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四五”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刻背景、核心要义和目标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十四五”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刻背景、核心要义和目标任务
文/郭占恒
新发展阶段的浙江必须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担负起“五大历史使命”,抓紧抓牢抓实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十三项战略抓手”
“十四五”规划虽说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具有常规性,但又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其一,在指导思想上,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其二,在发展阶段上,是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其三,在奋斗目标上,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其四,在世界格局上,是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其五,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是防控百年一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共12大部分、60条、2.1万字,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制定的,是引领浙江今后5年和1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

浙江“十四五”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
“十四五”既是过去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

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十三五”
时期的发展,浙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方面取得辉煌成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果,为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从2019年若干综合指标看:(1)浙江陆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09%,常住人口5850万,占全国的4.2%,地少人多,集聚人口的活力强;(2)经济总量62352亿元,占全国990865亿元的6.3%,居广东、江苏、山东之后,列全国第四位;(3)人均GDP 达到15601美元,比全国的10289美元高出5312美元;(4)财政总收入1226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90382亿元的6.4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7%;(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4∶42.6∶54.0,优于全国的7.1∶39.0∶53.9;(6)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99元,比全国的30733元高出19166元。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0182和29876元,分别比全国的42359元和16021元高出17823元和13855元。

从现代化进程的“五化”指标看:(1)工业化:“两化
融合”不断深化,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的25.7%。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8.2%,工业结构继续由生产鞋子、
袜子、矿泉水向生产汽车、装备、工业机器人提升;(2)城市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0%,比全国的60.6%高出9.4个百分点;(3)信息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3.3%,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229亿元,占GDP总量的10%。

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不断释放,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已建成交付5G基站超过5.5万个,农村实现4G网络和光纤网络行政村全覆盖;(4)市场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跑零次可办比例达97.4%,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开展,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配置高效化,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突破740万户;(5)国际化: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等国际活动,前四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4%,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累计达677亿美元。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出口26846.9亿元。

同时,在“两山”理念引领践行下,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地越来越绿,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越来越高。

从2020年极不平凡的一年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两手硬、两战赢”,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64613亿元,增长3.6%。

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发展胜利收官,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十四五”发展面临“三个百年”大变局的深刻背景
从宏观背景看,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浙江“十四五”发展面临“三个百年”大变局。

在这三大变局的历史坐标下,浙江需找准自己的方位和应对之策,抢抓机遇,化危为机,下好先手棋,争创新优势。

从全球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一个月后的2018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应邀
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发表题为《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

其中提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个世界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

世界百年大变局将导致以下五大变化:一是世界经济中心之变,全球经济、贸易重心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欧美向亚洲地区转移,由此带动全球市场重构和新兴城市的崛起。

二是世界政治格局之变,大国间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地区冲突频发,“美国优先论”使原有以大国协调为重要支撑的国际政治秩序面临挑战。

三是全球化进程之变,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逆全球化和顺全球化大博弈。

四是科技与产业之变,以5G技术、量子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快速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是全球治理之变,一方面治理客体越来越复杂,需要各国特别是大国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美国不断“退群”和搞“小圈子”,为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机遇。

从人与自然关系看,人类正经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自2019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在全球大爆发大流行。

目前,欧美等许多国家正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的严重冲击。

我国也处于“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时期。

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把握好。

其一,必须充分认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

2020年入冬以来,在欧美等国家发生的“第二波”疫情已超过不少专家最悲观的预期。

这场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诸如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大规模聚会和国际交往或将成为常态,非接触性的在线经济、在线会议、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或将成为常态,人类与病毒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抗争或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其二,控制疫情是一个国家组织动员、社会治理、医疗保障、经济实力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取得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根据2020年10月IMF(国际货币基金)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5.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3.3%,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浙江是各省区中表现比较出色的省份,比全国高出1.3百分点。

从国内历史坐标看,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很快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又根据实际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即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再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与文章中谈到“两个一百年”有100多次,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央《建议》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五年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就是着眼于五年规划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阶段目标的衔接,也表明了“十四五”规划的特殊意义。

面对“三个百年”大变局的深刻背景,我们应以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善于在危机中育先
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把握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努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这“三大陷阱”,赢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浙江“十四五”发展的核心要义和主题主线把握省委《建议》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握核心要义和主题主线。

省委《建议》提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高度概括了浙江“十四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和奋斗目标,是浙江“十四五”发展的核心要义。

新一届省委明确浙江省委工作的主题主线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省委《建议》的最大亮点,就是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题主线展开的。

如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条的标题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在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中,都凸显了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指导,形成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最后第十二部分的标题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为加快现代化和“重要窗口”建设而努力奋斗。

最后一句话是奋力夺取高水平现代化和“重要窗口”建设新胜利!
这样安排,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发展精心绘制的宏伟蓝图和对浙江工作的最新要求,彰显了浙江“十四五”规划的最大特色。

2003年7月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为浙江开辟了一条光明正确、行稳致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2020年3月29日-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浙江考察时,又对浙江提出了“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要求。

尤为重要的是,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对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作出超前谋划和部署。

提出要紧扣2023年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研究构建深化“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进一步打开科学思想转化为真理力量的通道、战略构想转化为战术方法的通道、精神旗帜转化为奋进动力的通道、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素材的通道,推动“八八战略”形成“理论付诸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再付诸实践”的迭代深化和螺旋上升。

由此开启了浙江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新要求的新篇章。

浙江“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历史使命和战略抓手
从主要目标看,包括远景目标和五年目标。

浙江“十四五”发展目标,紧密与中央确定的目标衔接并高于国家目标,以体现浙江发展的先行、引领和示范。

如提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这里的重点在“高水平”和“重要窗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现15年远景目标关键看前五年。

省委《建议》先提出到2025年目标,即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形成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这些都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目标,如第一个事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第二个事关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三个事关社会治理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四个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第五个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五大目标中,浙江的定位是“率先争创”。

接着,省委《建议》提出七方面具体目标。

(1)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量化指标是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8.5万亿元、13万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前列。

(2)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

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3)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4)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在人的现代化
方面走在前列。

(5)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6)努力打造省域现代治理先行示范区。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7)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量化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这七个方面目标的核心词是“走在前列”,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一再强调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

从历史使命看,突出“五个新”的使命担当。

省委全会指出,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对照坐标系、找准新方位。

新发展阶段的浙江必须担负起“五大历史使命”。

一是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新篇章。

二是展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成果,把“重要窗口”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拓展、深化。

三是展现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新担当,重点是实现“5个跃迁”,即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跃迁、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从服务大局向融入大局跃迁、从城乡协调向城乡融合跃迁、从局部场景向整体环境跃迁。

四是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努力实现“10个先行”,即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对外开放现代化先行、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公共服务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先行。

五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能力,把提高政治能力摆在首位,使各级干部真正面向现代化、适应现代化、引领现代化。

从战略抓手看,抓紧抓牢抓实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十三项战略抓手”。

即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着力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打造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法治建设成果;加快形成上下贯通、县乡一体的整体治理格局;高水平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率先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深入推进清廉浙江建设;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

这些战略抓手,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还将深化展开并落实到具体的产业项目和工作举措上。

(作者为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