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二轮金刚石石墨和C60 专项培优易错难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
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化镁B.氧气C.甲烷D.金刚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氧化镁是氧化物由氧化镁分子构成,错误;B、氧气是非金属单质,由氧气分子构成,错误;C、甲烷是有机物,由甲烷分子构成,错误;D、金刚石是碳的单质,由碳原子构成,正确。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目的证明1体积水能溶
解1体积CO2
证明CO2密度大于
空气
证明通入的气体
是CO2
证明CO2能灭火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水,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是不能证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故A达不到目的;
B、向烧杯中燃着的阶梯蜡烛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B能达到目的;
C、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C能达到目的;
D、将盐酸倒入小苏打中,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A。

3.空气中含量最多,又可以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不能做保护气,故A不正确;
B、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常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仅占0.03%,题目中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C不正确;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很少,题目中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D不正确。

故选B。

4.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都具有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呈深灰色,故A不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故D不正确。

故选B。

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此选项正确;
B. 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此选项正确;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所以吸附性是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此选
项错误;
D. 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异味B.氯化钠:常见的调味品
C.烧碱: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铜:可用于配农药波尔多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熟石灰,即氢氧化钙,烧碱为氢氧化钠,碱性过强,同时因为价格较贵,故不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C。

7.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炭黑B.活性炭C.金刚石D.石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有毒的物质,常常用来吸附有毒的物质。

故活性炭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活性炭的性质,只有掌握了活性炭的性质才能确定活性炭的用途。

8.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2价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氧化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故A正确;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4价,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故D不正确。

故选A。

9.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冰和干冰B.CO和CO₂C.镁条和镁粉D.氧气和臭氧
【答案】D
【解析】
A、冰和干冰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
B、CO和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
C、镁条和镁粉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
D、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0.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D。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
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选项事实解释
A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眼镜片出现水

眼镜温度低,分子运动减慢,水蒸气液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刑侦人员牵着警犬寻找犯罪分子下落分子不断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B、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眼镜片出现水雾,是眼镜温度低,分子运动减慢,水蒸气液化,正确;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因为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正确;
D、刑侦人员牵着警犬寻找犯罪分子下落,因为分子不断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正确。

故选A。

13.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其中纵坐标Y表示
A.碳的质量
B.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C+2CuO 2Cu+CO2↑可知,
A、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作为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故A 错误;
B、氧化铜作为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小,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
D、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正确。

点睛:
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但是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质量都不变。

14.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B.炭雕摆放要远离火种
C.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故常温下有稳定性、吸附作用、可燃性。

考点:碳的性质
15.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实验的探究。

1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导致酸雨的原因是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不是二氧化碳,错误,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A
考点:酸雨的形成,单质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7.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燃气为含碳气体,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答案选择C
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正极会产生氧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故选D.
考点:实验现象
19.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B.用硫酸钡作胃部 X 光检查时服用的“钡餐”
C.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D.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答案】A
【解析】
A、胃酸过多可用碱性药品来中和,例如胃舒平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但不能用具有腐蚀性的强碱,例如氢氧化钙等,故A错误;
B、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所以用硫酸钡作胃部X光检查时可服用的“钡餐”,故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而食醋中就有醋酸,所以食醋能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故C正确;
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通过学习化学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在清洗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时,要考虑用一种物质和它反应,再进行清洗。

20.二氧化碳虽然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
...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人和动物的呼吸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不变。

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是产生二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而利用太阳能发电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是能量的转化。

故选A。

点睛:虽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多种途径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21.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
..的是:
A.氧气常用于炼钢、潜水、急救等
B.稀有气体可用于闪光灯、霓虹灯等
C.氮气常用做食品保护气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危害人类生存
【答案】D
【解析】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可供给呼吸,常用于炼钢、潜水、急救等,故A正确;B. 稀有气体可用于闪光灯、霓虹灯等,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B正确;C. 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做食品保护气,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不会危害人类生存,故D错误。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2.以排空气法收集H2、O2或CO2,利用右图装置可收集的气体是
A.只有H2 B.只有H2和CO2
C.只有O2和CO2 D.H2、O2、CO2都可以
【答案】D
【解析】H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时,要从右端进入;CO、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时,要从左端进入。

综上所述,H2、CO、O2都可以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

故选D。

23.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都具有导电性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错误;
B、金刚石不导电,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C60是由分子构成,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24.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25.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
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
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
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26.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
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2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元素均显﹣2价,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NaOH
B. CO2性质检验
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是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支持燃烧,图示操作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故B正确;
C、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正确;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2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石灰水D.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0.2009年12月7日~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N2B.H2C.CO2 D.O2
【答案】C
【解析】
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形成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