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
1.(5分)(1)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是:首先将,接着调节使天平平衡.
【答案】(1)ml;2ml;偏大;(2)游码置于标尺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
【解析】(1)量筒上部的“ml”说明它是以ml为单位的,此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相平,按图示方法读数,读出的值偏大;
(2)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先把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考点】量筒和天平的使用
2.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C.人深呼吸一次.
D.中学生跑完50 m的时间.
【答案】B
【解析】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的时间约0.2s到0.4s;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人深呼吸一次要2s至3s;中学生跑完50 m的时间要10s左右,所以B 正确。
【考点】时间的估算
3.单位换算:12m= nm ; 108km/h= m/s。
【答案】1.2×1010 30
【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
∵1m=109nm,∴12m=12×109m=1.2×1010m;∵1km/h=m/s,∴108km/h=108×m/s=30m/s。
【考点】单位换算
4.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c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4m/s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
【答案】B
【解析】人的正常体温是37℃,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cm,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1.2 m/s,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不合题意;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cm 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4m/s 不合题意;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不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2m/s B.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s C.人的正常体温为42℃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答案】A
【解析】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2m/s ;B.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min
C.人的正常体温为37℃;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所以A是正确的。
6.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⑴小东同学的身高约为1.65 ;⑵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 ;
换算单位:2m/s= km/h 36km/h= m/s
【答案】m、cm、7.2、10
【解析】根据我们生活常识,也可以实际测量可以得出⑴小东同学的身高约为1.65m
;⑵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
根据1m/s=3.6Km/h.可以得出2m/s=7.2km/h,36km/h=10m/s。
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零开始,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物体长度为1.71cm;
故答案为:1mm;1.71.
8.下列关于生活中的一些估计值,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我国北方最冷的时候温度可能达到-40℃
C.正常人的心跳频率约为70Hz
D.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0cm
【答案】B
【解析】首先A选项,声音是不能再真空中传播的,C选项70HZ代表的是每秒70次这是不符合常识的,人的心跳一般为每分钟60—90次跳动。
D选项中的1600厘米换成米是16米。
与现实不符合。
所以答案选B
9.生活中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小明的鞋长为58cm B.人从一楼步行到三楼的时间约16s
C.洗澡水的温度为80℃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答案】B
【解析】A、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在25cm左右,鞋子的长度与此差不多,比58cm要小很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三层楼的高度接近10m,爬楼的速度在0.6m/s左右,所用时间大
约为t=S/v=10m/0.6m/s≈16.7s.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体温在37℃,洗澡水的温度可以比体温略高,但不会达到8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比20m/s小得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
【答案】C
【解析】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测量时测量工具或者读数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选
C
12.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知刻度尺分度值
是,硬币的直径是 cm。
【答案】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50cm处
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物体长度=3.76cm-1.50cm=2.26cm.
故答案为:1mm;2.26.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读数时要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它测量工具对这一点没有特殊的要求,能正确读出示数就可以.
1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答案】刻度尺、米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有:米尺、钢卷尺、软尺塑料直尺、游标卡尺等;(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的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和纳米等.
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故答案为:刻度尺;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和长度的单位,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4.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是80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2 。
【答案】cm dm cm
【解析】分析:长度的单位有km、m、dm、cm、mm、μm、nm.根据生活经验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1)课桌的高度是80cm.如果是80m,太高了,如果是80mm太矮了,只有80cm 最合适.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dm.如果是1.85m,太宽了,如果是1.85cm太窄了,只有1.85dm 最合适.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cm,如果是2mm则太小了.
故答案为:(1)cm;(2)dm;(3)cm.
点评:根据生活经验能对长度、质量进行估测.
15.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6×104μm的是()
A.课桌长度B.物理课本的厚度
C.墨水瓶的高度D.铅笔芯的直径
【答案】C
【解析】6×104μm=6cm,比较接近这个长度的是墨水瓶的高度,选C
16.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比赛项目中,使用的乒乓球都改用“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原来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μm B.2mm C.2cm D.2dm
【答案】B
【解析】使用的乒乓球都改用“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原来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2mm,选B
17..下列有关测量的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间的差异.
B.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使测量中没有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中的误差.
D.误差不可避免,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答案】c
【解析】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中的误差,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减小,故应该选C
1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同学使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情况,其中________是正确
的.
【答案】乙
【解析】图示是甲、乙两位同学使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情况,甲没有将刻度紧贴被测物体,所以乙的比较正确;
故答案为:乙.
19.如图,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答案】1 mm 3.70 cm
【解析】略
20.如图,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答案】 1 mm 3.70 cm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零开始,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2.00cm,物体长度为5.70-2.00=3.70cm;
故答案为:1mm;3.70.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