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 丁香结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 丁香结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____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
(3)用“________”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答案】(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主要运用了“总-分”方法的手法,结合短文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即可。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
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
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
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
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
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
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________。
迅速: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答案】(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2)跳、扛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奉命: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迅速:很快。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跳、扛。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文中的排比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
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
(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
(7)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
(8)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9)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1)景;人
(2)文中写出草原的绿。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天际、绿毯、绿色、渲染。
(4)广阔无边的大草原;羊群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景物引起的。
(6)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7)都是描写的绿色景物。
(8)既|又|既|又
(9)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的。
本文形容草原的无边无际,非常广阔。
【解析】分析:这一自然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
点评: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
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课外阅读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________,长征是________,长征是________。
(2)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________余里,纵横________个省。
(3)军长征大约经历了________年的时间。
(4)写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5)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答案】(1)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2)二万;11
(3)1
(4)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5)长征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解析】【分析】这道题告诉了我们,长征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课文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5.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________”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1)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解析】【分析】(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⑴草原;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⑶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⑷B
【点评】(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__蓝天__白云__雪峰__森林__都倒映在湖水中__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__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__五花海__五彩池__呢__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辨字组词。
寨________ 候________ 沟________ 镜________
塞________ 猴________ 构________ 境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林深叶________ 人间仙________ ________情画意
异兽珍________ 行动敏________ ________无其事
白________腾空银花四________ 高低________落
色________斑斓五彩缤________ 清________见底
(3)给文中划线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每当天气晴朗时__蓝天__白云__雪峰__森林__都倒映在湖水中__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__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__五花海__五彩池__呢__
(4)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九寨沟
;时候
;水沟
;眼镜
;瓶塞
;猴子
;结构
;环境
(2)茂
;境
;诗
;禽
;捷
;若
;练
;溅
;错
;彩
;纷
;澈
(3),|、|、|、|,|,|。
|“|”、“|”|。
(4)本文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九寨沟、时候、水沟、眼镜、瓶塞、猴子、结构、环境。
(2)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这些词语有:林深叶茂、人间仙境、诗情画意、异兽珍禽、行动敏捷、若无其事、白练腾空、银花四溅、高低错落、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清澈见底。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故: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4)把握作者感情要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本文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3)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7.阅读下面一段话,再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明朗近义词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
愉快近义词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3)仿例写句子。
(最少写3句)
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空气清鲜)的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________的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________的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________的草原。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1)晴朗
;阴暗
;快乐
;忧愁
(2)四面都有小丘……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流人云际。
(3)天空明朗
;一望无际
;牛羊成群
(4)对草原和草原人民(蒙古族人民)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反义词。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如:四面都有小丘……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流人云际。
(3)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4)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仿写答案丰富多彩,要做到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8.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矗立________ 陆续________
B.找反义词:平静________ 停止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文中“抢前一步”“夺过”等画线的动词体现出________。
文中“眺望”“回头望望”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________。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画线字的意思是()
A. 用掉
B. 模糊不清
C. 样子或形状像花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C.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答案】(1)屹立;相继;激动;继续
(2)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
;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
(5)A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矗立:高耸直立。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平静:心情平和安静。
停止:停下来,不再进行。
(2)把“石头”比作“雹子”是比喻。
(3)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B、C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屹立、相继、激动、继续
(2)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5)A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体会词义,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习作作文
9.你送过爸爸、妈妈或别的什么人礼物吗?你有过突然收到礼物的惊喜吗?同学们,“礼物”的种类可多了:它可以是用钱购买的物品,也可以是帮爸爸妈妈做的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还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张贺卡、一个微笑、一次好的表现,一次表扬,一张高分的试卷等等。
下面就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赠送”或“接收”礼物时人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等,要写出真情实感。
题目可以另拟。
【答案】略
10.题目:感谢________
要求: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父母”“那次比赛”“老师鼓励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那次难忘的阅读经历”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答案】略
11.题目:,我想和你聊聊天
当今社会,聊天的方式和对象很多。
请你选择一个聊天对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一个主题,充分发挥想象,掏出自己的真心话,400字以上。
【答案】【参考例文】
妈妈,我想和你聊聊天
妈妈我想和你聊聊天,想和你说说心里话。
我4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睡一个大床,睡在一个大大的屋子里,记得第一天的时候爸爸陪我一个小时,第二天的时候陪40分钟,第三天的时候陪30分钟,第四天……我就开始自己一个人睡了,我虽然也知道我长大了就得自己睡了,可是你知道吗?我一个人睡的时候我很孤单,也很害怕……直到我睡着了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可是弟弟一直跟你睡,直到上了小学,都6岁了才开始自己睡,你虽然一直表扬我很懂事,知道照顾弟弟,可是你知道吗?我也多想让弟弟也早点自己睡,这样我就不会觉得你对弟弟特别亲了。
放学回到家,我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得写你布置的作业,可是弟弟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开始玩了,更可气的是弟弟的老师还经常不布置作业,真无奈,我也好想不写作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