的性格和才情出众而受到朝廷和文人的赏识。

杜牧在唐德宗时期考中进士,进入了官场,并历任过几个官职。

然而,他更加热爱文学创作,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写作上。

3. 诗歌成就杜牧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人生、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导,注重意境表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景物和情感的微妙之处。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与传诵。

以下是杜牧的几首代表作品:3.1 《秋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4. 影响与评价杜牧以他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作品被后世多次收录在文学选集中,广为流传。

他对后世文学也有重要影响,许多后世诗人受到他的诗歌风格和运用的启发。

杜牧被誉为“晚唐四杰”之一,与刘禹锡、元稹、韩愈并称。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5. 结语杜牧作为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在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深情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引起了后世文人的深思和敬仰。

(1200字)。

杜牧的简介20字

杜牧的简介20字

杜牧的简介20字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年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外放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

大中六年,去世,时年五十。

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叛乱,上书宰相李德裕,讨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

著有《樊川文集》。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杜牧的介绍

杜牧的介绍

杜牧的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与李白、杜甫、王之涣并称。

他的作品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清新婉约,语言简练优美,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杜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饱读诗书。

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杜牧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文才,他的诗词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风韵犹存,神采飞扬”。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抨击社会弊端等。

他的诗歌常常以婉约的笔触表达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作品不仅写景描绘细腻,而且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他的诗作《秋夕》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恢弘的气势,被誉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杜牧的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政治和社会的作品,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

他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贫苦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诗歌创作,杜牧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任散骑侍郎、检校工部侍郎等职务,为政府出谋划策。

他在政治上秉持中庸之道,主张稳定和改革并重。

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得到了当时的皇帝赞赏和重用。

杜牧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曾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

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追求文学和政治事业的发展。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杜牧的诗歌和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人广为传颂,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念也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他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杜牧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他的一生充满了风雨,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中国文学和政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牧诗人简介

杜牧诗人简介

杜牧诗人简介【诗人简介】杜牧(公元-公元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其中《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主要作品】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厘米,46行,总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除此之外,还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杜牧生平介绍

杜牧生平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小杜”。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牧出生于陕西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山西太原。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杜审言曾任监察御史。

杜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奋好学,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的学问。

他的文学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十四岁时就开始创作诗歌。

杜牧的一生经历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变迁。

他早年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

他在游历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战乱、灾荒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深感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

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气概,又有婉约柔美的意境。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诗歌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夕》、《泊秦淮》、《江南春》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以描绘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秋夕》则以抒发离别之情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深厚感情;《泊秦淮》以描写江南水乡为题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江南春》则以描绘江南春天的景象为线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杜牧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中之杰”,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启示,许多文人墨客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诗歌创作技巧和精神风貌。

同时,杜牧的诗歌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除了诗歌创作,杜牧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

他的文学评论作品《樊川文集》对后世文学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文学应该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的文学评论观点对后世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极大的启示,许多文学评论家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文学评论方法和精神风貌。

唐诗杜牧简介

唐诗杜牧简介

唐诗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年)是我国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

是晚唐最耀眼的诗星。

他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老少皆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杜牧的各类诗中,最受人称道的是五言和七言绝句。

晚唐以及后世,对杜牧的人品与诗艺评价颇高。

与杜牧同时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到: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李商隐与杜牧堪称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时人称为 小李杜”。

可以看出,李商隐将杜牧视为诗坛知己,在诗中极力地表现对杜牧满心倾倒与惋惜的情谊,表达了对杜牧诗的深切理解。

清代全祖望(《杜牧之论》:(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词,感时愤世,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

”杜牧的诗,主要收入《樊川文集》《外集》《别集》中。

清代冯集梧作《樊川诗集注》。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人。

京兆杜氏是魏晋以来数百年的高门望族,在唐代尤其显赫。

杜牧是西晋杜预的十六代孙,他与杜甫同是杜预的后裔。

杜甫是杜预的儿子杜耽之后,杜牧这一支则出于杜预的少子杜尹。

杜预是杜甫的十三世祖。

杜尹在西晋时为弘农太守,他的六世孙杜颙,在西魏、北周时任雍州刺史,封安平公。

杜颙的六世孙杜希望,唐玄宗时曾任鸿胪卿、恒州刺史、西河郡太守。

杜希望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子杜佑最知名,官至宰相,就是杜牧的祖父。

他有三个儿子:杜师损、杜式方、杜从郁,杜从郁就是杜牧的父亲。

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癸未( 公元803年)。

杜牧降生之时,离安禄山起兵之岁(755年)已经四十八年了。

在这四十八年间,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政治浊乱,农民失业,土地集中,赋敛繁重,民生艰窘,唐朝已由(太平盛世”陷于内忧外患之中。

杜牧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降生,而在他降生以后数十年中,这些坏情况依然存在与发展,并且在政治上又出现了新的纠纷,如牛李党争。

杜牧是一个怀有忧国热情而又在政治上有见解抱负的人,这些忧患经常刺激他,使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经世的大志,对当时有关国计民生的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培养出文学的胚胎,因此他的诗中常有忧时感事的情怀。

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的简介资料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婉约的诗风和独特的笔墨著称于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803年),出生于一个世家子弟之家。

他的父亲是唐明宗时的太常寺博士杜审言,祖父是唐元和年间的泾阳郡守杜光庭。

杜牧自小聪明好学,有志于诗文之道。

他年少时即以才华横溢而闻名,非常得到家族的重视和期望。

杜牧自幼聪明好学,跟随父亲杜审言学习诗文,受益匪浅。

唐宪宗时,他考中进士,成为士族之一。

在进士的一生中,他深受当时文学风气的熏陶。

在贞元年间,他考中进士,职官拜秘书郎,后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期间历经辽西军篡位、唐宣宗復辟、黄巢起义、上元起义等重大事件。

杜牧以其婉约的诗风和独特的笔墨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清新婉约,充满了忧愁和哀怨的情感,常以写景抒怀为主题,表达个人抑郁情绪,被誉为“抒情唐人之冠”。

他的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江南春行》等。

其中,他的《夜雨寄北》被誉为其代表作之一,包含了他对悲伤和失意的思考。

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写出了诗人因思忆而感到悲伤与失望的情感,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索。

此外,杜牧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和思考。

他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社会现实和人性世态,并运用巧妙的比喻和讽刺,以批判时弊及愤懑情感。

杜牧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他还是唐代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他曾担任秘书省的官职,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建议,并在政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主张修复国家疆土,提倡文风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备受赞誉。

然而,杜牧的一生并不被赋予很大的官职和机会。

由于时政动荡,唐朝面临内外的压力,杜牧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并没有完全实现。

在晚年,他淡出政治舞台,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

杜牧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832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生平杜牧,字牧之。

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学成就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杜牧简介50字

杜牧简介50字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

父亲杜从郁“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太子司议郎,下调至闲官。

唐文宗年间考取进士,授校书郎,《樊川文集》,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小李杜”生于晚唐,终年50岁,因秉性刚直,遭人排挤。

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

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

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

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

给《孙子注》序。

《孙子注》又称《孙子略解》,作者曹操,是《孙子》的最早释本。

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对孙武的某些军1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

如《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曹操给予的阐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

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祖父是宰相,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

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政治上的不得意,必定会影响他的创作,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唐代诗人杜牧的简介资料

唐代诗人杜牧的简介资料

唐代诗人杜牧的简介资料杜牧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唐代杰出的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杜牧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牧生平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杜牧是当朝宰相杜佑之孙,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故被称为“杜十三”,他的政治才华非常出众,文采也非凡,读书之余对军事也很关心,曾写过《孙子》注解。

杜牧二十岁便通读经史,对治乱与军事尤其感兴趣,二十三岁时写出了著名的《阿房宫赋》,二十五岁写《感怀诗》表达对藩镇问题的见解,彼时已颇有名气。

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校书郎,后任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使幕、观察使幕、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公元852年,杜牧病逝,临死之前自撰墓志铭,作为一代文豪写的墓志铭却是平实无奇。

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杜牧的诗杜牧的诗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偏向豪迈,一种偏向香艳,前者杜牧在描绘的时候往往较为伤感,有时是吊古,有时是感怀,表达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

后者多用清新的笔调记录下不同的景物,诗的基调也以赞美为主。

杜牧平生忧国忧民,又有满腔的抱负,再加上他为人细腻情感丰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诗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这在晚唐时期都是无人能及的,甚至在整个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观中发现独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调最切合的意境,并通过画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托,赋予诗歌生的灵性,对自然的歌颂也是杜牧自身抱负抒发的体现,诗中往往也蕴含着杜牧在晚唐真实的感受。

在诗歌的表达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事,也正因为如此,杜牧的诗又有豪爽俊朗的风格,他的诗歌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这与他擅长用比喻、寄情于景、以景表情活用对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联系,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风格通过散文的形式夹杂着议论,杜牧的诗成为后人学习的目标。

杜牧的个人简介

杜牧的个人简介

杜牧的个人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字牧之。

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资料《杜牧的诗》。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诗人杜牧生平资料简介

诗人杜牧生平资料简介

诗人杜牧生平资料简介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牧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牧字牧之,出生在京兆万年,在太和二年的时候,杜牧考中进士,被分配到江西当团练府的巡官,后来又担任淮南节度府的掌书记,作为监察御史。

后来也做过许多州的刺史,最后官职落定在中书舍人上。

杜牧的仕途不算坦荡,但也不能说境遇惨淡,虽然杜牧一直游离在唐王朝组织之外,但不妨碍他在文学诗词方面的成就,杜牧没有因为自己没被重用,在诗歌中吐露半点不满,相反,杜牧的诗多数以歌颂为主,给人积极乐观的感受。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的灵性,思想情感的合理插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杜牧也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

杜牧擅长文赋一篇《阿房宫赋》将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十分震撼,让人们在欣赏杜牧绝妙的文学手法同时,怀古伤今,引人深思,为后人传诵。

杜牧同时注重军事,他写过不少军事论文,还曾经为《孙子》注释,供后人更好地理解。

他外甥编著的《樊川文集》收录了杜牧大大小小的诗词歌赋,成为后人对杜牧作品的了解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和史料基础。

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不同于李白、杜甫,小李杜的文风是截然不同的,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不仅如此,杜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杜牧的草书气势雄健,和他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一样。

杜牧虽然受晚唐风气影响,但是并没有失去本心,他出淤泥而不染,将繁华的辞藻和个人特色结合,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杜牧的诗杜牧在文学创造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诗歌风格多变,或大气或委婉,或吊古或感怀,在大部分立足于怀古的诗句中,也不免有歌颂自然,赞美景物的轻松的诗歌。

杜牧的文章陈厚奇变,他的诗句却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元稹、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是当时很多诗人跟风效仿的,但是杜牧自成一色,他明白要想让诗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要另辟蹊径。

杜牧诗歌时而抒怀自身的豪迈之气,时而从身边景致着手流露出别样的韵味,这在整个唐代都是独特的,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和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诗人杜牧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

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

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

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

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
【题解】
文见《樊川文集》。

作于宝历元年(825),时作者二十三岁。

“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宫赋》。

”(杜牧《上台已文章启》)本文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来讨论六国和秦灭亡的内在原因。

阿房宫,秦始皇时所建宫殿。

项羽入感阳,纵火烧宫,大火三月不灭。

【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三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余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
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哎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题解】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此为其一。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乐。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绝句
【题解】
《江南春绝句》选自《唐宋诗举要》。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题解】
出自《樊川文集》,清人沈德潜把此诗推为绝唱,认为是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说《说诗晬语》)。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题解】
七绝《赤壁》是杜牧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时(842—844)所作的咏史抒情之作。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曾在赤壁(山名,位于今湖北蒲圻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击败曹操的军队,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黄州城外也有叫赤壁(又名赤鼻矶)的地方,和真正古战场赤壁相距不算太远。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赠别
【题解】
《赠别》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一般据第一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句,断为文宗大和九年(835),行将离扬州幕府、赴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与歌女分别而作。

【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扬州韩绰判官
【题解】
见《樊川文集》。

作者于大和年间在扬州为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与韩绰同僚交好。

此诗当是离扬州去长安后作。

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并于戏谑中表现出对扬州的深情依恋。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山行
【题解】
见《樊川文集》。

诗以秋日明丽山景,写出欢快情怀。

寥落悲秋,是诗歌常调,此诗推陈出新,不仅绝无悲凉意,更唱出春不如秋,霜叶红于春花之情。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题解】
唐人、北宋人所编作者文集及《全唐诗》未收,初见于南宋谢枋得所编《千家诗》。

相传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时,颇好当地名酒。

年年清明,就饮城西杏花村黄姓酒肆。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