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模钳工、组立要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將上,下模座外圍用一般平銼,將毛邊及 菱角去除,再用砂紙拋光。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下模座正,背面敲楔塊長的孔倒R1,ψ12合銷孔 四周倒R1並拋光,主導柱孔圓周倒R1並拋光
模座背面落料孔四周導C0.5(正面不倒)。
將上,下模座正面用油石推平去除毛邊。 將上,下模座平面用煤油清洗乾淨,用氣槍吹乾 后,再次用酒精清洗乾淨。
剝板鉗工、組立要項
將剝板和下模合模(副導柱放入滾珠襯套內,剝 板平行放到下模座上)此時下模板和剝板應是 密合無間隙(材料區除外)。 將沖頭穿過剝板進下模刀口,檢查是否有干涉; 如有干涉現象需作處理,確認入塊尺寸和楔塊緊 度。 全部沖頭都能順利進入下模后,試切薄銅材 (0.05㎜)或薄紙,然后在實體顯微鏡下,觀察兩側 間隙。 將入塊修配或使用矽鋼片,將下模和沖頭間隙調 到最均勻狀況。
下模鉗工、組立要項
下模鉗工、組立要項
•將副導套從下模板 背部敲入到定位(要 注意直角度) 。 • 使用合梢定位下模 板與背板。 •將下模墊板和下模 使用M6螺絲結合 。 •放入墊塊(注意方向 性,不可有堵住下料 之情況) 。 • 放入下料刀口入塊 (檢查是否有崩角) 。
下模鉗工、組立要項
放入第一塊楔塊(先要確認直角面)用手壓入第二 塊楔塊,直到手無法壓入此時大約凸出模面2㎜(同 一框口件數多 時,高度可酌予加大)。 用銅鎚將楔塊敲平(完全敲入前,用未熱處理平鐵塊 將入塊敲平) 。 將活動件放入,再次確認活動件活動狀況。 將φ12合梢前端引導部伸出下墊板后,放到上模座 上,合梢對到模座合梢孔(孔內需先塗潤滑油)使用 M10螺絲,輕輕鎖住下模板,將合梢敲入,再將M10螺 絲鎖緊(如果是兩件式下模動作相同)
下模鉗工、組立要項
浮昇梢孔、合梢孔,上、下導角並拋光。 框口正面毛邊去除不倒角,背面倒0.2C 。 副導套孔,正面倒R1並拋光,背面倒R1.5並拋光 ψ12合梢正,背面倒R1並拋光。
扇形調整工站,偏擺調整工站正面框口出口處 倒R1並拋光。 背板,合梢孔倒R1並拋光。 敲楔塊孔,正面倒R1,下料孔不倒角。 將兩件板子內孔清洗乾淨。 活動件放入下模確認是否能活動,副導套凸緣 尺寸再確認。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先取出一導套周邊塗上LOT638,然后緩緩順時 針旋轉壓入,上下拉動5分鐘,缺氧膠均勻後,固定 主導套,此時導套約深進上模座面1㎜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取出對角導套,動作如上述,直到所有導套完成 在上模座上方放上20〜30㎏重物壓住。 經12hr以上.上模座組立完成。 在上,下模座前側刻上:模號、 料號、 PITCH DH 、料號×料寬,模座兩側刻上模號。
模具組立前檢查要項
檢查零件是否齊全 檢查沖子能否穿過剝板入塊 模板和契塊R角是否干涉 剝料板入塊使用ASP23 V-cut.扇形調整沖子使用V3
模座組立需準備之器具
工具:銼刀、 油石、 砂紙、 矽鋼片、 角尺 、 缺氧膠638、 酒精。
量具:槓桿量錶 ,塊規,游标卡尺.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將主導柱外表用煤油及酒精清洗乾淨后,用乾 淨布包紮好放入冷凍庫(8-12H)。
模具組立完成檢查要項
組立完成后檢查模面是否平整 。
活動件是否活動靈活 。 墊片廢料孔是否有堵住現象。 模座上模具刻字資料是否齊全 。 調整桿是否調到達位置。 調整桿和主導套或滾珠櫬套是否有干涉
模具組立異常及分析
•
剝料板與下模板不貼合 A.模板之間有異物 B.上下模之副導套裝錯 C.剝料板鑲件與下模有幹涉 D.剝料板鑲件沒有裝平 E.倒料板與剝板有幹涉 F.Biblioteka 板螺絲與剝板有幹涉 G.模板加工翹曲
上模鉗工、組立要項
沖子固定板正反面,ψ12合梢孔及副導套孔四周倒R1 並拋光。 框口用#400油石或鑽石銼刀將毛邊去除(不倒角) 模板兩平面使用#600〜#1000油石推平,去除毛頭 使用煤油及酒精將模面及內孔清洗乾淨 將模板放在兩平行塊上(背面朝上)
上模鉗工、組立要項
將副導套引導部輕輕放入孔內,ψ25鋼珠放在導 套內孔上用銅棒均勻敲入(注意垂直度)直到定 位為止
模具結構圖
主導套灌膠注意事項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將8~12支等高桿分別固定在上,下模座上(等高 桿的高度頇確認)。 蓋上上模座,將主導柱套清洗乾淨,放入上模座 主導套孔 。 在每個導套周邊四個方向,放入0.03~0.04mm 矽鋼片;保證每一個導套塞入矽鋼片后能轉動自 如。 用塊規檢查上,下模座距離,300mm以下<0.02; 450mm以下<0.03; 600mm以下<0.04
剝板鉗工、組立要項
剝板副導柱孔圓周倒0.5R並拋光。 剝料正面讓位導板處之稜角倒0.5R並拋光;導料 梢孔及導料梢BUSH孔圓周倒0.2R並拋光,入塊 框口用#400油石輕輕去除不導角。
剝板鉗工、組立要項
剝板背面,沖頭及入塊框口倒C0.5,讓位靠柵稜線倒C0.5。 剝板入塊正面讓位線板之稜線倒R0.5並拋光,背面沖頭 入口處四周要倒C0.2〜0.5,放導料梢BUSH孔倒C0.2〜 0.5並拋光,將入塊清洗乾淨試沖頭能否進剝板入塊。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將主導柱塗上少許機油,輕輕敲入下模座 導柱孔(要注意直角度,頇準備電燈及直角 規)。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1:影響主導套BUSH與模座黏結強度之因素: A.主導套BUSH外徑表面與模座內孔表面的光 潔度與清潔 B.主導套BUSH與模座內孔之間隙(以單邊 0.03—0.05MM為組最佳) C.缺氧膠在黏合時,應盡量避免產生氣泡 D.使用溫度(638膠在使用溫度50攝氏度以下, 其膠合強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溫度越高,缺氧膠 強度越低.) 2在灌膠之前用酒精將主導套外表面油污清潔乾 淨 3用拋光砂輪將模座主導套內孔表面之銹蹟及氧 化層清除,並用酒敬清洗
上模鉗工、組立要項
蓋上上模座,此時上墊板和模座應該是密合(蓋 入之前STOPPER先拆除) 用0.05㎜矽鋼片檢查ψ12合梢BUSH四周和孔璧 是否有干涉 檢查上,下模座間距離 (91.95㎜間距不得 超過91.98㎜)
上模鉗工、組立要項
ψ12合梢襯套內塞黏土后,外圍灌膠(LOT— 638)並使用0.05㎜矽鋼片,上、下拉動(擠出 空氣)灌膠才會完全填滿。 灌完膠12hr以後,拆卸之上墊板頇清乾淨,將 P14A(定位塊)及彈簧放入上模座。 將ψ12合梢輕敲入合梢襯套內,將上墊板固定 在上模座上。
剝板鉗工、組立要項
將剝板放在兩平行塊上,副導柱從背面輕輕敲入 (注意兩邊壓板槽)。 直到壓板槽面和剝板平面等高,將副導柱固定 。
導板鉗工、組立要項
導料板上面外圍稜線倒C0.2〜0.5,下面只去除毛邊即可, 進料方向入口要倒角並拋光,便於送料(擋料處不倒角)。 ψ4合梢孔四周倒C0.5並拋光,將合梢ψ4從線板上方敲 入,直到直線伸出線板約0.5為止,將多餘長度磨掉。 將導板和下模板鎖緊.
上模鉗工、組立要項
將沖頭夾持部放入模板框口,檢查沖頭取放是否順暢(沖 頭合完不要放入)。 將副導柱和沖子固定板接觸側,放入ψ19 Ο型環及滾珠 襯套(Ο型環可控制滾珠襯套高度) 。 將沖子固定板副導柱孔對著,滾珠襯套及副導柱,平行放 上(板子有沖頭要小心)直到沖子固定板和剝料背板密合。 將ψ12合梢敲入沖子固定板,蓋上墊板 。 將ψ12合梢襯套,(外圍切忌打粗)並套入ψ12合梢,使之 與P02板緊貼。
模具組立異常及分析
定位銷PIN套與上模座孔配合過緊 A.主導套灌膠時,主導套與導套孔之閒細沒有調整好. B.主導套灌膠時,主導柱與膝下模座之垂直度沒有校 驗. C.合銷孔尺寸有誤 整體合模時,閉模高度過大(大於91.98MM) A.成型衝頭與下模有乾涉 B.調整桿調整過量 C.SLIDE槽讓位不夠 D.固定P02板與 P01板時,沒有用合销定位.
沖模鉗工、組立要項
主 題
1. 2. 3. 4. 5. 6. 7. 8.
模具組立前檢查要項 模座組立需準備之器具 模座鉗工、組立要項 下模鉗工、組立要項 剝板鉗工、組立要項 上模鉗工、組立要項 模具組立完成檢查要項 模具組立異常及分析
模具組立前檢查要項
模板厚度(0.002),翹曲是否超差 (0.006/100mm)。 孔漏加工,讓位漏加工,加工不足之現象 。 螺絲孔深度及垂直度。 活動件活動性 。 確認模板孔位尺寸。 確認STOPPER尺寸(46.00± 0.005) 導料梢孔活動性,背部沉頭深度。 模板框口倒角和入塊配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