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中学等十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综析】
一、总体评价:
语文试卷共有五大题24小题,阅读题和表达题的分值分别为70分和80分。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高中主要的知识点,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考查很细。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

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

5.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6.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的能力。

7.作文:本作文是以“互动”为题,要求比较开放,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

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各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剿(jiǎo)说别(biè)扭濒(bīn)临巨擘(pò)
B.一蹴(cù)而就出类拔萃(cuì) 提(dī)防勾(gōu)当
C.赧(nǎn)然愀(qiǎo)然国殇(shāng ) 瓜蔓(wàn)
D.沏(qì)茶翘(qiáo)首阴霾(mái ) 遒(qiú)劲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剿(chāo)说巨擘(bò) B、勾(gòu)当 D、沏(qī)茶
【思路点拨】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很难掌握,我们必须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坚持正音
训练,才能记住一些特殊字音,这些词语中的加音字都是多音字,难读难记,但它们在这些词语中的读音是固定的,只要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题文】B0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二战原凶希特勒素以野心勃勃著称,同时他也是一个诡计多端之人,殊不知他的演
讲却是娓娓动听,常常能使听众在不自觉中被感染。

B.压岁钱的风俗渊远流长,过年长辈送给晚辈压岁钱的传统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
祝福。

C.谈之哲学,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门非常枯躁、深奥的学科,其实哲学最接近我们的生活,哲学世界有太多的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发现就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D.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的座右铭,它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永不止步,奋勇
向前。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原凶——元凶 B、渊远流长——源远流长 C、枯躁——枯燥
【思路点拨】对形近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

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

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题文】D03.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早年在茂盛堂家扛长工时,因为“老狐狸”克扣工钱,他血旺火旺,大发雷霆,把这个色厉内荏的茂盛堂当家吓得当场跌下太师椅,睡了半年床。

B.我们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置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精神,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C.他的书法在全国大赛上屡获大奖,在拍卖会上价值千金,真是一字一珠。

D.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直离家出走,居然长达几个月的时间。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色厉内荏: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B选项应该是“质疑”。

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C项一字一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D项径直:直接向来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情,不事前费周折。

应该是“径自”
【思路点拨】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

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

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

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

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

④看成语是否“—语多用”。

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

⑤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

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

⑥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

⑦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

⑧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

有的成语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其使用习惯,比如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题文】E0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尽管宣布湾仔及中西区所有幼儿园9日将恢复上课,但示威者
继续瘫痪金钟、铜锣湾及旺角交通。

B.目前,养安享首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试运行,中心由浙江省养安享养
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杭州西湖区民政局给予养老政策支持,开创了我省
企业投资主体与政府部门联手惠老的先河。

C.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
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今年仍无缘奖项。

D.11月3日与11月12日,北京机动车辆将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
率进一步提高,预计届时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数将增加大约300万人次左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选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是“尽管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B选项“开创了我省企业投资主体与政府部门联手惠老的先河。

”缺主语,应该加上“此举”D项“大约”与“左右”重复
【思路点拨】病句的辨析有以下几个技巧:①感审读法。

在审读的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

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在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

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做题方法,一定要胆大心细。

胆大我认为是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

②筋脉梳理法。

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

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这时我们就要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写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③逻辑分析法。

有的句子在语法上不存在错误,但是在逻
辑上却存在毛病,这是我们就应该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

④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语病。

⑤规律标识法。

绝大部分病句都有一个或几个标志性词语或者敏感部位。

其中我在高中实习期间发现考卷中总能出现“能否”、“是否”一些词语但后部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单独出现这就形成了语病。

这就是“双面对一面”,还有就是在数字减少是出现“几分之几倍”等。

【题文】F25.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五个关键词。

(3分)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美国卫生官员9月30日称,美国出现了首例在本土诊断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了消息,未透露更多细节。

德州一家医院称,患者已被严格隔离。

此前,美国医院成功治疗过几位在西非确诊感染“埃博拉”的本国国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美国首例本土埃博拉病毒(严格)隔离
解析:答出2个给1分,答出4个给2分,答出5个给3分。

【思路点拨】解答提取关键词试题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

是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

第二、代入反馈原则。

是指把选出的关键词带入原文段,看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要点是否齐全,是否字数超限等。

第三、数量达标原则。

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一定要按要求提取规定数量的关键词语。

【题文】I06. 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取苹果》,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

(4分)
要求:①配合画面情景;②运用一种修辞,使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没有什么能难住一个孩子!桌子上的苹果啊,你怎会想到那拉开的抽屉就是到达你的天梯?(内容完整准确,2分;突出童趣,运用修辞、表达生动,2分,字数超过1—3个扣1分,4个及以上扣2分。


解析:配文要能表现出漫画中所体现出来的孩子的天真,面对桌子上的苹果,竟想到了拉出抽屉作为登高的梯子,实在是聪明可爱至极。

同时呼吁成年人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低估孩子的创造力,更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思路点拨】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题文】I07.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各地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纪念活动。

假如你校也组织以“缅怀烈士、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誓活动,请你写一篇文字不少于150字的宣誓词。

(10分)
要求:①主题鲜明,将“缅怀烈士”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语言生动、连贯;
②符合宣誓人的身份和宣誓词的文体;③文字不少于150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评分要点】①内容必须包括“缅怀烈士”和“中国梦”两个方面,只涉及一个方面的最多给5分。

②“缅怀烈士”或“中国梦”每一点内容3分,语言2分。

③与宣誓人的身份和文体不合的,酌情扣1至3分;文字不足的,酌情扣分。

【思路点拨】写好宣誓词,首先要明确宣誓的目的,誓词要符合宣誓人的身份和宣誓词的文体。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题文】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文】M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

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

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

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
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

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

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

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

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

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杂交,这种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8.下列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而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C项这句话说明的是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并非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

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人们发现它会破坏生物种群,已使生态系统失衡。

B.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的优点,因此在其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更能保护自然环境。

C.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各地爆发了作物疫病,比如1864年爱尔兰马铃薯的枯死病。

D.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可能会漂移,传给野生亲缘种,这种杂交会产生严重后果,难以控
制。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项对应的是4段,这两段阐明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原文说这种影响“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这是一种潜在的危害,是一种推测。

选项表述的“人们发现”,“已使”与之不符。

B项对应的内容是第5段“专家警告……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选项说转基因作物不需要使用农药,原文说转基因生物会使害虫产生抵抗性,“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

C项对应的是第5段。

这一段举例说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巨大危害。

但所举的例子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没有直接联系。

考生容易误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D项对应的答案在文章最后一段。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②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文章第2、3段论述的是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①新基因的转入,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②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③转基因食品使人体产生抗药性④转基因食品会改变食物的营养品质。

文章第4、5、6段论述的是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①转基因食品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②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③转基因作物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④基因漂移会产生不良后果。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题文】N1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城市牛哞
刘亮程
①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

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
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

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城市吗?
②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

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

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

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③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

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

城市的所有工作被一种叫市民的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

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

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

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

早晨还活蹦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了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和情欲。

④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它们耕了一辈子地,它们拉了一辈子车,它们驮了一辈子东西。

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的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和屈辱,对熬煎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

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
⑤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一个。

⑥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

⑦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⑧我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

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

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

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惊动周围的人。

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

我默默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

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

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

人们用太多太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

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咯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⑨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
一根抽烟的我。

他们顶多把我当成给花园施肥的工人或花匠,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

几个月前我扔掉铁锨和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

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

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

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

我的家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我惟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

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

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

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文人作家的行列中。

⑩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是个农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

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上来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

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本文有删改)11.文章第①段中,“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异于常人的举动?(3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1)因为“我”是农民(或“对乡村生活有浓厚的感情”),牛粪引发我对乡村生活的亲切感和想马上看到“牛粪”时的急切的心情。

(2分)
(2)乡村的牛粪出现在美丽的城市花园里,“我”很好奇。

(1分)
解析:第(1)点中,“我”对乡村生活的感情,学生可根据文章主旨回答,也可根据后文的“一股熟悉的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来回答。

本句有三个“举动”:翻、抓、闻,体现“我”的急切的心理。

虽然两者感情指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心情是有差别的。

所以设置2分,一点1分。

第(2)会被部分学生遗漏,就算对牛粪再怎么亲切,如果不是因为出现地点的奇特,一般农民也不会如此急切地“抓”着“闻”,所以街心花园这个地点,让“我”好奇地“翻”进去;文章第①段“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也有所提醒。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①细读全文,抓住关键再品味。

②从字眼、意思、意境等方面来考虑他们的相同之处,题目有时会很明确地指定了阅读范围,所以也要注意题干要求。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意。

(每题2分,共4分)
(1)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2)我感到惭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