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练习(培优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C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C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
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
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
4.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
5.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6.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
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8.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液体凝固的图象是()
A.B. C.D.
9.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
10.“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估测值符合实际的是()
A.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min
B.百米冲刺后,人的心率约为60次/min
C.一根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0cm
D.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鸡蛋的温度约为3℃
1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1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1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
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
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
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14.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
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
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
1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
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霜会出现在罐身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6.(1)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测温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
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分别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_____℃,北京此时温度为______℃;
(2)北方的冬天,最低气温可低至-50℃,根据下表的数据可知,此时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当地的气温,原因是______。
物质凝固点/℃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1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
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_________。
18.放在衣橱中防虫用的樟脑丸,主要成份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75°C。
打开衣橱发现樟脑丸变小,满衣橱都是樟脑丸的气味。
“樟脑丸变小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升华 B.先熔化,再汽化
19.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
岩浆是多种成分
组成的液体,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___________(依次由高到低/相同/依次由低到高)。
20.如图所示,是我国科考队员科考测温时温度计的局部图,温度计指示的气温是
_____℃;该温度计分度值是_____℃。
三、解答题
21.质量相等的冰和水,用来冷却物体,那一种效果好,为什么?___________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100℃的开水烫伤,哪一种情况更严重?为什么?__________
22.小明和小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在加热的最初几分钟发现: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水不断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高,于是小明就得出结论:只要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就会升高,小亮不同意他的观点,并且只利用如图的装置,用实验证明了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小亮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23.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请分析说明加冰块使饮料变凉的原因.
24.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气温较高的世博园区内许多区域都安装了环保节能空调-喷雾降温装置,喷雾装置采用物理的方式,以水为原料,利用高压,将其以较高的速度输送到喷嘴,撞击喷嘴中的撞针后形成直径4微米左右的雾滴。
请简述此类喷雾降温的原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C
7.C
8.A
9.D
10.D
11.A
12.D
13.A
14.C
二、填空题
15.凝华外侧
16.热胀冷缩19-7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17.液化凝华熔化熔化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18.A室温低于樟脑丸熔点未能熔化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19.依次由高到低
20.﹣81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
态,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C
A.结冰是由液态凝固成固态,需要放出大量热量,故A错误;
B.露的形成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故C正确;
D.雪水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D
A.碎冰块受热面积大,受热更均匀,实验效果更好,所以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同时也要用碎冰做实验,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所以该物质是蜡烛,故B错误;
CD.由A图线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是晶体,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A
【分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5.C
解析:C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也加快了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降低了水分的温度,同时也减慢了水分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C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酒精蒸发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因为水蒸发时要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即有小水珠产生),说明降低温度可使气体发生液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所以其他条件相同时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C
A.蒸发和沸腾属于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B错误;
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正确;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一是液体的温度,而且沸腾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A
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解析:D
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棒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D
A.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A不符合实际;
B.平静状态下,人的心率约为75次/min,百米冲刺后人的心率比平静状态下的心率快得多,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根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5cm,故C不符合实际;
D.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1~8℃,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的温度在此范围内,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11.A
解析:A
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符合实际,比人的体温稍高一些,故A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25℃,故B不符合题意;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盐水的凝固点更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体温计的特殊设计及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玻璃管设计有缩口,所以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读数,这就意味着如果未经甩过,体温计的液泡遇到温度低的环境液柱不会下降,还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则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高一些,约为45℃符合实际,故A 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发烧时一般也不超过40℃,故B不符合题意;
C.睢宁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一般不超过40℃,故C不符合题意;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解析:C
AB.“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B错误;
CD.冰箱门的附近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热水瓶口出现的“白气”是由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凝华外侧
解析:凝华外侧
[1][2]放有干冰的铝罐的罐壁所结的霜是由于干冰在升华时吸热令铝罐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壁凝华成固态附在罐身的外侧形成的。
16.热胀冷缩19-7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解析:热胀冷缩19-7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玻璃泡内装有的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在玻璃管中的液柱高度就会发生变化。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19℃。
[3]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在零下,示数是-7℃。
(2)[4][5]当地的最低气温低至-50℃,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若选用水银温度计,水银会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117℃,低于当地的气温,所以不会凝固。
17.液化凝华熔化熔化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解析:液化凝华熔化熔化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1)[1][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
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
[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
(2)[4]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3)[5]合理即可,如: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
18.A室温低于樟脑丸熔点未能熔化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解析:A室温低于樟脑丸熔点,未能熔化,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1]“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发生升华,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所以满衣橱都是樟脑丸的气味,故应该选A。
[2]题中已经告知樟脑丸,主要成份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75°C,所以室温下樟脑丸不可能发生熔化,根据题中现象判断其发生升华。
19.依次由高到低
解析:依次由高到低
熔化时,固态变成液态,熔点越低,则熔化时需要的温度越低;根据题意,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距离越远则喷出的越早,即熔点越低,可知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由高到低。
20.﹣81
解析:﹣8 1
[1][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刻度线的下面,所以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8℃。
三、解答题
21.
用冰冷却效果好,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比水多一个吸热过程;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比水多一个放热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的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
(1)用冰冷却物体,冰吸收热量首先熔化成O℃的水,比用O℃的水直接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冰的冷却效果会好些;
(2)100℃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的人手会放出热量液化成100℃的水,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答:
用冰冷却效果好,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比水多一个吸热过程;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比水多一个放热的过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2.
见解析
根据题意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即可,所以小亮继续对水加热,至水开始沸腾,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1,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2,发现
t1=t2,说明水在吸热后温度没有升高,就可以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某个结论的正确与错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多做此类题来提高综合能力。
23.
见解析所示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通过热传递,饮料放热,所以变凉.
当冰块温度低于0℃,所以要吸热升温,则饮料放热降温;
当冰块温度达到0℃时,冰块从饮料吸热热量开始熔化,则饮料仍然放热降温;
冰块全部熔化为水后,若饮料温度仍高于0℃,则水与饮料混合,水吸热升温,饮料放热降温.
故最终饮料的温度得以降低.
【点睛】
注意理解冰块除了升温要吸收热量,在冰块的熔化过程中,由于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大量的热,从而会降低饮料的温度.
24.
见解析
喷雾降温主要是利用了以下几点:
①水滴在变成4微米的雾滴的过程中,表面积增大了,易于水分子与外界交换热量,易于蒸发;
②水滴的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易于随空气对流,被风带走,带走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