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调查△
宋奕辰82,车朋1,赵鑫磊1,齐耀东",魏雪苹1,唐中华2,张本刚6
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
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63;
2.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4
[摘要]目的:摸清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现状,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保护、人工种植、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市场调查及路线调查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的种类和川贝母类药材资源进行调查。
结果: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形态复杂、种类众多,初步调查到8种)变种。
川贝母类药材主要来自野生品,基原复杂,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挖造成了资源量锐减。
目前,人工栽培未能有效缓解供求困境。
结论:应从政府引导管控、产业健康发展、深入科学研究等角度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进行合理保护、永续利用和栽培资源评价,提出控制药材质量的方法,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青藏高原;川贝母;资源调查;地理分布;资源现状
[中图分类号]R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7732390(202))04261129
doi:10.18318/j.issn.6732890.20200644007
Resource Investigation on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o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SONG Yi-chen1^5,CHE Peng1,ZHAO Xin-len,QI丫^-。
!^1**,WEI Xpecha1,
TANG Zhoa-hpg5,ZHANG Ben-2ang1
1.Key Laboratory of'Biooctive Substanc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皿©01机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Cemy Mesical Sciencee,
Peking Unioo MeHcal Collede,Beijinn100193,China-
2.Colleje o Chemistry,Chemicd Engineering ant Resoura Utilization,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174044,China
7AbstrrcS]Objectivv:Fritiimriac Ciirhosae BulUus mainly comes from wild and the complex origin of the meXicinai materiag.Becaqse of the environmentai disruption and artificiai over-expmitation has causeX the resource destroyeX and wasted,artificiai cclture has not been aUeviat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predicament up tilt the present moment The stuUp is aimeX to figure out of wilU and chUivvteP resources of Fhtiqahue Cirrhosue BulUus on Tidetan emteaq and its adjacent rexions, and provides suugestions for it's resources protection,artificiai011111.1100,quality controi and rationai use of druu.Methods:Attehnspapne,asueenphasbnntmadneoespntnnsndnttenentatenotatdensouetnsntenstengatenototTnbnteatp.atenauatdntesad.atntte rexions's Fritiimre bp literature survey,interview and invesUgaUon,mareet research and route investiaation.Resalta:There s P ou IU be much difficcUy in dimerentiaUng species from Fhtiqarh on Tidetan pmtead and its adjacent rexions,throuuh initial investteation,there is Fritiimre about8varieties and1variety.Conclusion:We must protect reasonadlp,permanent □1128X00and evaluating chPivateP resources assessment from the government control,sound development of plan t ing industrp and expansion of research Frihimriae Cimhosae BulUus,moreovei,put fonvarh the methods of quality control,and odjecOve to eXectiveg control the quaUtp.
[Keywords]^00x010Cimhosae Bugus;survep of resource;geographicP disPibution;resource status
A[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73731);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62CM2C03)
*[通信作者]齐耀东,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学;Tel:(010)7783366,E-mail:yPdi@impgU.5o.co
・611・
贝母属(FritPlaria)是百合科(Liliaceaa)的一个大属,种类丰富。
据记载,该属在全世界约有122个物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78]°中国贝母属植物有22种及2个变种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215年版中共收录5类贝母属药材[5]°该属药材多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
在我国,大多数贝母属植物具有一定药用价值⑷°
《中国药典》2222年版中收载川贝母药材项下的基原植物有5种和1变种,分别为川贝母FritPlaria cirrboso D.Don、甘肃贝母F卩0:)0101 Maim.、梭砂贝母F delavayt Franch.太白贝母F P.Y9Ln暗紫贝母F uniOracteata Hsiao 3K.C9Hsia和瓦布贝母F.uniOracteata voe wabuensia S.Y.Tang 3S.C.Yued°川贝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云南省等地区的高海拔山区或高原草地,区域内贝母属植物形态式样复杂、物种分类界限难以确定[8]°近年来,由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贝母属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野生资源锐减。
此外,由于川贝母药材需求量较大,人为过度采挖,影响种群健康,且目前川贝母的人工栽培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川贝母类药材资源濒临灭绝。
除栽培品太白贝母、瓦布贝母外,其余4种川贝母类药材基原植物均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7]°笔者调查了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资源,以期了解川贝母类药材野生和栽培资源现状,保证药用品种的准确,为合理保护和利用川贝母药材资源提供参考。
1方法
141文献调查
查阅有关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和地理相关的文献,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标本室(WCSBG)、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H NWP)、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CDBI)、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 ITBC)、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SZ)、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BNU)、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 BK)、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标本馆(I MDY)、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标本馆(SABG)、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标本馆(I MC)、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标本馆(HIDBC)的馆藏标本与采集记录,统计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相关信息,了解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贝母属植物的物种、分布、植被和生态状况等,为路线调查、重点调查区域的选择和地理分布提供依据。
14走访调查和市场调查
于文献调查确定的调查区域内,广泛走访了当地药农与产地药商。
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和亳州中药材市场访问了集散地的药商,充分调查了解区域内贝母属植物的分布、资源,贝母属植物药材历史情况及现状、收购量等。
143路线调查
在文献调查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确立了调查时间、区域、路线等。
路线1为四川省茂县—松潘县T黑水县T红原县—若尔盖县—九寨沟县—甘肃省碌曲县—四川省马尔康市—小金县—色达县—新龙县—雅江县—康定市;路线2为重庆市—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陕西省太白县。
于227—2214年进行调查。
在路线调查中,除采集凭证标本和样品材料外,还调查了《中国药典》2217年版收载的川贝母药材“松贝”“青贝”基原植物的3个野生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川贝母)居群的伴生植物。
2结果
241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通过3年的野外调查,共调查到8种1变种贝母类植物,经本课题组齐耀东副研究员鉴定分别为梭砂贝母FritPlaria delavayt Franch.、高山贝母F.fLuco Turril i、暗紫贝母F.miOracteata Hsiao3K.C.Hsia、甘肃贝母F.9r zepalskit Moirn.8a Batalia•、华西贝母F.9S.C.Chen、康定贝母 F.dpCoa voe ecirrboso Franch.、川贝母F.91110030D.Don、榆中贝母F.9uzhoTigensa G.D.Yu3Y.S.Zhon、太白贝母F.9(10(1000P.Y.Li。
通过所采凭证标本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坐标及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www.3v C.8m•3n/)的标本采样点地理信息,总结出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分布的贝母属植物分布区域(表1〜2)°
・612・
表1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贝母属植物釆样地点与坐标
中文名基原采样地点坐标
梭砂贝母 F.9elaveyi青海省囊谦县E96O25)9),N34O1)4)
榆中贝母 F.9yzhongensis甘肃省榆中县E100o58)0,,,N30o25)0,,高山贝母F-fusco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E91。
53'03),比29。
53)5)
暗紫贝母 F.9niCracteate四川省松潘县E100o25/20,,,N34O5)6)
四川省若尔盖县E100o55/20,,,N34O5)6)
四川省黑水县E169。
34)6),N34O9'19)
四川省小金县E129。
19'22),N51o20/18,,
四川省小金县E169。
19'16),N51O2^28,,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E101o2320,,,N3/o2620,,
四川省红原县E100o20)0,,,N30。
4523)
四川省理县E100o26/28,,,N51o31)0,,甘肃贝母 F.paedam甘肃省碌曲县E100o3324,,,N3/o324,,
甘肃省卓尼县E104o^28,, ,N34O54)4)
甘肃省临潭县E105o2529,,,N3/o36)0,,
甘肃省渭源县£104。
3)6),N34O54)4)
甘肃省漳县E124。
9)4),N3/o3/23,,
甘肃省兰州市E100o2^20,,,N36O39)4)
甘肃省宕昌县E100o2^20,,,N3/o10/28,,
四川省若尔盖县E100。
4523),N3/o^20,,
四川省若尔盖县E100o33/20,,,N3/o3/20,,
甘肃省碌曲县E100o2^20,,,N3/o36)8,
甘肃省碌曲县E100o1029,,,N3/o20/20,,川贝母 F.drraosa西藏自治区桑日县£92。
1)6",N29。
1023)
四川省康定市E101。
0520),N36O5)0)
四川省康定市E100。
14)5),N30o1820,,
四川省理塘县E100o18/24,,,N30o1824,,太白贝母 F.诚卩应^陕西省太白县E106o20)0,,,N34°6)6)华西贝母 F.3i cauunica四川省宝兴县E100o2^26,,,N30o5525,,
四川省小金县E100o26)5,,,N30o502^,
四川省小金县E100o26)0,,,N36O51)4)康定贝母 F.cirrCosa vas.ecirraosa四川省康定市E101o5526,,,N30o10)8,,
表2贝母属植物网络馆藏标本地理信息
中文名基原采集地点海拔/m凭证标本号标本所在地梭砂贝母 F.9elaveyi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476661813734PE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422261813730PE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3492667955WCSBG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43221955554KUN
西藏自治区加查县46061463549KUN
西藏自治区八宿县41100094101PE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4996~556661532630PE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3306CDBIS173336CDB【
云南省丽江县2292249234HISBC
四川省石渠县5222CDBIS103513CDB【
四川省色达县962〜2006CDBIS103519CDB【
四川省道孚县5556CDBIS103461CDB【
四川省乡城县4366〜4766CDBIS173349CDB【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452266003446SZ
・613・
续表2
中文名基原采集地点海拔/m凭证标本号标本所在地榆中贝母 F.4caongejsii甘肃省榆中县麻家寺35248166PE
暗紫贝母 F.4ui0racteato四川省松潘县3524CDBIC16526)CDBI
四川省红原县3474CDBIC165267CDBI
四川省马尔康市330441432892PE
四川省若尔盖县370441377066PE
四川省理县3224449201WCSBG
四川省都江堰市4704449202WCSBG
四川省大邑县322415171WCSBG
四川省黑水县347444008716SZ
甘肃贝母 F.peeja!aii甘肃省临潭县32244460169PE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33044460168PE
青海省海东市HNWP00491671HNWP
青海省湟中县3704HNWP00401745HNWP
四川省甘孜县39814440742BNU
四川省汶川县262CDCM4444711CDCM
川贝母 F.西藏自治区山南市3982447337WCSBG
西藏自治区米林县4174〜4504441238)BNU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3474〜422441079016PE
西藏自治区吉隆县4474〜45244136777PE
西藏自治区嘉黎县42244136778PE
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42244136779PE
西藏自治区索县41644156774PE
西藏自治区亚通县470451547025PE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439204132226PE
西藏自治区定结县4224〜44740462421PE
西藏自治区察隅县439204132240PE
西藏自治区八宿县42240462415PE
云南省丽江市3220IMDY0243932MDY
云南省德钦县4474〜44524153862PE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4077139602KUN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3380SABG049887SABG
四川省稻城县4522CDBI4165425CDBI
四川省巴塘县4774CDBI4165417CDB
四川省乡城县439241133277PE
四川省九龙县4704CDBI4165041CDB
四川省泸定县4704CDBI4164979CDB
四川省道孚县5CDBI4168347CDB
四川省康定市3902CDCM0023396CDCM
四川省布拖县3902NASS4547222NAS
太白贝母 F.Saipaiejsii四川省城口县2522CDBI4165259CDB
重庆市巫溪县1699CDBI4165264CDB
重庆市南川区7IMC0413507MC
华西贝母 F.8i caucnica四川省宝兴县NASS4547267NAS
四川省汶川县262CDCM0044749CDCM
康定贝母 F.van rcirryoso四川省康定市4164IBK04133413IBK
・610・
川贝母分布于四川省西南部至云南省西北部一线,向西可至西藏自治区南部并延伸经尼泊尔至克什米尔地区,北界在四川省西部的道孚县至新龙县一线;梭砂贝母分布区域与川贝母近似,区别在于其分布区内海拔明显高于川贝母,且其分布南界仅到云南省丽江市,未见丽江市以南分布记录;甘肃
贝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北部至青海省东南部、甘肃省西南部,以3省交界处分布较多;暗紫贝母分布区与甘肃贝母相似,以四川省道孚县至小金县一线以北分布较多;榆中贝母的标本记录与野外采集记录较少,根据各地区植物志记载,其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一带皆有分布。
太白贝母、华西贝母、高山贝母、康定贝母均为狭域分布,太白贝母分布于陕西省秦岭中段及大巴山区;华西贝母分布于四川省宝兴县、小金县交界处的夹金山至汶川县一带;据笔者调查,高山贝母仅在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及墨竹工卡县有少量分布,均在约5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康定贝母仅分布于康定市周边地区。
2.4适生环境
除梭砂贝母和高山贝母外,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多数贝母属植物最适宜于生长在海拔为3440〜4540m、坡度为7°〜40。
的阳光充足的宽阔谷地,尤常见于具有多数缓慢溪流切割或浸润的草地灌丛中,也见于高山草地灌丛,土壤多为肥沃且疏松的黑色腐殖土(图1A)。
梭砂贝母(图2A)和高山贝母的生长环境极为特殊,均生长在海拔3800〜5000m 的高寒地带流石滩的岩石缝隙中,太阳辐射强,土层较薄⑺(图1B)。
A B
注:A.宽阔谷地;B.高山流石滩。
图1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野生贝母属植物适生环境2.4种群特征
贝母属大多数物种成年植株常需较强光照,幼年植株多生长在郁闭度较大的生境内,以维持贝母生长所需求的湿度。
调查区域内,大多数的贝母属植物的生长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依赖,大多数分布注:A.梭砂贝母;B.暗紫贝母;C.甘肃贝母。
图2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野生贝母属植物
地均以小的居群,偶见生于草地灌丛中或形成相对独立的岛状种群。
暗紫贝母可在宽阔谷底形成条带状的种群。
川贝母和华西贝母在所调查的不同种群中,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形态性状多态性,不同种群在遗传上也是相对隔离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梭砂贝母由于生境的特殊性,均呈现独立的岛状种群分布格局,在所调查的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的种群均表现出差异较明显的形态性状和数量性状,同一地区的种群间的相似性高于不同地区间的种群。
24群落类型
《中国药典》227年版收载的川贝母药材“松贝”“青贝”基原植物的5个野生种暗紫贝母(图2B)、甘肃贝母(图2C)、川贝母主要生于湿润的草地灌丛中,伴生植物较丰富。
灌丛的灌木类物种成为这3种贝母属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
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川贝母生境群落状况见表5°
2.4野生资源现状
王惠民口7提出了川贝母中药材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李西文口1也通过调查发现了川贝母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生境严重破碎化、野生川贝母分布区面积持续减少等问题。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贝母属植物的资源受到多种因素威胁。
2.4.1内因通过参考李西文[4]的研究结果并结合野外考察表明,贝母属植物生长所需自然环境的苛刻,导致其种子萌发率比较低且生长缓慢,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约需3〜6年的周期,因此,贝母属植物的居群内个体通常分散分布。
梭砂贝母的岛屿式分布格局造成适生环境有限。
2. 4.4外因牧区扩大和牧业发展对环境容纳压力的增大导致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多数贝母属植物的适生环境缩小和破坏。
传统意义上,川贝母商品“以小为贵”,过度采挖造成种群结构的破坏,对种群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
・67
・
表3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川贝母分布区域群落状况
物种地点建群种伴生植物
暗紫贝母
F.9nibracteate 四川省红原县硬叶柳Salic sclerophylla
Andexs.
红花绿绒Meconopsie puuPea Meim.、羊茅Festuco ovina Lina.、嵩草
属Kobresid WillU;、咼原毛萇Ra nnncul9c tangu9cac(Meim.)Over.、
香青属Anaphalic DC.、狼毒Stellera caamaejasma Linu.
四川省马尔康市小檗属BerCedc Lhu.红花绿绒蒿、金露梅、鬼箭锦鸡儿Caragana yubatu(Pall.)Poiu、
塔黄Rheum nobiC HcO.6et Thoms.、狼毒、桃儿七Sinopoooph'yllum
hexannaim(Roylc)T.S.Ying、香薷属Elseoltzic WillU.、泽兰属
Eupatorium L.
四川省康定市杜鹃花属L.全缘叶绿绒蒿Meconoosic106x0()110(Meim.)Frauch.、锦鸡儿
Caragana rinica(BuCoz)Redd.、珠芽蓼Polyyonnm vivip a a m Linu6、
尖被百合Lidum lophophorum(Bus.et Frauch.)Frauch.、臺草属Carex
L、风毛菊属S a n ssurc a DC.、粗茎秦艽Gentian a cassia o a lie Dutdio ex
Burkil O茶薦子属Rides L.
甘肃贝母F.paedam 青海省河南蒙古
族自治县
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e
(L.)Rydb.L.、高山绣线菊
SpPaea alpina Pall.
珠芽蓼、圆穗蓼Polyyonnm macrophyllum D.Do、杜鹃花属、羊茅、
香青属、狗娃花属Heteropappus Less.
四川省色达县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ie
(Rehder)K S.Hao
红花绿绒蒿、蕨麻Pofngllo aeerina Linu.、银莲花属Anemonastrum
Holub、紫菀属Aster L.、翠雀属Delphinium L.、飞廉Carauus uutaus
L.、狭叶微孔草Microulo stenoph-yllo W.T.Wang
甘肃省碌曲县硬叶柳红花绿绒蒿、雪层杜鹃Rho9o9n9an gip HoO.f.、狼毒、老鹳草
Geranium wUforaii Meim.、蕨麻、棘豆属0alopp DC.、马先蒿
Peeicularis L.、蝇子草属SSeae L
青海省河南蒙古
族自治县
金露梅、高山绣线菊珠芽蓼、圆穗蓼、杜鹃花属、羊茅、香青属、狗娃花属
川贝母F.drraosa四川省新龙县杜鹃属红花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多刺绿绒蒿Meconopse horridula
Hood.6et TdomS1、委陵菜属Pofnglla L.、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
(G.Lodd.)Sojdk.、乌头属Aconitum L.、附地菜TriponoPc
peeunculaae(Trev.)BexO.ex BaPcs et Moore、草玉梅Anemone
avulaae Buch.Ham.、蔷薇属Rose L
2.6栽培资源现状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为川贝母中药材的集中产区,也是发展川贝母中药材栽培的集中地点。
目前,栽培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有种植方法、田间管理、野生抚育、种子筛选、种子发育、种苗分级、组培扩繁等[1442]0通过对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等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基地调查发现,川贝母中药材栽培的物种主要为暗紫贝母、川贝母、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实验性的种植有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
其人工种植情况不尽相同(表4)0暗紫贝母、川贝母和瓦布贝母均为海拔较高的牧区生长,通过栽培,总体呈现出鳞茎增大、花期提前、花的数量增多等形态变化,大棚栽培更有鳞茎纵横比和花色的改变,种植模式为公司或公司加农户为主。
太白贝母于1953年野生变家种技术成功,适宜低海拔农区发展生产,重庆市已经成为太白贝母的栽培和生产基地[9]0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种植区域集中分布在重庆市巫溪县和城口县,陕西太白县和湖北恩施市也有少量种植,种植模式多为农户小规模种植。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支持和川贝母中药材的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境、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已陆续试种,但由于无法有效解决种源问题和栽培药材性状变化等原因而得不到长足发展。
2.6药材收购现状与市场需求
通过对产地药商和种子种苗收购商调查发现,太白贝母产量和存量有限,目前未形成药材商品流通,产区以收购成熟果实供应种子种苗为主。
瓦布贝母现以公司运营操作为经营主体,所生产的药材商品目前均供应固定的制药企业,产地药商和中药材专业市场均无可靠的药材商品供应。
川贝母药材传统商品规格中的“松贝”“青贝”多来自野生品,自采药人和产地药商处得知,采收川贝母药材主要是“紫花”和“麻花”,即暗紫贝母和其变种长腺贝母以及川贝母等数种,且仅从药材性状分档,不以
-610-
表4川贝母中药材的栽培情况
地点主要栽培物种种植环境种苗来源四川省康定市川贝母F.cirryps o露地野生
四川省松潘县瓦布贝母F.4ui0ract,e ato van wabuensit露地、大棚人工
瓦布贝母露地人工
四川省茂县瓦布贝母、暗紫贝母F.uniOracteat,o大棚人工、野生
瓦布贝母露地人工
四川省黑水县瓦布贝母露地人工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川贝母、暗紫贝母露地、大棚人工、野生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川贝母、暗紫贝母露地、大棚人工、野生重庆市巫溪县太白贝母F.Saipaiensis露地野生
重庆市城口县太白贝母露地野生
物种区分,以“松贝”为贵。
据中药材市场川贝母专营商户反映,“松贝”常因西贝母碱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而被退货或处罚,商户宁可存而不销。
川贝母药材传统商品规格中的“炉贝”目前均为野生品,未见人工种植成功,其西贝母碱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216年版标准。
近年来,制药企业需求扩张,产量有限,价格迅速上涨,产地收购量也逐年减少,供求关系日益紧张。
3结论与讨论
3.1川贝母类中药材的基原的分类学问题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贝母属植物的变异式样
丰富,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悬而未决,处理起来相当棘手7,&75520]o通过野外调查和研究表明,川贝母
F. D.Dox复合体及瓦布贝母、华西贝母的名实问题等对川贝母中药材的基原影响颇大,而药材采收依据药材性状区分,多数物种并不能通过药材性状而区分,就此肖培根等[01]从化学角度曾提出将川贝母复合群所有种类均作为川贝母来处理的提议。
物种概念的混乱,势必造成传统中药材应用的混乱,澄清物种概念需要系统而扎实的野外观察和实验,通过植物形态、地理分布、细胞学、抱粉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和技术,划分出合理的分类学实体,解决川贝母类中药材的基原的分类学问题。
3.2川贝母类中药材的野生资源问题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多数贝母属植物的个体发育基本一致,通过访谈发现,该地区在采药人口口相传的经验中基本总结生长发育规律。
即“一根针”(1年生植株,具1片细而小的叶)、“鸡舌头”或“一匹叶”(2年生植株,具1片大而宽的叶)、“双飘带”或“树儿子”(3年生以上未开花植株,具有独立的茎,茎上具4至多枚叶片)、“灯笼花”或“八卦锤”(4年生以上开花植株,花型如灯笼或果实形态如锤形)。
一般而言,暗紫贝母及其近缘物种在“一匹叶”时期所采集的药材,其药材形态常具“怀中抱月”的特征,称之为“松贝”。
通过调查了解到,川贝母中药材目前还是以野生品为主,其中,暗紫贝母及其变种长腺贝母F.uniOracteato van iopginectarea S.Y.Tang el C.H.YueX为"松贝”商品主流;甘肃贝母基本已无产地收购;采药人为保证商品美观,常采用高度白酒对“松贝”鳞茎进行“杀青”处理。
余世春等70]报道,川贝母商品资源缺乏,“松贝”已从四川省松潘县、红原县地域紧缩至若尔盖草地,这与野外调查所反映的现状基本一致。
现在“松贝”“青贝”的产地基本已经从四川省红原县尕里台草地迁移至若尔盖草原、阿坝县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炉贝”在四川省境内传统产地甘孜藏族自治州早已转向青海省玉树市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3.3川贝母类中药材的潜在适生区的预测
深入的进行野外工作后,可利用所记录的位点信息,查找位点的生物气候变量,基于生态位模型[22]或最大熵模型74等构建模型,模拟判断物种的生态位,预测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域,对其生长适应性、品质适应性及其生产适宜性区划进行分析75],为人工栽培繁育提供可操作的研究基础。
3.4川贝母类中药材的人工栽培繁育
应深入研究川贝母类中药材基原植物的生物学
-617・
特性,摸清生长繁殖规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从经济、环保2个层面研讨技术方案,划定人工栽培繁育的关键指标,掌握科学的加工方法,建立全程溯源的生产质量管控体系,使川贝母类中药材的人工栽培繁育成为现实。
3.4资源保护策略与应用
区域保护层面上,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多数贝母属植物散在分布于区域内的各级自然保护区,此区域也是就地保护的热点地区[20]°从生物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囚]3个层面而言,区域保护卓有成效;对贝母属而言,个体和生境均得到了有效保护。
对于广大未在保护区内的贝母属植物居群,畜牧业扩大和人为过度采挖是造成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牧场扩大造成草地灌丛的退化,放牧对成体植株特别是花果期植株的啃食,人为采挖“一匹叶”的幼苗期植株,造成种群青黄不接,合理分区轮牧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物种层面上,野生的川贝母中药材基原植物无疑是亟须保护的物种卩7,与传统药用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尝试从恢复生境、持证采挖、野生抚育、采种结合6点保护野生种群,形成保护和应用的动态平衡。
3.6建议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贝母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但资源量日趋减少,当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显著。
从政府层面,坚持自然保护区内的有效保护适生环境,结合合理的采挖管控措施,科学轮牧等方式方法,保护野生贝母属植物种群,为满足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
从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应开展种植技术成熟的物种,如瓦布贝母的种植,缓解川贝母药材的市场资源稀缺问题。
从科学研究层面,应用叶绿体基因组学和成分分析等方法阐述川贝母类药材的物种问题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多基原中药材普遍存在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7]的药材质量问题,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致谢:唐心曜先生在野外工作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7]RID E M.FritPlaria:A Revised Classification Together with
an Updated List of Species[M].WorcestersPirc:FritPlaria
Gronp of the Alpine Garaen Society,2007.
[2]HILL L.FritiPaba:A List of PublisPed Names.v4.0[EB/OL]. -67-
(20785-37)[20208987].http://www.fritillariaicones.
com/info/names/frit,names.pdf.
[3]Woria CheckPst of Selected Plant Families.Facilitated by
the Royci Botanic Garaens,Kew[EB/OL].(207-06-22)
[20208987].http://apps./ew.vrg/wcsp.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
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780:97.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22
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799:777
[7]《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四川植物志:第7卷[M].成
都:四川民族出版社,787:55.
[8]罗毅波,陈心启.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
研究(一)—
—川贝母及其近缘种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796,34(3):344-317.
[9]罗毅波,陈心启.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
研究(二)J]植物分类学报,796,34(5):547853. [1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EB/OL].(2078982)[20208987].http://www.
forestry,/portaUyyd/s/4769/content-802380.htma [7]王惠民.川贝母资源馈乏杂贝母鱼目混珠[J]中药材,
794,7(4):7.
[7]李西文.川贝母保护生物学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2009.
[7]刘翔,代勇,向丽,等.川贝母种子在高原产区的繁殖研
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7,7(9):
797727975J
[7]王跃华,江明殊,何诗虹,等.川贝母组培苗快速繁殖研
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7,36
(6):947844.
[7]李龙秀.川贝母栽培的关键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47(3):36.
[7]向丽,韩建萍,陈士林.人工栽培川贝母种苗质量标准
研究[J]环球中医药,207,4(2):9784.
[7]陈士林,贾敏如,王蠫,等.川贝母野生抚育之群落生态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5):782.
[7]付绍智,袁定明,欧阳柬,等.重庆太白贝母种植业发展
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7,25(2):
476877.
[7]赖宏武.多基源贝母类药材的资源学研究[D].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2417.
[20]陈心启.中国贝母属拾遗[J]云南植物研究,783,5
(4):369-374.
[27]肖培根,姜艳,李萍,等.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
缘学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07,45(4):473887.
(下转第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