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构建
引入过程性评价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过程性评价字面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发展性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观点。
从赞科夫、达维多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到现在引起深入讨论的主体教育,其核心思想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自主发展。
另外语文本身所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点,机械的量化和静止的考试已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
语文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应该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1 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现状和教学实际去筹划评价体制的改革,不能机械照搬他人现成的经验,可以在他人经验的指导下,针对语文学科特有的学科特点做足调察和准备,立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制定出详细有效并且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2)评价本身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而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塑造人格的特性,也决定了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理论都离不开教育的对象——学生。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心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使人们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尽可能的全面发展,要把人的发展放在整个社会中去考察,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指导方向。
(3)评价应重在鼓励学生,并且应多宽容学生。
诸多名师都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
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所以评价要充满人性化。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的个体,不能用绝对的冰冷的教条的机制去评价甚至束缚学生的个性人性的一面。
(4)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
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评价。
2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构建做了大胆而又有效的尝试:
(1)在过程性评价中,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双结合评价方式。
用数字精确地描述被评价的对象,是定量评价的特点。
而定性描述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的描述,具有模糊性。
而语文恰恰具有模糊性特点。
整合其效能,无疑会强化语文教学的效能。
定量评价主要针对语文学科中基础性的学习内容的评价方式,而定性评价主要针对语文学科人文性内容的评价方式,二者常常密不可分,比如最简单的背诵课文,可以是篇幅段落的定量评价,同样也需要背诵质量理解鉴赏的定性考核。
另外我们还要运用描述性的方法,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课堂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特别是那些不宜量化甚至不宜简单定性的地方,如学生的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等更不应该只是分数和定性的评价。
可以采用多种灵活而科学的方式来评价。
(2)过程性评价与考试评价的适当结合。
进行过程性评价本身并不是彻底抛弃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也具有它天然的优势,比如结果的一目了然,操作的统一规范,对学生家长的激励作用明显,但这基本也是它的缺点所在,即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化发展的激励。
所以过程性评价和考试评价的适当结合才能更大的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效用。
我们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考试评价的双效机制,即他们各自占一定的权重,用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用考试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学生作文的评价可以从平时作文过程的态度、作文内容的优劣入手定性定量,而正规考试的作文的分数作为参考结果,两项按一定的比例结合给出最终的评价,既促进了学生作文过程真实性的提高,态度的改变,内容的改善,还起到了激励学生写作的的积极性,以及人格的塑造。
(3)过程性评价的多维参与。
过程性评价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它应适当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从而使过程性评价体系更科学更人性化更具有参考价值。
当然要以语文教师的评价为主,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课程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具体过程的量化考核等;在此基础上配合小组内部的互评,这种互评应该避免走形式,就要有具体可操作性,同时充分利用从学生视角观察对方学习状态的优势,给予教师极有价值的参考;而学生的自评则不应仅停留在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方式上,它应该给予教师的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自我认知的参考,同时这种评价还要具有学生自我提高自我督促的动力效果;最后一种是家长评价,这种评价是为了弥补学校评价的短板,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维度考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这才是完整的评价体系。
(4)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的多元化构建。
过程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指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内容,比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背诵情况,作文情况等显性内容,同时也应包括语文学习的习惯,方法,合作能力等隐性内容。
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隐性内容尤显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本质的体现,而像合作探究课程的开设为这种评价提供了存在的可能,这一块评价内容的存在也解决了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的缺憾。
总之过程性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