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干预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康复干预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试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强化早期康复干预所起到的成效。

方式划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为2组(对照组20例不另给予
特殊干预;观察组20例着重强化早期康复干预),并对比。

结果在并发症预防、生活能力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有确切优势,呈P<0.05。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偏瘫患者当中引入早期康复干预更有效地改善了疾病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早期康复干预;并发症预防
尽管我国外科医学领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有效提高了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效率与疗效,但鉴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危害性,患者就算手
术成功得以生存,也容易遗留一系列的后遗症,比如植物生存状态、偏瘫、癫痫
发作等等,这对家庭、社会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以偏瘫为例,这类后遗症表现
为患者同侧上、下肢活动受限,也被叫做“半身不遂”,其会导致患者生活难以
自理,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能力,且偏瘫所引发的肢体麻木、冰冷、灼热感等症状
也会使患者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卧床休养期间亦会增加压力性损伤、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而
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1-2]。

因此,临床对于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偏瘫诊断标
准的患者而言,在对其实施手术的基础上,亦不能忽略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这
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

1、研究一般资料和方式
1.1一般性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为基准,划分我院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
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共计20例患者,时间维度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0
月份,两组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判定标准,病历基本资料呈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


男女比例分布年龄均值
(岁)
左侧/右侧偏

对照组
2
12:846.98±4.0411/9
观察组
2
10:1046.95±4.0510/10
t-0.6980.0230.332
P-0.4890.9810.741
1.2研究所用方式
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特殊干预。

观察组:①像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是非常突然的,面对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与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虽然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百度搜索、阅读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方式来获取医学方面的知识,但鉴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其对肢体功能改善等方面的了解也存在局限性,这使其很难与护理人员有效配合,沉重的心理负担亦容易使其伴有焦虑、抑郁倾向,并不利于后续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一点,护理人员要将健康宣教作为重点,针对不同患者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来选择对应的宣教方式,比如文字
宣教、示范宣教等等,确保每例患者都能基本了解偏瘫预后、具体康复疗法等信息,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也应与家属进行会谈,引导家属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偏瘫的相关危险因素,认识到尽早实施康复干预的重要性,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②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宜的时机,与患者展开有效交流,通过有效的
护患沟通可引导患者说出内心存在的疑惑与苦闷,了解其心理方面的需求,更是
能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
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从多方面评估其生理状态,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
要尽早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这在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方面十分
有利。

这类患者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两部分,即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被动训练流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选择适宜力度,运用推、拿、敲打、按摩等方式来对患者
患侧肢进行被动训练,对肩关节行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伸及关节的
伸展运动,以达到训练目的。

③在训练期间要秉承循环渐进的原则,避免对患者
关节组织造成损伤,也应定期评估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倘若发现患者肌力有
所改善,则应及时施以主动训练,以此来达到活跃生理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
紧张度的目的。

主动训练流程:对处于疾病稳定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其
将双手交叉后活动十指,并协助其将患侧覆盖于健侧拇指上,以使其带动患肢进
行运动,期间也应穿插患肢内收、外展、前驱训练,在此基础上,亦可引导患者
进行桥式运动训练,即协助患者平躺后将双膝略微屈曲,帮助其稳定膝关节,尽
量抬高臀部,如患者已熟练掌握桥式运动训练,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起坐训练等等。

如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则应将站立、行走训练作为重点。

站立训练流程:起始
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靠墙站立,期间护理人员要面对患者,坐于治疗凳后利用双
膝来对其患侧膝关节加以固定,同时要扶住患者的双侧髋关节,叮嘱家属轻扶患
者肩部,避免因身体前倾而诱发意外,鼓励患者挺直腰部后紧靠墙壁,直至患者
可以直立站立后,护理人员双手在其髋部略微用力,期间告知患者轻微移动身体,在此基础上亦可以引入重心转移训练等等。

行走训练流程:在平衡杠内引导患者
上肢以Bobath握手训练来施以坐位、站立平衡训练,倘若患者独立站立时间可
以坚持1min以上,且期间患侧膝处于伸直状态,患侧足部亦可以着地,则能协
助患者将双手置于平衡杠外侧进行步行训练,期间根据不同患者情况也可以借助
四角拐等辅助工具。

1.
研究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预防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以ADL生活能力评估问卷内容为主)发现观察组患者有更确切的优势,呈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预防情况、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对比( ,(%))
组别


ADL评分肢体肿

肌肉萎

活动受

总发生
率(%)
对照组
2
59.82±3
.38
1124
(20%)
观察组
2
66.79±4
.14
1001(5%)
t
/x²
- 5.83210.286 P-0.0010.001
1.
研究结论
诱发颅脑损伤的因素主要以车祸撞击、钝器击打、高空坠落为主,是一种极
为常见的外伤类型,而倘若患者GCS评分处于3-5分之间、昏迷时间>12h或清
醒后再次陷入昏迷,则可判定为重型颅脑损伤[3]。

相对而言,重型颅脑损伤的危
害性极强,这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病死率,另一方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就算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也容易合并偏瘫等后遗症,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丧失,亦使家庭与社会承受着沉重的负担[4]。

现如今,重型颅脑损伤发生率也有所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外科领域发展迅速,提高了整体手术疗效,但在术后亦不能忽略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改善偏瘫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预后。

本文尝试将早期康复干预融入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工作当中,即根据不同患者情况来采取健康宣教以及被动主动训练,发现其护理效果更佳,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非常突出,对比呈P<0.05,可见早期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适用性较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强化早期康复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琳, 刘梦焦, 王敬华.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7, 30(17):2.
[2]韦献萍, 潘少云, 龙玉兰.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0):3.
[3]朱丽倩, 鲁冬梅, 王艳红.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7, 4(010):47.
[4]张之娟.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