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车视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长度及方向
测量断链
直线 交点 计算方位角
增减
备
第二缓和
长度
间距
桩
或计算方向
长度
注
曲线起点
号
(m) (m)
角
(m)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8º44′00.0″
K0+395.939
K0+644.406
K0+892.873
395.939 652.716 174º19′25.0″
K3+203.995
K3+243.995
K3+269.720
K3+295.444
K3+335.444 325.556 521.546 74º31′29.0″
K3+684.048
K3+801.458
K3+918.868
348.604 534.859 96º56′54.0″
460.304 579.239
(2)会车视距 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 发现并同时采取措施时起,到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 短距离。
(3)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 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 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3. 目高与物高
(1)目高 是指驾驶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规定 以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1.反应距离
反应距离是指当驾驶员发现前方的障碍物,经过
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
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S1
V 3.6
t
式中:t―――反应时间,取t=1.2s。
2 . 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
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S2
V2
254
2.超车视距的构成: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加速行驶距离S1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
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
S1:
S1
V0 3.6
t
1
1 2
at12
式中:V。——被超汽车的速度(km/h);
t1——加速时间(s);2.9~4.5s a——平均加速度(m/s2)。
交 点 号 1
起点
2 3 4 5 6 7 8
终点
交 点 号
1
起点 2 3 4 5 6 7 8
终点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表 3-14
交点坐标
X
Y
交点桩号
转角值
半径
缓和曲 线长度
曲线要素值
切线 长度
曲线 长度
外距
校正 值
2
3
4
5
6
7
8
9
10
11
41808.204
90033.595
K0+000.000
41317.589
40441.519
91219.007
K1+923.562
左 34º32′06.0″
150.00
40.000
66.753
130.412 7.545
3.094
40520.204
91796.474
K2+503.273
右 78º53′21.0″
200.000
45.000
187.380
320.375 59.533
全超车视距为: S超=S1+S2+S3+S4
•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3 S2
S'4
加速 S1
超车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对向汽车行驶时间大致为t2的2/3 ,
S'4
2 3
t
2
Vd 3.6
折减的超车视距: S超=S1+S2+S3+S'4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S超
2 3
S
2
S3
S
' 4
以上四个距离之和是比较理想的全超车过程,其 距离较长。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点感到很难实现。
因此,应将计算结果减小以便实际能够接受。 事实上,尾随在慢车后面的快车司机往往在未看到 前面的安全区段就已经开始了超车作业,如果进入对 向车道之后发现迎面有汽车开来而超车距离又不足时, 可返回自己的车道。
K0+997.435
K1+047.435
K1+147.985
K1+248.535
K1+298.535 104.562 523.850 116º46′43.0″
K1+856.809
K1+896.809
K1+922.015
K1+947.221
KHale Waihona Puke Baidu+987.221 558.274 787.538 82º14′27.0″
汽车专用公路
高速公路
一
二
表 3—12
一般公路
二
三
四
地形
平原 微丘
重丘
山岭
平原 山岭 平原 山岭 平原 山岭 平原 山岭 平原 山岭 微丘 重丘 微丘 重丘 微丘 重丘 微丘 重丘 微丘 重丘
停车视距 210 160 110 75 160 75 110 40 110 40 75 30 40 20
会车视距:
K2+315.893
K2+360.893
K2+476.081.
K2+591.268
K2+636.268 328.672 582.805 161º17′48.0″
K2+636.299
K2+676.269
K2+757.369
K2+838.439
K2+878.439
0.031
316.078 109º27′20.0″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2
V S 2 3.6 t2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3: S3=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S4:
S4
Vd 3.6
(t1
t2)
以上四个距离之和是比较理想的全超车过程, t2 =9.3~10.4s
二、 逐桩坐标表
高等级公路的线形指标高,表现在平面上是圆曲线 半径较大,缓和曲线较长,在测设和放线时需采用坐 标法,方能保证其测量精度。所以计算一份“逐桩坐 标表”是十分必要的。
桩号
K1+ 500. 00 K1+ 540. 00 K1+ 570. 00 K1+ 600. 00 K1+ 630. 33 K1+ 669. 00 K1+ 680. 00 K1+ 700. 00 K1+ 720. 00 K1+ 750. 00 K1+ 780. 00 K1+ 800. 00 K1+ 820. 00 K1+ 840. 00 ZH+ 856. 31 K1+ 870. 00 HY+ 896. 81 K1+ 900. 00 QZ+ 922. 01 K1+ 940. 00 YH+ 947. 00 K1+ 960. 00 K1+ 980. 00 HZ+ 987. 22 K2+ 000. 00 K2+ 010. 00 K2+ 030. 00 K2+ 050. 00 K2+ 070. 00 K2+ 100. 00 K2+ 120. 00
主要表格有: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线交点坐标 表(或含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中),逐桩坐标 表,路线固定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等。
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本表全面反映了路线的平面位置和路线平
面线形的各项指标,它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成果 之一。
只有在完成该表之后,才能据此计算“逐
桩坐标表”和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同时 在进行路线的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其它 构造物设计时,都要以本表的数据为根据。
为使高速公路上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通常采用200 米,150米,100米,50米等距离法,将标志放在右侧。
北京,中国
英国公路上最近采用路面划标线的办法,使车辆保持两个波距
为使高速公路上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通常采用200米,150米,100米,50 米等距离法,将标志放在右侧,英国最近采用路面划标线的办法,保持两个波距
54.385
40221.113
91898.700
K2+764.966
左 51º40′28.0″
224.130
40.000
128.667
242.140 25.224
15.194
40047.399
92390.466
K3+271.318
左 34º55′51.0″
150.000
40.000
67.323
131.449 7.715
故停车视距为
S停
S1
S2
S0
V ·t 3
KV 2
254 (
)
(3~5)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 t―――反应时间,取1.2s ;
―――路面与轮胎之间的附着系数,
一般按潮湿状态; ψ―――道路阻力系数。 K ―――制动系数,一般为1.2~1.4。
公路等级
各等级公路停车视距
为了超车时的安全,司机必须能看到前面有足 够长度的车流空隙,以便在相邻车道上没有出现对 向驶来的汽车之前,完成超车而不阻碍被超汽车的 行驶。
这种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3
S2
S'4
加速 S1
超车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3.197
40190.108
92905.941
K3+802.980
右 22º25′25.0″
600.000
0.000
118.932
234.820 11.674
3.044
40120.034
第一缓和曲 线起点
93480.920
第一缓和曲 线终点及圆
曲线起点
K4+379.175
曲线位置
曲线中点
第二缓和 曲线或圆 曲线终点
(l
l')
sin(
2
)
arctg{ l [1 l' (l')2 ]}
6RS l l
l' 1 (L S) 2
(3)曲线总长L<S:
h
Rs
(1 cos
2
2
)
l
sin(
2
)
S
L 2
sin
2
arctg l
6RS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完成路线平面设计以后,应立即绘制各种图纸和 表格。其中主要的图纸有:路线平面设计图,路线交 叉设计图,道路平面布置图等。
2
)
h
SL
h2
2
sin 2
h
h1
h2
Rs
(1
cos
2
)
S
L 2
sin
2
式中: L——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
L
180
Rs
•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h
Rs
(1
cos
2
)
(2)曲线总长L>S>L'
h
Rs
(1
cos
2
2
)
▪ 定义: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 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 停车视距构成: ▪①双方驾驶员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 ▪②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 ▪③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的规定值是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会车视距示意图
三、 超车视距
一、 基本概念
1.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看到汽 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 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刹车或绕避),避免相 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 它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车视距不足主要发生在下述几种场合:
(1)道路平面上的暗弯,即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和内 侧有障碍物的弯道,见图,a;
(2)纵断面上的凸型竖曲线,见图b;
(3)下穿式立体交叉的凹型竖曲线,见图c;
视距
必须保证通视的区域 ) 看不见的区域
)
看不见的区域 ) 图3-23 影响行车视距的地点
2.行车视距的分类
(1)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 物时起到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 2. 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
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 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 用停车视距,但
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3. 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里,提供一次满足超 车视距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于总长度的10%~30%, 并均匀布置。 4.高速、一级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三级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检 验相关路段。 5.积雪冰冻地区适当延长。
•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 计算:
• (1)L>S:
h
Rs
Rs
cos
2
Rs (1
cos )
2
180 S .
RS
Rs
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Rs
R
B 2
1.5
•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 (2)L<S:
h1
Rs
Rs
cos
2
Rs
(1
cos
•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 一.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 ①视距包络曲线法 • ②最大横净距法 (一)视距包络曲线
横净距
视距线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 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S
h
B A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弯道的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2)物高 是指路面上的物体至路面的垂直距离。 汽车底盘离地的最小高度一般为0.14~0.2m,故规 定物高为0.1m。
二、停车视距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 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 ▪ 2.停车视距构成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停车距离ST
安全距离
90464.099
K0+652.716
右 35º35¹25.0″
800.000
0.000
256.777
496.934 40.199
16.620
40796.308
90515.912
K1+159.946
左 57º32′52.0″
250.00
50.000
162.511
301.100 35.692
2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