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第五章练习题:一元一次方程(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数学第五章练习题:一元一次方程(附
解析)
我们经常听见如此的问题:你的数学如何那么好啊?教教我诀窍吧?事实上学习这门课没有什么窍门。
只要你多练习总会有收成的,期望这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练习题,能够关心到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程3x+6=0的解的相反数是()
A.2
B.-2
C.3
D.-3
2.若2x+1=8,则4x+1的值为()
A.15
B.16
C.17
D.19
3.某同学解方程5x-1=□x+3时,把□处数字看错得x=- ,他把□处看成了()
A.3
B.-9
C.8
D.-8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方程3x+1=x的解为.
5.若代数式3x+7的值为-2,则x=.
6.(2021潜江中考)学校举行大伙儿唱大伙儿跳文艺汇演,设置了唱歌与舞蹈两类节目,全校师生一共表演了30个节目,其中唱歌类节目比舞蹈类节目的3倍少2个,则全校师生表演的唱歌类节目有个.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解下列方程.
(1)2x+3=x-1.(2)2t-4=3t+5.
8.(8分)(2021雅安中考)用一根绳子绕一个圆柱形油桶,若围绕油桶3周,则绳子还多4尺;若围绕油桶4周,则绳子又少了3尺.这根绳子有多长?围绕油桶一周需要多少尺?
【拓展延伸】
9.(10分)先看例子,再解类似的题目.
例:解方程|x|+1=3.
方法一:当x0 时,原方程化为x+1=3,解方程,得x=2;当x0时,原方程化为-x+1=3,解方程,得x=-2,因此方程|x|+1=3的解是x=2或x=-2.
方法二:移项,得|x|=3-1,合并同类项,得|x|=2,由绝对值的意义知x=2,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2 或x =-2.
问题:用你发觉的规律解方程:2|x|-3=5.(用两种方法解)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方程3x+6=0移项得3x=-6,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2;
则-2的相反数是2.
2.【解析】选A.由方程2x+1=8得x= ,
把x的值代入4x+1得15.
3.【解析】选C.把x=- 代入5x-1=□x+3,
得:- -1=- □+3,
解得:□=8.
4.【解析】原方程移项,得3x-x=-1,
合并同类项,得2x=-1,
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
答案:x=-
5.【解析】因为代数式3x+7的值为-2,
因此3x+7=-2,
移项,得3x=-2-7,
合并同类项,得3x=-9,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3.
答案:-3
6 .【解析】设舞蹈类节目有x个,则3x-2+x=30,解得x=8,因此3x-2=22.
答案:22
7.【解析】(1)移项,得2x-x=-1-3.
合并同类项,得x=-4.
(2)移项得:2t-3t= 5+4.
合并同类项,得-t=9.
方程两边同除以-1,得: t=-9.
【归纳整合】若方程中左右两边的系数有一定的关系,可先依照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将系数进行化简,可使方程变得简单,更容易解方程.因此,解题之前要先认真观看方程的特点,再进行解答.
8.【解析】设围绕油桶一周需要x尺,
依照题意,得3x+4=4x-3,
解得x=7,因此3x+4=25.
答:这根绳子25尺,围绕油桶一周需要7尺.
9.【解析】方法一:当x0时,原方程化为2x-3=5,解得x=4;
当x0时,原方程化为-2x-3=5,解得x=-4,即原方程的解为x=4或x=-4.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方法二:移项,得2|x|=8,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4,因此x=4,即原方程的解为x=4或x=-4.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
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为大伙儿举荐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练习题的内容,还中意吗?相信大伙儿都会认真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