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05eee8f18583d04864592e.png)
运动和力B.下坡时,捏紧刹车闸C. 汽车轮子上加防滑链D. 旱冰鞋装有滚轮四、巩固练习:1.(某某)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甲图中汽车突然起动时,人会后仰B.乙图中飞船返回舱落地前打开降落伞C.丙图中离弦的箭继续飞行D.丁图中汽车撞车时,安全气囊打开2.(某某某某)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3.(某某)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结合相关知识,独立回答问题结合相关知识,独立回答问题力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某某)如图7.3-3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匀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5.(某某)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
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8b1cc3c5da50e2534d7fbf.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3。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4。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5.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重难点: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3。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思路与设计:本章内容概念性强,比较抽象,很多知识、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相符的,所以要理解好本章知识,关键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然后分析概括、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的规律结论。
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其中重点要学习设计实验的表格、学习收集数据,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学习归纳方法,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也就是说要把科学探究当作教学内容来认真对待.要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科学探究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只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才能实现。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5252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a.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运动和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分类、方向和大小,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解释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如何产生,以及摩擦力对汽车运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机理。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动画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力与运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动和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如乘坐电梯时的加速、减速感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运动和力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
举例:讲解物体在受到不同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改变,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以及惯性的概念。
举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如乘坐公交车时突然刹车,乘客身体前倾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学生对惯性的概念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不仅仅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124741b84ae45c3b358c31.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通过常见的物理现象了解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的三要素4、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5、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全章概述:这一章是力学的开篇,学生在已经有了机械运动和物质属性等知识作为基础,本章学生将学习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进而归纳出力的一般性概念以及测量、描述力的方法,并直接为第九章和第十章及杠杆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机械功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力的初步概念,认识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这些知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章的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注意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活,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
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精神。
课时建议本章共分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力弹力1课时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1课时第三节摩擦力1课时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检测及评讲2课时在摩擦问题中,要注意静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区别.对于静摩擦,运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它的大小.对于滑动摩擦,运用压力和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来分析它的大小。
2.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物体的受力分析是个难点,物体受的力也就是外界对它的作用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肯定要受到重力(地球的作用),其次再分析与它接触的物体对它所施加的力,如拉力、支持力、摩擦力等.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注意分析现象中的物理过程,抓住其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回答简答题时要答在点子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同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c73c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0.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同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本次教学活动,为您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活实例为依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运动和力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难点:运动和力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和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阐述运动和力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运动和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和力的关系。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2. 难点:运动和力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动和力的知识,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8dfe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7.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过程,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强调力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运动和力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教育:教师强调运动和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布置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a.运动和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405f9943323968001c925a.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复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
4.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复习目标,引入新课。
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知识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2.惯性:(1)内容: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即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实质: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只与质量 有 关、与速度 无 关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一切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二力平衡⎩⎪⎨⎪⎧意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则此二力平衡条件:同一 物体 、同一 直线 、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4.摩擦力⎩⎪⎪⎨⎪⎪⎧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相反 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常用方法⎩⎪⎨⎪⎧改变压力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滚动知识板块二 牛顿第一定律如图所示,则离开炮膛的炮弹( C )A.由于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由于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由于受到重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由于受到推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cda39b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5.png)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和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在课程体系中,本章是连接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学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基础力学知识,并为后续学习运动学打下坚实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在复习课中,我们将重点回顾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4.竞赛活动:组织小组间的物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合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c16d334b73f242336c5fd2.png)
反应距离/m 干燥 7 9 11 15 19 潮湿 7 9 11 15 19
制动距离/m 干燥 8 13 20 34 54 潮湿 11 17 26 40 66
1. 根 据 表 中 数 据 分 析 , 影 响 汽 车 制 动 距 离 的 最 主 要 因 素 是 _________ 2.汽车制动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 根据分析结果,写一句交通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__________ 个 性 化 教 学 运动和力 板书 知识点梳理 设计 典型题例讲解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例 5 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 A.汽车突然刹车 C.汽车突然起动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B.汽车突然减速 D.汽车突然拐弯
的语音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样提醒的道理。 例 2 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土静 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 力 D.猴子很轻,其 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钧静止在空中 例 3 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 A.减小质量, 使运 动状态易于改变 B.减小质量, 使运动状态不 易改变 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 易改变 例 4 广州市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B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 压 力 平 衡 关 于 惯 性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8bb50cdd36a32d73758164.png)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③惯性不是力。
3、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如何无关。
2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1) 牛顿第一定律
①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 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bc5d9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2.png)
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 参照物的选择;3.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4.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5.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6.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7.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8. 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并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速度的计算。
3.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4. 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并能画出力的示意图。
5. 理解重力的概念,能够确定重力的方向,并能计算重力的大小。
6.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能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7.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匀速直线行驶,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机械运动,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复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通过PPT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随堂练习。
4. 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5. 复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通过PPT展示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并能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6. 复习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通过PPT展示重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回顾重力的概念,并能计算重力的大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c9e0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4.png)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运动和力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的关系、重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木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抛物线运动的物体,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力的作用效果: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演示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力与运动的关系: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重力:回顾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和重力的计算方法。
5. 摩擦力:复习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重力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计算方法:G = mg摩擦力概念: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计算方法:f = μN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力学现象:a. 踢足球时,为什么需要用力踢?b. 为什么在滑梯上滑下时会感到热?答案:a. 需要用力踢足球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使足球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b. 在滑梯上滑下时会感到热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滑梯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使皮肤表面的分子运动加快,产生热量。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d4bd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6.png)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2.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性质及计算;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方法,理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加深学生对重力、弹力、摩擦力概念及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牛顿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能运用运动和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运动状态,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知识点讲解:(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2)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弹力、重力的计算;(3)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动和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2.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性质及计算;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判断题(1)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2)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2. 题目二:选择题(1)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A. 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B.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运动;C.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运动;D. 物体在水平面上减速运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81b10ebad51f01dc281f1b5.png)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现象,能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3.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 能运用科学方法(如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去研究物理问题。
重点:1.惯性的应用和防止,2.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1.判别物体受到的平衡力,2.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听练结合。
二.教学过程(1).知识再现与疑难点拔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2.出示例1,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出示例2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再现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2.出示例3,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再现三:摩擦力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2.出示例4,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出示例5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再现四:重点实验赏析(科学研究方法)出示例6、7、8,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每个实验重点考查的知识点,点播得出各题的答案。
(2)拓展训练见导学案,学生独立完成,讨论评析(3)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48e6fba8114431b80dd823.png)
学习资料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4。
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1。
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3.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例题1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
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
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
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
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规律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97f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c.png)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教案运动和力课题第8章运动和力教法归纳法学法自主学习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本章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学习重点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实验器材教具学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62285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6.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单元复习课不仅是知识梳理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提高和思维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单元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引入知识梳理实践操作巩固提高”的思路,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力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力和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力的定义、作用效果、运动的状态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实验内容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运动的状态实验等。
4. 巩固提高(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每组选取一个现象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会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运动和力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55875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3.png)
力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讲课时间课题第八章力章节复习讲课种类复习经过常有案例或实验,认识重力、弹力和摩攘力,认识力的作用成效。
例 2经过实验,认识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 3通过实验,认识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课标依照用表示图描绘力。
会丈量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均衡条件。
经过实验,认识牛顿第必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例 4 运用惯性,解说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1、认识牛顿第必定律,理解惯性的观点,能用惯性解说生活中相关现象2、知道二力均衡的观点及二力均衡的条件,能使劲的表示图表示二力均衡,能用相教课关知识剖析简单问题;目标3、知道摩擦力的观点、摩擦力大小与什么要素相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指出生活中应用该方法的实例。
1、牛顿第必定律的推理;2、能用惯性解说生活中产生相关现象;教课3、能用二力均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课要点4、能使劲的表示图表示二力均衡;要点5、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6、能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实例,并试图解说。
1、牛顿第必定律的推理;教课3、能用二力均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难点5、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课媒体选择剖析表知识媒体教课作使用占用时学习目标所得结论媒体根源点种类用方式间①媒体在教课中的作用分为: A. 供给事实,成立经验; B. 创建情境,引起动机; C.举例考证,成立观点; D.供给示范,正确操作; E.体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迪思想; G.设难置疑,惹起思辩; H.展现案例,宽阔视线; I. 赏识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稳固;K. 其余。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含: A. 设疑—播放—解说;B.设疑—播放—议论;C.解说—播放—归纳;D.解说—播放—举例;E.播放—发问—解说;F.播放—议论—总结;G.边播放、边解说;H.设疑 _播放 _归纳 .I 议论 _沟通 _总结 J.其余教课师生活动环节1、牛顿第必定律的推理过程(实验)和内容;2、惯性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解说(易错:获得、遇到惯性,惯性力)练习 1:三级跳,标枪,追尾及原由剖析3、二力均衡条件,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练习 2:悬挂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4、力的表示图表示二力均衡;知识练习 3:作图梳理5、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练习 4:联合二力均衡判断爬杆、走路6、练习 5: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实例,并解说。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1117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1117](https://img.taocdn.com/s3/m/5a0618bae45c3b3566ec8b5f.png)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1117力和运动年级八科目物理时间标题第八章力和运动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产生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二力平衡。
3、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应对措施和思路教学重点1、应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二力平衡的概念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摩擦力大小改变典型例题重点纠正规范作图点的因素。
教学难点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应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视频掌握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技能按要求做好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
五、课时安排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第二节二力平衡---------------------------------------------1课时第三节摩擦力-----------------------------------------------1课时复习-------------------------------------------------------1课时单元测试-----------------------------------------------------1课时六、知识结构七、其它补充(由于每节课后有反思,本处不设反思,只针对目标的遗漏和目标教学深浅的把握进行补充说明,没有可以不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
2、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产生有关现象;
3、能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二力平衡;
5、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
6、能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实例,并试图解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
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
3、能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奥赛题:P21第7、8(A档靠前学生个别辅导)
作业讲评预计2节,连带知识梳理共3课时完成
规范书写
概念辨析
作业
完成本章测试卷A
练习1:三级跳,标枪,追尾及原因分析
3、二力平衡条件,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练习2:悬挂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
4、力的示意图表示二力平衡;
练习3:作图
5、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
练习4:结合二力平衡判断
爬杆、走路
6、练习5: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实例,并解释。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期间教师用语言和小实验进行引导或学生做小实验验证,他生补充,最后由教师板书
三、二力平衡:
1、基本题:P16轻松尝试1、4-6(画图及应用)
2、3(概念说理)
2、提高题 :P17第1、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2、3、5、 12(说理)
6、9、10、11(应用作图、实验)
四、摩擦力:
1、基本题:P 19轻松尝试1-6
2、提高题:P20知能演练1-6、10、14、15
3、进阶题:P21第9、11-13(学生学情基本能接受,可做完整分析,重点在9、12)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
1、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实验)和内容;
2、惯性及生活中有关现象的 解释(易错:得到、受到惯性,惯性力)
例4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二力平衡, 能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问题;
3、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指出生活中应用该方法的实例。
5、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力
年级
八
科目
物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八章力章节复习
授课类型
复习
课标依据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攘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例2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3通 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形状。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回顾章节知识,搭建知识框架
作业讲评
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基本题:P12轻松尝试 1-3,P14第12题
2、提高题:P12知能演练1、2
二、惯性:
1、基本题:P12轻松尝试4-7(易错点是7,答题不规范)
2、提高题:P13第4、3和6(惯性大小判断)、9和 5(车辆运动 变化带来的危害和防止)、13(车辆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