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例2】 (2010·西安一模)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⑴区别(含义) ①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⑵联系(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⑵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的内容为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⑶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和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第一课时
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⑴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第一,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第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第四,唯心史观 (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用唯心主义观点观察和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A
考点5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②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第一,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第二,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注意:P12.荀子,王夫之等人的观点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知识拓展: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有) (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轮复习框架
一、考点导航 二、考点梳理(一定补充、拓展讲解) 三、考点整合(不一定每节课都有) 四、考点测评(整合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模拟题、预测题) 五、课后作业
要求:默默无闻、甘于寂寞、埋头乐读
一轮复习基础为王 考点梳理点点过关 知识拓展要求到位 讲练结合课堂效率 课后该背必不可少 练习训练知道方向
(2010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C
(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B\C可用排除法,他们本身说法都是错的。D正确。“蛟龙”潜水器的功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世界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011届江西六校联考)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解析]“命由天定”和“人定胜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由此导致人在困难面前产生不同的态度,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绝对。C项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考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的关系:
【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人都有,不学哲学也有,所以不选②项。哲学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不科学的世界观和不科学的方法论,如唯心主义哲学,故④不选。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生活中之所以有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因为( ) A.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总是相互矛盾的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方法论 C.有些人有世界观,而另外一些人没有世界观 D.不懂哲学的人,他的态度一定很消极
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进步性:①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⑤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⑥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考点6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命题可能趋向—选择题) 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⑵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问题;哲学则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揭示的规律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回答的是整个世界中共同存在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⑵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典例:人类对太空、月球、火星;对深海的认识(蛟龙号);对地震的认识.......
批驳不可知论最根本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25. (2011·山东)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5759.39米,有利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找出P8哪些是世界观; 哪些是方法论
考点测评
(2010江苏)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此请回答23~24题。 24.“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
(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测评
(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考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他们是根本对立的两大哲学派别
考点 测评 3
C
考点整合
考点1、2就是明确几对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课时
考点3: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2013届总复习——哲学 第一讲: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考点导航 ⑴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⑶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⑷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⑸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答案]A [解析]休谟强调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即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故选A。
⑵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他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注意:这两者的区别;注意P13.王守仁,贝克莱,朱熹,老子,孔子、黑格尔等人的观点
知识拓展
客观实在 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物质
客观存在
物质现象
精神现象、客观精神(上帝、神、佛祖、理念、绝对精神)
考点测评4
(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