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6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阳中学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必修一、二)2014-6-3
一.选择题(40题×1.5分=60分)
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

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应“实事”而“求是”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C.历史可以任意评说
D.历史是史学记录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有:①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②专制皇权不断强化③地方
管理制度不断被创新发展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A.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3、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
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
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其中
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
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立宪的统一
7、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8、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
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9、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
一次重要会议。

其依据是①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提出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从军
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④事实上确立了毛泽
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④
1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

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
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
D.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12、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第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
有140人刻写的,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敌人的妙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控制
D.是一出民主的闹剧
13、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

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1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
15、《世界文明史》认为,美国民主之说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可以佐证以上论点的史实有:①美国民主吸收了英国的议会制民主传统②美国民主吸收了法国的共和制政体③美国民主实践了霍布斯和洛克的启蒙思想④美国民主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16、《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

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17、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

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

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该事件对法国政治的影响是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8、“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
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19、“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

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

”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胜利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20、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
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21、以下流行语说明的是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

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天下之盛,扬为首”②“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③“苏湖熟,天下足”④“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下一轮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⑤“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②④
22.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谈到:“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已有计划经济 B.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C.朝贡贸易提高经济效益
D.官营专卖阻碍经济发展
23、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贩布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得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①②③④
24、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
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
26、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
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27、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危机,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28、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

高田低田足灌沃。

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

”该工具是
A B C D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
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这表明李鸿章
A. 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31、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杀死丝厂工人。

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
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机器。

”这说明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歧视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③清政府重视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2.1868年,我国烟叶出口量为737担,1894年增至113 000担。

这表明
A.我国烟叶产量增加很快
B.我国出口产值增加很慢
C.农产品商品化速度加快
D.我国外贸处于出超地位
33.晚清以来,我国的近代工业集中于东部地区。

抗战时期,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克服重重险阻西迁至西南大后方。

这一举动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
B.保存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
C.粉碎了日本经济掠夺的企图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格局
34.
B.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我国国民经济困难使第二、三套人民币面值较小
35.下面是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以下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36. 1917年《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一文中,列宁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
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食垄断”的思想在后来的政策中体现为“粮食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完全是出于战时的需要,早在战前就有这种想法
C.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照搬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
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8.下图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组数据,对图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图数据是美国财政赤字变化的情况②1933年数额最大主要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的③1933-1937年数字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新政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④1940年数额相对下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②③
39.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
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
40.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①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东阳中学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必修一、二)答题卷
一、选择题
请答在机读卡上
二、主观题(41题18分、42题22分,共40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

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一方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

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

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且安全与劳动工作。

(八)调整金融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年)材料二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值,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为237亿元,而1936年为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

农业方面,1936年,中国的农业,除了川、豫、粤三省受灾外,全国均获丰收,据中国银行估计,1936年重要的各省农业收成的总价值达法币56亿元,较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即几乎增加了45%。

工业方面,1936年,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0万元,增加了11.1%。

商业方面,1936年同1935年相比,国内贸易总副润增加了6.4%,实际增长额1.6亿元。

一一商编自李家智《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41.(1)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二者政策的相似之处。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6分)
43.(22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既是该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世界整体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航海条例》是英国明确意图取代荷兰称霸海洋的开端。

l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动荡,……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政治最自由的国度。

原来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成为英国国王以后,跟英国商人和金融业者联盟,很快模仿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英国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在1708年改组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英格兰银行和新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从荷兰手里夺得海上霸权和海上贸易的两个支柱。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称霸海洋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实施该政策的经济因素。

(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简析其原因。

(6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6分)
东阳中学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必修一、二)2014-6-3
1.ABDAD 6.ACADA 11.DACAA 16.CABBC
21.DBCBB 26.BACBD 31.ACBBD BDCCB
41.(1)理由:第一次用宪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

(2分)
转变:从主张变法维新(或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

(2分)
说明: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历史的变化。

(2分)
42.(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基本
实现了全国统一。

(6分)
(2)相似: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调整劳资关系;国家干预经济。

(3分)
(3)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6分)
42 (1)原因: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执行《航海条例》。

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立国家银行。

改组东印度公司。

(4分)
(2)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分)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1分)英国亟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分)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分)(若答重商主义不符合时代要求也可给1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分)
(3)特点: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贸易格局。

(2分)走向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

(2分)
原因: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引发的经济秩序混乱的教训。

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整体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任写两点得2分)
(4)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分)意义: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分,要求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