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春高二语文必修4学案:18 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晏子治东阿
“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孔子赞誉晏子有折冲樽俎的才能,在酒席间就能制敌取胜;司马迁心甘情愿地说:假如晏子还在,我即使做他的仆人,也是很高兴啊!这位晏子就是齐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婴。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赏美文
一代名相与“拆迁户”
越 楚
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晏婴也曾为拆迁扰民的事所困惑。

当时,齐景公想给劳苦功高的晏婴更换一处豪宅,《春秋左传》
有载“景公欲更晏子之宅”,其理由是晏婴所住老宅靠近一处市场,吵闹多尘,地势低洼,不适合居住。

景公曰:“请更诸爽垲(高朗干燥)者。


晏婴推辞说:“国君的先臣在这里容身,臣本不配继承祖业,对臣而言已经够奢侈了。

再说这儿靠近市场,早晚都能购买到日常生活用品,很便利。

怎敢烦劳乡亲们为臣修建新住宅呢?”
景公笑道:“您靠近市场,应该知道啥东西贵,啥东西便宜吧?

晏婴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
景公问道:“何贵何贱?”
当时,景公刑罚过多,其中便有“刖刑”(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
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故市场上卖假脚的生意很好,而且价钱
不菲。

于是,晏婴伺机劝导说:“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假脚)贵,一般
的鞋子却很便宜。


景公听出晏婴的话外之意,便下令减少刖刑之类的酷刑。

《春秋左传》说:“及晏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

”意思是
说,后来晏婴出使去晋国,景公即为晏婴更换住宅,等晏婴回来时
新住宅已经建成。

晏婴知道后马上去拜谢景公,回来后就命人拆掉新住宅,而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修建起那些属于百姓的住宅,并让这些拆迁户都搬回来住。

晏婴对拆迁户说:“不是选择这住宅,只是选择这邻居。

诸位先已选择做邻居了,违背选择不吉利。

君子不做不合礼的事,一般人不做不吉利的事,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我晏婴岂能违犯呢!”
等这些拆迁户都迁回新宅后,晏婴便搬回了原来的老宅子。

景公闻知后,一开始很不高兴,欲加以制止。

后来陈桓子出面向景公说情,景公才勉强准许晏婴的举动。

这便是《春秋左传》记载的晏婴与“拆迁户”的故事。

《晏子治东阿》一文以晏子两治东阿之故事,说明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慧眼识才,知人善任,因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写作运用]适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言的艺术”“实事
求是”“善于识才”“社会进步”等话题。

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听了邹忌的劝告后,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

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先是“门庭若市”,稍后是“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最终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历史的警惕》)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改变方针、方法
B.子退而自察也自察:亲自考察
C.再拜便辟再拜:拜了两拜
D.属托不行属托:走后门,说情
解析:B项,自察:自我反省。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臣请死之 B.而君反以罪臣
C.陂池之鱼,以利贫民D.子退而自察也
解析:A项,“死”为动词的为动用法;B项,“罪”为名词作动词;C项,“利”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陂池之鱼,以利贫民/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景公迎而贺之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乃反迎而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解析:A项,连词,均表目的,用来。

B项,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转折,然而。

C项,助词,的;代词,冰。

D项,副词,却;连词,于是。

答案:A
4.与“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B.甚矣,汝之不惠
C.我,子瑜友也D.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A项,宾语前置句;B项,主谓倒装句;D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C
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
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

B.景公表示要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治理好东阿。

C.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做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晏子疑惑不解,要求告老还乡。

D.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要求告老还乡的意愿后,景公立即离开座位,感谢晏子第一次治理东阿时的种种努力,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

解析:D项,“感谢”有误,应为“道歉”。

答案:D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
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署,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③讥④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zēnɡ)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集市。

④讥:稽查,盘问。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
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
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
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
杂彩/首服不镂刻
解析:注意句式的整齐。

“冠足以修敬”与“衣足以掩形御寒”对举,“不务其饰”与“不务其美”对举,“身服不杂彩”与“首服不镂刻”对举。

答案:A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
解析:文:动词,进行纹饰。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
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
法已过时的古代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没有接受,他直言不讳地予以拒绝,
并且指出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
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解析:“直言不讳地予以拒绝”说法不当,晏子是委婉拒绝了
景公的赏赐。

答案:C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
近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造,做。

以:表目的的连词。

两个“也”字都表
判断。

(2)玩好:供赏玩的物品。

饬:装饰。

兴师:兴兵;起兵。

近:
接近。

答案:(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雨;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又喜欢游乐和赏玩物品,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枯竭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的死亡临近了。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我想穿上上古圣王那样的服饰,居住在上古圣王那样的房屋中,这样,诸侯大概会来朝拜我吧?”
晏子回答说:“效法上古圣王的节俭就可以了;效法他们的服饰,居住他们那样的房子,没有益处。

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穿不同的服饰却都能统一天下,不是靠服饰使诸侯归附的。

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施行善政,天下人感念他们的德而归附他们的义,就好像是君主衣着节俭而百姓高兴似的。

帽子足够用来表示庄重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它的装饰性;衣服足够用来蔽体御寒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它的华美。

身上穿的衣服不色彩斑斓,头戴的帽子不镂刻花纹。

古代曾有居住在用柴薪搭成的巢穴和洞窟中而不怨,给予(他宫室)而不住的人,天下人不朝拜他的居室而归附他的仁德。

到了三代圣王时,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

衣服的厚薄轻重适合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从民意。

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所以修建宫殿的原则是,底下的潮湿,不能浸上;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

土制建筑物不饰纹彩,木制建筑物不镂刻花纹,向百姓示范要知道节俭。

等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大大超过能表示敬意的原则,宫室的华美已大大超过能躲避潮湿的标准了。

使用的人力很多,钱财浪费十分严重,这是与百姓为敌啊!现在君王想效法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即便达不到圣王之治,差不多还是有益的。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

晏子辞谢说:“您喜欢修建宫室,百姓的精力疲敝了;又喜欢游乐和赏玩珍宝,用来打扮宫内的女子,百姓的财力枯竭了;又喜欢兴兵攻伐,百姓的死亡临近了。

使其精力疲敝、财力枯竭、死亡临近,下面的百姓很痛恨君王!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了。


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君子唯独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作为臣子的,要先想到国君然后才考虑自己,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崇国君后才安顿自己,怎么能说唯独不想富有和尊贵呢?”
景公说:“那我拿什么给先生当食禄呢?”
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税收,对集市只盘查而不
收税;对耕地的百姓只征收十成收获中的一成;放宽刑罚,如当判死刑的改判徒刑,如当判徒刑的改判罚款,如该罚款的就赦免。

如果您同意这三句话,就是对我的赏赐。

就是君王的收益了。


景公说:“(对于)这三句话,我没有什么意见,就依从先生的话去办吧。


景公按这三句话行事后,派人去询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了。

”派人去询问小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侵凌我们了。


三、创新语用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如果说魏征劝谏的语言庄重、典雅的话,而晏子则反其道而行之,用玩笑、讽喻、反语等人们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谏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国君,如果万事都遵从圣人规矩,那么他不闷死也会精神失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不能皆用正语,晏子深深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你家靠近集市,可知哪种物品贵?哪种贱?”当时,因齐景公实施残酷的刑罚,受刖刑而被砍脚的人很多,市场上假足畅销,鞋子反而卖不出去。

由此,晏子答道:“③________________。

”踊履贵贱的行情变化,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它含蓄而又尖锐地谴责了
齐景公的残忍行径。

齐景公还是明悟晏子的讽谏,下令减轻了刑罚。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晏子劝谏的语言艺术。

①前文为“用玩笑、讽喻、反语等人们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谏诤”,接下来应是说这些方式能取得庄重、典雅的语言所不及的效果。

②根据下文“而且不能皆用正语”,可知上文是说劝谏不必皆用正语。

③根据前文“市场上假足畅销,鞋子反而卖不出去”,可推知晏子的回答应为“假足贵,鞋子贱”。

答案:①这些方式往往能取得正语所不及(意料不到)的效果 
②正事(劝谏)不必皆用正语 ③假足贵,鞋子贱
12.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莫言的“红高粱”故乡高密市率先抢注“晏子故里”域名,开通“晏子故里”网站。

齐国名相晏子、汉代经学家郑玄、宰相刘罗锅刘墉等“三贤”名人文化资源实现了网上保护。

由于域名是一种无法再生的资源,一旦被占用,其他人再想得到只能等到域名到期后抢注。

为保护高密市对外宣传打造的“晏子故里”旅游文化品牌,免使此无形资源流失,该市抢注了“晏子故里”域名。

为了发挥晏子名人品牌的影响力,宣传弘扬晏子文化,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高密市抽出专人负责网站建设工作,并聘请该市联通公司互联网业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制作网页。

经过紧张筹备,网站已正式开通。

据悉,网站设置了晏子生平、故里简介、故里新闻、晏子研究、晏子史事、晏子形象、故里风光、晏子功绩等十多个栏目。

(1)给上面的消息拟写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高密市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晏子故里”网站打造成高密精美“名片”。

(2)高密市利用此网站,能扩大宣传辐射面和影响力,把晏子故里网站打造成高密精美“名片”,以进一步提高该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