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书写“戎、尝、诸、竞、唯”五个生字。

2. 能正确朗读课文,配图再读课文,会用歌诀乐读法诵读课文,节奏分明。

背诵课文。

3. 学会找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生动。

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冷静推理、不随大流的特点。

用古人的话评价——见微知著,和而不流。

【教学重难点】
1. 找句中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2. 有滋有味读背课文,会讲故事。

【教学过程】
壹看图谈话引出课题
1. 看图引入,学“戎”字。

(1)看图谈话,联系旧知,引入人物。

出示司马光与王戎的图片,正音“戎”字。

(2)识“戎”字:猜猜这是什么字?(“戎”)你是怎么猜的?
右上半包围的是“戈”——出示图片。

“戎”分成两部分:戈下的
代表盾。

“戎”指兵器或战争。

积累两个词:戎马一生、投笔从戎。

(3)齐读课题。

贰多种形式趣诵古文
1.自由朗读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赶紧读读课文。

(1)开火车读。

“多子折枝”中“折”的读音和意思?(多子折枝,树上果实累累,
太重了,把树枝压弯了。

看书上李树的一角插图。

再看看古汉语词典上“折”的意思:引申弯曲。

“诸”是翘舌音,你读准了吗?“诸”是什么意思?“诸小儿”呢?
(2)齐读。

2. 配图诵读课文:你们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响亮。

老师要给
你们一个奖励——出示漫画图。

(1)学生配图,说明理由。

(2)看图读故事。

叁梳理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1.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2.照样子填空,梳理故事情节。

王戎为什么不摘道旁的李子呢?我们把这个故事梳理一下。


示ppt: 语作本第四题。

(1)读懂题目。

请生读题目前半部分要求——你看懂了什么?(故事的结果有了,
要我们填写故事的起因、经过。

课文一共四句,从每句话中提取最主要的内容,找句中的关键词。

)
你想到了什么填写的方法?(读一句,想想意思,找一个词,写下来。

)
(2)完成语作,照样子填空。

老师巡视,有目的放贴板,让学生写好后贴在黑板上。

3. 反馈、完善情节图,读懂小古文。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预设:与诸小儿游
齐读,请生说意思。

讲解“尝”的古今异义。

(2)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这句话有三个信息: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读读课题,你觉得留什么,为什么?
这句话中也有古今异义的字“走”。

解释“竞走”。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预设:此必苦李
齐读读第三句,说意思。

理解“之”的意思。

(3) 取之,信然。

你读懂了吗?“取之”的“之”指什么?一字多义是古文特点之一。

4. 看情节图,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

请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内容修改作业、补写完整,然后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完整。

5. 齐课读文,体会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我们读到了一个七岁就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分析推断、不随大流的王戎。

(出示PPT)
(2)结合他人评价,体会人物形象:古人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怎样的评价的,想知道吗?(出示PPT)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

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我们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夸夸王戎的言行:戎“见微知著”也。

戎乃见微知著者也。

《中庸问强》子曰:“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肯定七岁王戎难能可贵的言行:戎“和而
不流”也。

(3)总结人物形象,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肆趣味诵读读出节奏
1.看书法作品《王戎不取道旁李》,读出节奏。

这样的长长的称“条幅”。

(出示竖写作品)还有横着的,称“横幅”。

(出示横写的作品)正确朗读,读出节奏。

2.歌诀乐读法诵读。

课文读得很流利,如果加节奏读,会更有趣。

(放视频)
我们也来试试?轻拍节奏,我读一句,你跟一句。

(滚雪球式) 谁
敢挑战老师,整篇文章诵读一遍?
3. 挖空背诵。

( )七岁,( )诸小儿( )。

看道边( ),( )竞走取之,( )。

人问之,答曰:“树( )而( ),( )。

”( )信然。

伍拓展诵读《徐孺子赏月》
1. 出示《徐孺子赏月》,正确朗读。

2. 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

(提问“尝”字)
3. 借助图示,轻拍节奏诵读《徐孺子赏月》。

4. 你喜欢徐孺子吗?为什么?
5. 出示篇章页导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与智慧儿童做朋友。

5.课后作业。

背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发挥想象、讲生动。

魏老师评语
小古文由人教版五下进小学课堂,提前到三上就让学生接触小古文,可见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青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上的一篇故事性小古文,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四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