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模拟卷(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模拟卷(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D C B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D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A 两次解析: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中O2含量表示为:肺泡气>
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静脉滴注治疗扁桃体炎,其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分支动脉→患处,药物需经心脏两次才能到达扁桃体。
17.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小题1:距离地球约40亿光年,故判断位于银河系。
小题2:结合材料反映,该类地行星的温度太高,可能是由于距离恒星太近,故无法形成生命。
18. (1)R(NO3)x R(SO4) X/2(2)+(M-N)/14 或+(2M-N)/28
解析:设该元素为R,该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相对原子质量为a;
(1)若x为奇数时,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x,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x,据题意得:a+62x=M,2a+96x=N;解得:x=+ (2M-N)/28
(2)若x为偶数时,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x,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 X/2据题意有:a+62x=M,a+96×X/2=N 解得:x=+ (M-N/14)
20. 根据图中的“起点”可知,反应前溶液的pH<7,呈酸性,所以甲是盐酸,乙是氢氧化钠
溶液;随着乙的增加,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至C点,pH=7,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再继续加入乙,乙过量,溶液呈碱性。
答案(1)盐酸(2)氢氧化钠溶液(3)c点表示两溶液恰好中和,c点的pH为7(4)反应前溶液的pH小于7,随着乙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增大
21. (1)加速、3.5 (2)0 解析:(1)AB段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做加速运
动;小车在0~2s通过的路程是6m,小车在2~4s通过的路程是8m,所以总路程是14m,时间为4s,所以平均速度:14m/4s="2.5" m/s;(2)在CD段,小车减速行驶,方向向右,所以小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在BC段物体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22. 6.0×10-4 、 1.5×103;
解析:∵金属筒漂浮在水面上,∴金属筒受到水的浮力:F浮=G=4.0N,
∵F浮=ρ水gv排,∴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 ="4.0N" /1.0×103kg/m3×10N/kg
=4×10-4m3,由题知,金属筒有1 /3 的体积露出水面,∴v排="2" /3 v=4×10-4m3,∴金属筒的容积:v=6×10-4m3;在筒内装入100cm3的某种液体后,排开水的体积:v排′="11" /12 v="11" /12 ×6×10-4m3=5.5×10-4m3;受到水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5×10-4m3=5.5N,金属筒和液体的总重:G=4.0N+ρ液gv液,∵金属筒漂浮,∴F浮′=G=4.0N+ρ液gv液,即:5.5N=4.0N+ρ液×10N/kg×100×10-6m3,解得:ρ液=1.5×103kg/m3
23.(1)电路图可知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灯泡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电压2.5V,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串联的各分电压之和可得:滑动变阻器电压为
U滑=U﹣U L额=4.5V﹣2.5V=2V,由图2可知:U滑=2V时,I=0.2A,
则额定功率P L额=U L额I=2.5V×0.2A=0.5W;
(2)为使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3V,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串联的各分电压之和可得:滑动变阻器分得最小电压U滑最小=U﹣U L最大=4.5V﹣3V=1.5V,
由图2可知:U滑=1.5V时,I最大=0.22A,根据欧姆定律得:
其阻值为R滑最小=U滑最小/I最大=1.5V/0.22A≈6.8Ω;
故答案为:0.5; 6.8。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4. ⑴ 2与3 。
⑵下落的高度、地面材料
解析:要验证“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必须在除下落高度外的其他变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研究,故选2、3。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只有在下落的高度、地面材料不同时,反弹的高度不同。
25. (1)温度(2)D(3)种子的数量太少
解析(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变量为温度(高、低)。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变量为湿度(水分),以潮湿作对照。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种子数量太少,使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增加。
26. ⑴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
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2)①防止稀盐酸过量②使反应充分③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⑷解: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跟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 +2HCl === 2NaCl + H2O+CO2↑
106 73 44
X y×10% 2.2g
NaOH + HCl ===NaCl + H2O+
40 36.5
8g M×10% 40g/8g=36.5/M×10% M=73g
27. (1)开路
(2)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变小,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变小,电灯两端电压增大
(3)C
注意:电路中总功率变小,电压不变,根据R=U2/P,R总变小,则灯两端的电压变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28-31题每题6分,第32、33小题各8分,第34题10
分,共50分)
28.(1)含碳元素:有机物(2)总原子数:19+15+4+1+1+2=42
(3)19×12+15×1+4×14+19×1+32×1+16×2=382 故答案为:有机物、42、382
29. (1)本小题考查对照实验的确定。
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我们要研究的条件为实
验的变量,分析题目可知应为①和③。
(2)本小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
不变蓝的试管说明淀粉已被全部分解,变蓝的试管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或没有全部分解。
放置在
37 ℃的水中是模仿口腔中的温度,为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提供适宜的温度。
(3)充分搅拌
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
(4)①和②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
(每空1分,共6分)
30. (1)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形成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析资料:藻类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没有提到的是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流动。
答案(1)海洋(2)分解者物质(3)太阳光生产递减(各1分)
31. (1)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力
F=G=mg=3×104千克×10牛/千克=3×105牛(1分)
根据p=F/S 压路机与路面的接触面积S=F/p=3×105牛/(2×105帕)=1.5米2(1分)(2)发动机所做的功W=Pt=1.2×105瓦×500秒=6×107焦(2分)
(3)根据P=Fv 压路机的牵引力F=P/v=1.2×105瓦/4米/秒=3×104牛(1分)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压路机受到的阻力f=F=3×104牛(1分)
32. (1)甲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可知他的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5
A,可计算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3.5 V,电源电压为6 V.乙同学的灯泡正常工作时比甲亮,说明他的额定功率较大,故额定电压也较大,而当前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因此乙同学误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2分)
U额乙=U-U滑=6 V-2.2 V=3.8 V,(1分)
P额乙=U额乙I额乙=3.8 V×0.35 A=1.33 W(2分)
答案(1)如图所示
(2)0.875 W (3)1.33 W
3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 g
+60 g+5.4 g-163.2g=2.2g;(2)根据完全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由碳酸钠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根据完全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即可。
答案(1)2.2 (2分)(2)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与100 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5.4 g×3+100 g+60 g-169.6 g=
6.6 g (1分)
设前三次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6.6 g (1分)
106 44=
x
6.6 g x=15.9 g (1分)
73
44=
y
6.6 g y=10.95 g (1分)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9 g
5.4 g×3
×100%=98.1% (2分)答:略。
34. (1)吸管漂浮,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均为它的重力:即F浮=G排=G=mg
=0.0 024 kg×10 N/kg=0.024 N;
(3)为了提高精确度,在相同条件下,必须增大吸管浸入水中的长度,以提高其灵敏
度,用较细的吸管或增大吸管重均可达到这一目的。
答案(1)0.0240.024 (2)不变下方
(3)选用更细的吸管(或增加自重)(各2分共10分)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