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关系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关系发展
文/张嘉璇 陈昊(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0231)摘要:21世纪是中非关系进一步升温的新转折点。
回望过去,在推动建构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中非两国将各个领域的互助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致使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拥有了重要平台,两国民间更是期待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建设。
展望未来,双方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携手共渡难关,成就双向的互利共赢,力求将中非“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非关系 合作共赢
前言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1]非洲是“一带一路”路线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方,中非合作更在国际“一带一路”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中非两国关系亲密,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几年间,随着相互需要的中非两国巨大的合作潜力与互为机遇的时代条件,中非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为以后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我国官方表示:未来的中非合作应该注重合作领域的扩展,实施更优质深层次的发展战略。
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成为中非两地民众共同关心的话题,中非关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上,中非两国的友好发展关系由来已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关系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中非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然开始了新的篇章。
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非洲国家的内部形势,研究判断中非关系的发展变化,将“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内涵融入到中非两国发展的进程中,传承“行稳致远”的丝路精神,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创造有力支撑。
一、中非关系发展概述
1.中非关系友好的历史契机
尽管中非两地距离很远,但双方的友谊之路历史悠久。
公元前10世纪左右,中国与非洲间接的贸易往来成为两国交往的开端。
1405年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就曾历经东非。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非友谊逐渐深厚。
中国曾多次在非洲困难时期伸出援手,非洲民众也坚持拥护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
中非关系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归功于双方的共同努力。
中非友谊之所以能长久下去,更是源于双方始终坚持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交往 原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非互助发展的黄金时期。
周恩来总理先后数十次访问非洲国家,彰显出了中国想同非洲建立新型关系的坚定信念。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更是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作为中非友谊纪念之一的坦赞铁路也于1976年修建完成,联结起了中非长期友好合作的真挚友谊纽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非合作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非关系经受住了大国不断地涉足考验,一直秉持着加强交流互建、积极创新的理念。
1996年5月我国领导人访非期间,面向21世纪为中非友谊迎来的新局面,提出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五点建议。
[2]
2.中非合作共赢的互补优势
立足于中非经济,双方的互补性极强。
非洲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条件都很优越,但是专业技术有限,工业化力量十分薄弱,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足;而中国不仅具有实用的技术经验,也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发展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中非各有优势,又互相需要,可见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
尽管双方的国情政策有所差别,但是核心目标都是发展,两国可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战略,争取实现合作共赢。
据此,2014年所提出的“461”合作框架及“三网一化”合作实践,是综合考虑了非洲工业化实际情况的结果,最终推动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化方面的快速发展。
针对非洲的关切点和优势所在,中非确立了产能合作的重点规划。
在具体的项目合作中,中国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施工队伍,还从中总结出了不少海外运行发展经验。
这不仅帮助中国攻克了就业难题,让中国制造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也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后期落实与发展。
由此可见,帮助非洲脱贫致富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也符合了中国未来的利益。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关系的变化
1.传统的中非合作模式
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具有“一带一路”项目顶层设计内涵的路线规划。
[3]然而该文件中没有对非洲做出准确定位,这说明在“一带一路”规划工作的起点阶段并没有考虑中非深度合作。
在这些政策的统筹规划下,随着“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观念作为中非开展合作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本原则与指导规范,中非的合作重点随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改,中非合作仍旧扎实推进了相关具体工作,中国对非援助也逐渐形成了不设有政治条件附加项的合作模式。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初期忽略了非洲的潜能,但是既有的中非合作框架与“一带一路”十分契合,为“一带一路”在非洲的生根发芽积攒了经验,在保证后发优势的前提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
2.现代的中非合作新发展
(1)中非之间的政策沟通和战略引领巩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既要有长期的规划,也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案。
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政治对话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沟通渠道;2013年中国外交部同塞舌尔共和国外交部进行合作,共同设置了政治磋商机制;2016年埃及成为同中国完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协议签订的首个非洲国家。
[4]这些行动计划的出现与实施,使中非两国间的政策沟通与战略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为扩展中非合作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只有双方始终保持着政策间的互通,才能使中非的合作目标更加明确,进而促进中非合作的持续性与互利性。
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绝不是以邻为壑,为维护自身利益不顾一切手段的一条路,而是百花齐放,促进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一条路,并且这条路上发展的成果中国也愿与沿线国家共享。
正是这样开放的政策沟通与战略引领,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增强了中非之间的信任程度,使中非之间的政治互信更加紧密,为推动中非关系的新发展提供了帮助。
(2)中非之间广泛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在设施联通方面,基础设施短缺是非洲经济发展的掣肘,尤其交通运输业的落后导致贸易上成本昂贵,阻碍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交通基建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其高端的技术和熟练的能力也让许多大国都望其项背。
因此,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所形成的优势,正好弥补了非洲的短板,帮助非洲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非洲大陆可以更好地“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非大量的交通基建合作也逐步向非洲内部加以扩展、速度也明显提升,“三纵六横”公路网、“四纵六横”铁路网以及航空网络的统筹规划成效显著。
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中非还先后在电力、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在改善非洲国家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非洲大陆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从2014年起逐渐重视中非的贸易往来,拓展了许多贸易业务。
在“一带一路”框架的合作下,中国秉持经贸合作自由化的原则,把自己在贸易往来中取得的成果同“一带一路”线路上的国家们一起分享,带动贸易双方共同进步。
中国对非洲的协助资源开发、接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进出口对非关税等等,都是新型贸易业务的具体体现。
近年中非贸易量的增加依旧让人惊叹,2013中非之间的贸易金额突破2100亿元,相较于1960年的数额提升了2000倍之多。
[5]在 2018年前半年,中非贸易额就取得了988亿美元的好成绩,中国也因此获得了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殊荣。
在资金融通方面,中非之间的资金融通是中非关系持续升温的必要条件。
我国始终秉持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希望非洲等国未来发展可以实现独立自主,并且愿意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和债务的援助。
2017年,我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41亿元,相比去年同一时期,增长比例高达70.8%,投资存量为1000多亿美元。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广泛实施以来,中国对非洲的资金投资变得更加积极,覆盖领域极广。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成为对非投资的主体,他们不仅积极地向非洲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企业文化,而且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这有利于非洲经济的快速崛起,更有利于中非日后的友好往来。
(3)中非之间紧密的人文交流推动了双方的民心相通
深化中非民间交流活动是厚植友好根基、传承中非友谊最好的诠释和体现。
自“一带一路”路线贯通以后,沿线的民间交流逐步丰富多彩起来,其不光涉及了文化、人才的交流合作,更有两地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开展。
百姓跟随国家的大政方针顺时而动,官民并举为中非的合作交往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非两国围绕新型合作模式设立的规划,不仅推动了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更是指引了未来中非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由于中非内部机制与发展方向各具特色,在上述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要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循序渐进,依据符合两国国情的模式进行合作的互补协助。
三、“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中非关系走向的影响
1.推动建构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于2015年12月4日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南非约翰内斯堡峰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以“一带一路”作为建构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主渠道,将中非关系的五大支柱作为理论基础,使得中非两国的距离拉近,多方面往来日益密切,一体化意识更为深刻,合作的综合效应扩大化,这对于建构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探索中非共建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层面上,中非要坚持对企业的规范监督与政策领导,时刻妥善管控风险,保证中国企业为走向非洲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为进行前期必需的资源和条件准备,宏观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强化合作工程中对接措施的力度与精准度。
坚持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机制,在保证开放性与代表性的基础上,提供将区域发展重点的资源进行整合的战略指导。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打造全球企业现代化,充分利用民间企业高灵敏度、高适应能力和高效决策的优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63
164
不单应该同非洲发展优先事项相适应,还要针对分析其发
展趋势。
落实企业国际化战略,释放中非合作潜力才能确
保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工程项目脱颖而出。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合作虽然由国家来牵头,
但这并不阻碍中非两地民间行为在合作过程中发挥作用,
逐渐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
在“一带一路”引领的中非合
作发展期间,双方也十分重视民间力量带来的影响,把密
切中非民间、社会组织的对话交流纳入重点考虑范畴,成
为激发非国家组织的能量与潜力的重中之重。
许多非政府
组织在非洲的发展形势都十分尚好,通过民间交流塑造中
国尊重非洲自主权的良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
实力,会为中非关系发展逐步积累起良好的国际声誉。
3.引导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
时代风云变幻,随着一大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的
崛起,多极化的格局已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但在以西方
为主导的旧国际秩序下避免不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
生矛盾与冲突。
虽然中国并不想在世界舞台上“争老大”,
但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前
期保障。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摒弃传统
落后的“零和思维”,使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才是消除地
域危机的关键。
而中国真正从国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共同
营造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会迎来更多国家的支持与信任,
谋求各国平等共处、独立发展也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四、结语
自2020年末开始,面对百年变局,中非“一带一路”
仍旧发挥积极作用,为扭转中非经济的颓势,保民生作出
了重要贡献。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秉承传统在2021
年年初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非洲国家领导进行会见。
风
雨不改、初心不改,中非合作已融入世界发展的浪潮,无
论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中国同非洲的友好政策都不会改
变,这一实际行动正是向国家社会宣布中国对非洲的高度
重视,彰显中国与非洲兄弟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体现中
非两国将“一带一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贯彻落
实。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发展更成为南南合作的新
旗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金名片”,“一带一路”精神
实践的最佳注脚。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郭志云.“一带一路”建设与统一战线拓展研究[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05):103-112.
[2]张海明..中非关系发展现状与中国对非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16.
[3]赵晨光.从先行先试到战略对接:论“一带一路”在非洲的推进〔J〕..国际论坛,.2017(4):47-48.
[4]徐国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关系发展[J].晋阳学刊,2018(06):83-91.
[5]贺文萍.以更大的战略定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J].人民论坛,2018(25):38-4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