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苏
教版)
第二单元复习及检测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
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激发爱国情怀。

3.理解人物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

4.品味文中富
有表现力的语言。

5.体会海外游子、著名科学家、志士仁人、古代外
交家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
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环境描写的作用。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
一、出示目标(1分钟)
(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
(二)出示复习提纲
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
(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识记:使、习、方、何坐、盗、诣、固、徒、熙、病等文言词汇。

(3)背诵默写《古诗四首》
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
(1)《枣核》这篇文章通过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枣核,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2)《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
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之情和对祖国
的炽热感情,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
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始终眷恋着祖国》通过写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感受他身上体现的
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4)《晏子使楚》一文通过晏子出使出国的言行,表现了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
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

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3分钟)
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3分钟)
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43第二题,p51第二题、第三题,p56第三题。

二、自主复习(15分钟)
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别巡回指导、
提示。

2.展示知识体系:
(1)摘录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

蹊跷山坳嫣红潜艇殷切玛瑙国籍魂牵梦绕
祈祷诧异风烛残年故弄玄虚
(2)解释文言词汇,口头提问。

(1)楚王闻之(2)吾欲辱之
(3)王曰,何坐(4)吏二缚一人诣王
(5)其实味不同(6)寡人反取病已
(3)填空,只写答案。

①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④《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板书塑造人物手法及其作用,
(5)自主完成课后探究练习。

三、合作探究(7分钟)
1.“枣核”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
2.《最后一课》开头这些不平常的情况的对比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文中作者是怎样巧妙地交待特定的社会背景的?小弗郎士这一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3.钱学森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4.晏子是怎样一个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什么道理?
精讲点拨:
第1题: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A.“枣核”是本文的线索,用它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开悬念。

B.“枣核”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载体,将海外游子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
第2题:作用: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
主题,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垫。

本篇小说的特定社会环境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阿尔萨斯成了普鲁士的殖民地。

阿尔
萨斯人成了亡国奴。

这一社会环境,作者在文中巧妙地
借助普鲁士兵操练、收操、镇公所门前的布告牌等场景
进行交待。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作者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经过。

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兵的操
练场,镇公所的公告牌,小镇里的学校。

没有这样一个
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个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作者选择的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
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

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
心灵的作用。

第3题:表现钱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
“不止一次”是对祖国的眷恋;第二个是对故土的眷恋。

第4题: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

通过这个
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四、达标训练(13分钟)
(一)出示达标训练题:
1.积累与运用。

(33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8分)
惩罚()祈祷()诧异()宛转()
蹊跷()玛瑙()殷切()嫣红()
(2)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国破/山河在
B.其实/味/不同
C.辛苦/遭逢/起一经
D.寡人/反/取病焉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热爱祖国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如《最后一课》体现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B.《枣核》则通过海外游子思乡体现其爱国主题。

C.文天祥宁可牺牲也不降元,其爱国的深情具体体现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D.陆游是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有诗作近万首。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B.去年秋天,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恐怖袭击事件。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现在好像只剩下了“食不言”一条口谚。

繁文缛节固不可取,而吃相之雅似不可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中国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祖国。

B.同学们都应该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语文老师经常向我们绘声绘色地介绍小说新作。

D.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6)根据提示默写。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②烟笼寒水月
笼沙,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④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7)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
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

(8)口语交际。

(3分)
朋友小刚迷上了电子游戏,这天,他热情邀请你放
学后去网吧玩。

你既想明确拒绝他,又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应该怎样对他说才合适呢?请把你准备说的话写
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学校的水龙头经常有人忘了关,请设计一条标语帖在用水处,改变这种不珍惜水资源的现象。

你的标
语是:(3分)
二、阅读理解(10分)
1.赏析《春望》这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五言_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

(2)
(2)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写两句忧伤国事、热爱国家的古诗文名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17分)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何坐()吏二缚一人诣王()
齐人固善盗也()所以然者何()
(2)选(2)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为其来也B.何为者也C.缚者曷为者也D.橘生淮南则为橘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晏子将使楚使民善盗耶B.齐之习辞者也
吾欲辱之
C.生于淮北则为枳入楚则盗D.为其来也其实味不同
(4)翻译句子。

(4分)
①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的理解。

(3分)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体会到海外游子、科学家、志士仁人、古代外交家的强烈爱国情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也应该怀爱国之心,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1.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图。

第二课时(单元测试)
第一部分(共33分)
1.挑战你的书写!
请你用正楷书写你最欢的人生格言,正确、工整、整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挑战你的记忆!
(1)完成下列成语:(2分)
故弄_____虚风_____残年_____指一算_____理力争
(2)根据拼音完成下列词语:(2分)
áo_____游juàn_____恋蹊_____qiāochà_____异
(3)根据要求默写。

(8分)
①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
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
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④《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3.挑战你的眼力!请你挑出下列写错的字并改正它。

(3)
(1)在湖中,昔日的潋艳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

(2)面对如火如茶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
车高歌猛进的轰鸣。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正:
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战你的思维
(1)人们通常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仿照例子你能说出各动物所代表的含义吗?(任选两题作答)(4分)
例: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笑面虎:铁公鸡:
井地蛙:丧家犬:
地头蛇:鹦鹉学舌
(2)你能猜出下列字谜的谜底吗?(2分)
①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

(打一字)_______
②大口加小口(打一字)________
5.挑战你的能力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
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4分)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挑战你的积累
⑴名著阅读积累
请用连线把《水浒传》中的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连起来。

(4分)
误入白虎堂时迁
大闹飞云浦林冲
火烧翠云楼吴用
智赚玉麒麟武松
7.挑战你的探究能力(共3分)
阅读下列材料就“网吧问题”请你探究造成这些现
象的原因。

材料一: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的惨剧。

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在读学生。

据有关部门调查网吧缺乏
安全防火设施,是造成这次火灾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20元,被网吧老板扣押自
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小孩父母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四天后才在一座桥下发现小孩遗体。

孩子的父母痛心地呼吁:“请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严厉打击那些黑心网吧。


材料三:据2003年8月7日新华社报道,2003年8月2日深夜,沈阳发生一起人命案,受害者是一位15岁的少年,而杀人凶手年龄却只有13岁。

事件的起因只是为了一点点上网费。

为了一点点上网费,竟至于到杀人的地步!!又报道,南京16岁少年由于痴迷上游戏竟偷钱到网吧上网,甚至彻夜不归。

孩子的父亲愤怒之下将孩子捆绑游街,孩子的母亲气愤地说:“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网吧在门口贴着大大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里面却黑压压的一片,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一)读名段,做习题。

(15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
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
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
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
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
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
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
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最后一课》)
8.写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用意?(3分)
9.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
鲁士兵的“号声”?(3分)
10.法兰西万岁”两个字用得着用全身的力量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11.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3分)
12.“最后一课”结束,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

(注意考试时间,不要太多,以80字左右为宜)(3分)
(二)文言欣赏(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
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
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
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吾欲辱之,何以也?()④晏子避席对曰()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5.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语言的特点。

(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加点的词。

(2分)
①与友期行()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
19.为什么“元方入门不顾”?(2分)
(三)《过零丁洋》赏析(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1.“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_________如
______________(2分)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评析。

(2分)
第三部分:写作天地(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暖的集体,是亲爱
的祖国。

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

我爱我的家!请
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注意详
略安排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