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吉林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吉林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经济实力:吉林省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工业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转型升级压力大。
近年来,全省工业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拖累区域经济增长,加之消费增速放缓,2018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且不断下降。
2018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4.62亿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4位,同比增长4.5%,经济增速在各省行政地区排名倒数第2位,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2019年前三季度,随工业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及固定资产投资转为明显负增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5.01亿元,同比增长1.8%,经济增速下降至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末位,区域经济增长压力大。
但未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下,省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外部朝鲜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吉林省仍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省会长春市经济总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吉林市经济规模次之,其余各州市经济总量均相对较小。
与全省情况相一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各州市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近年来各州市投资增速波动较大。
2018年,各州市消费增速均不同程度下滑。
当年,除长春市经济增速为7.2%外,其余各州市经济增速均低于5%,其中辽源市经济增速仅为0.3%、省内排名垫
底。
2019年上半年度,各州市经济增速仍较低,除吉林市和通化市经济增速较2018年略微增长外,其余各州市经济增速均进一步下滑,其中长春市经济增速降幅较大,下降至0.5%;辽源市和白城市经济增速分别降至-0.8%和-4.2%,转为负增长,省内排名后两位。
整体看,吉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财政实力:吉林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较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较小,全
省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
近年来,全省财政收支缺口总体扩大,主要通过上年结余、债务收入等弥补。
2018年,主要受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增加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至1240.89亿元,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6位;同时得益于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全省财力增强,财政收入合计[1]同比增长3.5%至3936.4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2124.90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58.32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基金收入同比增长26.7%,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随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同比下降9.2%,同时基金支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45.8%,全省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上升。
未来,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下,吉林省获得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的可持续性仍可期,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
与全省情况相类似,吉林省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低,地方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
2018年,除长
春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高于50%外,其余各州市该比率均低于30%。
2017-2018年,除长春市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持续下降,近两年多数州市总体降幅较大。
同时,除长春市土地出让金规模较大外,其余各州市土地出让金规模均较小。
整体看,长春市财政实力在省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78.01亿元,土地出让金为264.92亿元,均保持较快增长;吉林市财政实力次之,2018年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3.5%至35.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略微下降但仍高于百亿元;其余各州市财政实力相对较弱,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60亿元,土地出让金均小于45亿元。
2019年上半年度,吉林省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减变动不一,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9.5%,四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9%,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增减变动幅度均低于5%。
2019年前三季度,长春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大幅增长97.2%至370.01亿元,其余各州市土地出让金规模均小于25亿元。
债务状况:2018年末,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明显增长,同比
增长16.2%至3711.66亿元,但债务规模在全国排名仍靠后,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5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同时,全省城投债存续规模相对较小,2019年9月末为1168.90亿元,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轻。
从下辖各州市债务情况看,长春市债务规模位居各州市首位,但得益于较强的经济、财政实力,债务
风险尚可控;吉林市整体债务规模次之,城投债存续企业带息债务规模远大于全市政府债务余额,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重;通化市、延边州[2]和辽源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重,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均超过其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倍;剩余的松原市、四平市、白山市和白城市2018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数据未获取,同时上述四市公开发债城投企业少或没有,债务负担情况不明。
一、吉林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吉林省经济实力分析
吉林省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工业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转型升级压力大。
近年来,全省工业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拖累区域经济增长,加之消费增速放缓,2018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且不断下降。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074.62亿元和10045.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8%,2019年前三季度吉林省经济增速下降至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末位,区域经济增长压力大。
但未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下,省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外部朝鲜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吉林省仍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东部,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门户与窗口。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吉林省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利用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推进农业
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此外,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发挥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增速受工业低迷等因素影响总体放缓至较低水平,2016年以来全省人口数量下降,目前全省经济实力处于省级行政地区中等偏下水平,但人均经济实力相对较强。
2018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4.6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7%,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增速排名各省级行政地区倒数第二位,低于全国水平2.1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同年末,吉林省常住人口为2704.06万人,占全国常住人口的1.94%,较上年末减少13.37万人。
2018年,吉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56万元,低于全国水平0.90万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14位;同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7.7:42.5:49.8,第二产业占比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