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伙伴拍张照》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幅摄影作品是:正面拍摄;第二幅摄影作品是:半侧面拍摄。
正面拍摄。正面拍摄(正光)正面拍摄人物时,被拍者和摄影者容易进行交流,拍摄时应注意抓取人物生动自然的表情。
半侧面拍摄。半侧面拍摄(侧光)半侧面拍摄人物时,被拍者注意力不在摄影者这边,这样有益于摄影者抓取人物内在的气质,并表现出光线与质感的美。
欣赏我国摄影作品,了解谢海龙的摄影作品我要上学,提高学生对作品背后的故事
加强学生对我国摄影家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学习正面拍摄和半侧面拍摄,掌握拍摄技巧
记忆拍摄提示能提高拍摄技巧
提高思考讨论能力
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掌握拍摄要抓住瞬间拍摄
提高拍摄技巧和拍摄能力
提高语言能力
提高评价能力
提高总结能力
“表现力丰富的作品,都是来源于一线的摄影现场,摄影要在生活中以小见大,不要考虑过多,用最初那份对摄影的热情来捕捉到最美的作品。”解海龙分享道。据了解,2006年,解海龙这张照片以30.8万元拍卖成交,拍卖所得捐建的希望小学在西藏落成,取名“大眼睛希望小学”。对此,解海龙欣慰地表示:“自己的纪实摄影终于可以为孩子们做点事了。”
拍摄提示:1.突出人物,画面要饱满。2.相机要端平。3.光线不要直照被拍摄人的眼睛,避免眼睛无法睁开。4.镜头对准被摄人物的眼睛。5.抓住人物的最佳表情,按下快门。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与讨论:说一说,摄影与绘画有什么不同?
摄影作品方便快捷,能将事物的原貌记录下来,绘画作品加入人为的因素更多。
学生作品欣赏:说一说学生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什么?哪些作品拍摄得生动?谈一谈你的看法?
买啤酒归来的孩子 现代 布列松(法国)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 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 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教师点评: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待于学生对摄影水平的提高。
学生总结: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利用手机拍摄一张全身人像特写的摄影作品。
回答
认识相机
欣赏了解最早的照片
欣赏学习
思考回答
学习知识
欣赏作品
了解外国摄影家
欣赏作品
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解海龙被评选为 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科梅伊市市长亚尼克·波德奇为解海龙颁奖,授予科梅伊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发了市民勋章。
9.想一想
观察思考,说一说这两张照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不同?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学习拍摄提示
思考讨论
欣赏作品
根据要求进行拍摄练习
介绍拍摄作品
评价同学作品
总结学习内容
加强学生对相机的了解
提高学生对相机的了解
欣赏认识最早的照片进行观赏
认识各种相机,了解相机的简单内容
加强对现代拍摄工具的认识
掌握简单的相机知识
提高学生对外国作品的认识和欣赏
增长学生知识,了解外国摄影家
法国人尼塞弗尔•尼埃普斯于1826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它的外观是一个简陋的木箱子,借助暗箱绘画成像原理,“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它代表着“摄影的诞生”。其实,这台相机还只能算是相机雏形,没有实现感光成像,真正让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是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银板相机。
3.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了解外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8月22 -2004年8月3日)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列松于法国当地时间8月2日逝世于法国西南部的家中,享年95岁。据他的亲友透露,布列松连续许多天都没有进食,最终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于8月2日不幸离开人世。于4日在法国普罗旺斯下葬,并举办了简朴的葬礼。
拍摄提示:
1.突出人物,画面要饱满。
2.相机要端平。
3.光线不要直照被拍摄人的眼睛,避免眼睛无法睁开。
4.镜头对准被摄人物的眼睛。
5.抓住人物的最佳表情,按下快门。
欣赏作品:太棒了、放声高歌、浮想联翩。
前两幅都是半侧面拍摄;第三幅是正面拍摄。
你想如何拍一张主题明确的人像特写?
四、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图片及音乐)提出创作要求:参考拍摄提示,给自己的小伙伴拍一张主题鲜明的半身人像特写。教师指导制作
五、课堂总结:
自评:把自己拍好照片介绍给同学们看吧!
互评:说一说,谁拍的人像表情生动自然,把人物内心活动充分地表现出来?
8.中国摄影作品欣赏
说一说,你见过这张照片吗?照片中哪里最吸引你?看到这双大眼睛,你能感受到什么?
我要上学 现代 解海龙
1986年,中国出台九年义务教育法。解海龙发现," 没有学上的孩子太多了。" 于是,他将眼光放到了山区。从1990年开始,解海龙用了10年时间走遍中国26个省市的128个县,采访拍摄了上万名农村儿童,作品“大眼睛”是他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捕捉到的一瞬间。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提出了摄影史上最著名的“决定性瞬间”观点。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 <玛丽莲·梦露>就是如此,布列松在梦露不经意间抓拍了这张照片,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人们看到了梦露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了解最早的相机和第一张照片,了解认识各种相机,欣赏国外和中国的摄影作品了解摄影家,通过学习观察认识拍摄的方法正面和半侧面的拍摄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感受摄影与绘画的不同,通过欣赏学生摄影作品感受拍摄的美感,进行练习拍摄,经过学习同学们能掌握拍摄技巧进行拍摄。
板书
18.给小伙伴拍张照
《给小伙伴拍张照》精品教案2022
课题
18.给小伙伴拍张照
单元
第十八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摄影的诞生、发展和历史,以及摄影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人像摄影的简单知识,了解相机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人像摄影的拍摄方法。
2.能力目标:认知摄影艺术,学习人像摄影技术,感受人像摄影作品的美感。
使用提示:胶卷相机不要忘记放胶卷,数码相机不要忘记放存储卡。
5.现代的数码神器
说一说,都有哪些拍摄工具?
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其他拍摄工具手机、平板电脑。
6.认识相机开关机和模式使用
开机按钮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
认识拍摄按钮
自动模式
7.外国摄影作品欣赏
说一说,摄影作品中的男孩在干什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表情?
3.情意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摄影艺术的认识和学习,发现人像摄影的魅力,建立抓住身边小伙伴的精彩瞬间并及时拍摄下来的摄影意识,促进学生对人像摄影艺术的喜爱。
重点
通过对人像摄影的认知和学习,初步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熟悉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运用拍摄技法进行实践活动。
难点
表现小伙伴生动的神态,力求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欣赏尼埃普斯(法国)1825年
张照片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这幅照片以金属板为片基感光而成,改进了在铜板上成像的凹版照相技术,照片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
最早的相机老相机
4.相机的变化
介绍认识胶卷相机、数码相机。讲解胶卷相机是使用胶卷的,而数码相机是用储存卡的。
认识摄影家谢海龙
解海龙,生于1951年5月,大学学历。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顾问 ,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特聘导师 。
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
观看图片,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你拍过哪些照片?
多媒体出示课题,板书课题:给小伙伴拍张照
观看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新知讲解
1.引导启发
出示问题: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照相机?你见过最早的照相机吗?
2.了解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是由两个木箱组成,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