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高速钢金相图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GW18Cr4V铸造高速钢金相图片
图1
1、光学放大倍数:100×
2、浸蚀剂:4%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铸态
4、处理:熔模精密铸造
5、组织及说明:冷却较慢沿晶界白色骨骼状的是共晶莱氏体,附近白色部分是
隐针马氏体和参与奥氏体。

黑色树枝组织外围是由γ相分解形成的共析产物,中心部分是由δ相分解形成的共析产物,属于索氏屈氏体混合组织。

6、硬度:50~54HRC。

图2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4%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铸态
4、处理:熔模精密铸造
5、组织及说明:图1放大。

图3
1、光学放大倍数:200×
2、浸蚀剂:4%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退火
4、处理:800~900℃保温4h,随炉冷却
5、组织及说明:沿晶界分布,骨骼状的是共晶莱氏体,晶粒全部由黑色组织(索
氏体、屈氏体)组成,晶界上聚集有块状碳化物。

6、硬度:35~40HRC。

图4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
4、处理:820℃预热,124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空冷。

5、组织及说明:黑色组织大部分为溶解,莱氏体仍然以骨骼状分布于晶界上,
白色基底是淬火后的隐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由于淬火温度较低,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较少,红硬性差。

6、硬度:62~63HRC。

图5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
4、处理:820℃预热,124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小时。

5、组织及说明:共晶莱氏体回火后仍清晰地分布在晶界上呈骨骼状,马氏体和
残余奥氏体已全部分解,黑色部分由未溶解的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

6、硬度:63~64HRC。

图6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
4、处理:820℃预热,126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2min,取
出空冷。

5、组织及说明:黑色组织有少量溶解,莱氏体仍然以骨骼状分布于晶界上,白
色组织(隐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稍多。

1260℃淬火后碳化物溶解仍不足,红硬性比正常淬火要差些。

6、硬度:62~63HRC。

图7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
4、处理:820℃预热,126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h。

5、组织及说明:共晶莱氏体仍分布于晶界上,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已全部分解。

黑色组织由未溶的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

6、硬度:63~64HRC。

图8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4%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
4、处理:820℃预热,128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2min,取
出空冷。

5、组织及说明:黑色组织仍只有部分溶解,莱氏体在有些区域已溶解,白色组
织(隐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增多由于碳化物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红硬性显著提高。

6、硬度:63~64HRC。

图9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10%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
4、处理:820℃预热,128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h。

5、组织及说明:共晶莱氏体呈骨骼状分布在晶界上,局部区域已经溶解和聚集。

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已经全部分解,黑色部分由未溶解的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

6、硬度:63~64HRC。

图10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10%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
4、处理:820℃预热,130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2min,取
出空冷。

5、织及说明:黑色组织已大为减少,莱氏体大部分溶解,余下的聚集成小块碳
化物。

个别区域孟看到鱼骨状小块。

莱氏体白色组织(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莱氏体在有些区域已溶解,白色组织(隐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比以前更多,奥氏体晶粒开始长大,红硬性较好。

6、硬度:63~64HRC。

图11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10%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
4、处理:820℃预热,130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h。

5、组织及说明:莱氏体已大部分溶解,余下部分已经聚集。

黑色部分由少量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局部区域晶粒开始长大。

图12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10%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
4、处理:820℃预热,1320℃盐炉保温3min,淬入600℃分级盐炉,2min后取出空冷。

5、组织及说明:黑色组织基本全部溶解,只剩少许残余,莱氏体也接近全部溶解,余下的聚集成大块角状碳化物分布于晶界。

晶粒以转变成等轴状并积聚长大,组织呈过热态。

图13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10%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
4、处理:820℃预热,132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h。

5、组织及说明:莱氏体全部溶解,余下的聚集成块状。

晶粒已显著粗大并形成等轴状,晶粒呈过热态,冲击韧性、抗弯强度下降。

图14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过烧
4、处理:820℃预热,淬火温度超过1320℃空冷。

5、组织及说明:过烧后晶粒已歪曲变形,白色部分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心黑色部分是被氧化区域,有的地方出现粗大针状马氏体沿晶界呈局部熔化后,形成的二次莱氏体。

图15
1、光学放大倍数:10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过烧
4、处理:
5、组织及说明:二次莱氏体放大。

图16
1、光学放大倍数:500×
2、浸蚀剂:8%硝酸酒精
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过热
4、处理:820预热,1320淬火停留时间过长淬入油中。

5、组织及说明:莱氏体已聚集成粗大网状碳化物,晶内出现大量粗大马氏体,基底是残余奥氏体。

风来疏竹整理
2009-9-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