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改革的成就及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改革的成就及方向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素质不断提高,根源在于教育体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
但就现在的教育体制与国外的相比,仍是大大落后。
这说明我国教育体制仍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改革和创新。
笔者浅要论述了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些已有成就,观望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分析了相应的举措,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对3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深刻揭示。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断推进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我国的教育改革是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革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是指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三方面: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二是政府管理与学校自主;三是社会参与与政府治理。
就改革的进展程度而言,是依次递减的,而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形成了以地方为主的基本体制框架,但是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逐步改变政府对高校统筹过多、管得过细状况的同时,通过“共建、合作、合并、协作”等多种方式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大部分中央部门所属院校与地方共建或转为由地方管理,调动了地方的办学积极性,增加了地方对高校的投入。
2.办学体制改革
主要是指学校的举办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公办学校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其中包括:由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民办教育机构;由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有按民办教育机制运作的公办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
3.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就业体制改革
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既打破政府统包统揽,又打破学校封闭办学,是建立教育与社会、市场双向联系沟通机制的关键所在。
经过“择优分配”、“供需见面”、“推荐择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阶段,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
4.教育经费筹措体制
初步形成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学费、社会出资、捐赠基金等筹资途径。
5.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自主办学、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改革等。
二、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1.在改革目标方面
从顺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转变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求的新阶段。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注重改革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和思路的总体设计,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制度建设和创新成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2.在改革的重点方面
从适应供给约束型教育发展,以增加教育资源、扩充教育机会要求为主,逐步进入需求导向型的教育发展新阶段,更加注重满足教育公平、质量和多样化需求。
3.在改革的动力方面
从各利益相关方普遍在改革中得到实惠的阶段,进入对既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攻坚阶段。
解决长期束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校关系,增强学校活力,规范教育秩序,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
4.在改革的路径方面
从以自上而下的路径为主的阶段,进入上下互动、社会参与改革的阶段。
地方和基层的改革经验可能成为教育体制改革新的生长点。
三、推进策略
1.综合配套,总体设计
组织协调政府教育、财政、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方案进行总体设计,确定总体目标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确部门职能,分工协作、各尽其责,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2.分区推进,分步实施
按照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条件,制定分区、分步实施规划,不强求一个进度、一种模式,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进改革创新。
不同区域、城市和农村地区改革的进度和重点要有所区别。
要注重激发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以点带面,试验先行
改革目标的确定和改革模式的选择,都要经过试点试验,积累经验、逐步推进,成熟一批、推动一批。
设立综合或单项改革试验区(点),系统地研究和总结经验,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单位有计划地推动实施。
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在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中,有几个关系是需要处理的:政府、学校、市场。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是教育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体制改革上,我们既不能选择纯粹的市场,也不能选择纯粹的政府,而是两者相互作用,避免政府与市场的内在缺陷, 避免政府和市场缺位和越位。
参考文献:
[1]刘立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现状与对策[J].商情,2010.
[2]朱悦龙.教育市场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刍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
[3]熊志翔.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