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图纸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图纸学习
船体装配图纸的初步理解
2010-10-21 06:04
以下的图形均为手画,数字均为说明方便,请各位不必较真
------------------------------------
我是做分段的,关于分段图纸我有一定的理解,分段图纸的基础就是三视图,既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
可以把船看做是一个简单的图形
首先一般船厂的民用船舶的图纸表示的肋位数都是从左到右依次增大,肋位数越大,越靠近船首,即看肋位能知道船的首尾。
正视图都为从右向左看,俯视图都为从上往下看,侧视图都为从尾向首看。
符号说明
C.L--------船体中心线
BL--------基线(从船底到甲板的高度)
肋位------- 肋板的位置
正视图包括了船体的基线(BL)、肋位、首尾、上下
俯视图包括了船体的中心线、肋位、首尾、左右
侧视图(船体的横剖面图)包括了船体的中心线、左右、上下
分段图纸就是以三视图来表示该分段在船体上的空间位置,又细分到零件在分段上的空间位置。
一些刚学图纸的人员,往往觉得图纸拿在手里毫无头绪,不知道从何看起,还没看,就已经没信心了。
所以在刚接触图纸时,应该先搞明白这张图纸表示的
分段属于船体哪个部分、首尾、上下、左右。
接下来我会写关于识图、划线等一些我个人的经验。
1、符号说明
------ 虚线不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可见轮廓线
BL基线
FR肋位
首尾方向是纵向左右方向是横向
图纸上的数据单位均为mm(毫米)
2图形说明
在图纸的前几页会有上面这种类型的图形,有好几种,我先以上面这种来说明。
图纸的上方会有这张板的代号,我用叉来代替,下边会有一个数据800mm,800mm代表的是理论肋距,比如51#到52#的距离就是800
首先我们要确定它属于三视图中的哪一个,平时我都是先看肋位,越靠进船首肋位数越大,于是可以确定这张图右边是首,左边为尾,由此可以确定首尾。
接着看有没有中心线,这张图没有,于是可以排除俯视图和侧视图,只能是正视图。
图的旁边还有3000mm、10000mm、17000mm三个数据,代表的是纵向的三根虚线代表的零件距离BL
的高度,只要有了BL就可以确定该图的上下。
图纸中的正视图都是从船的右边向左边看
也就是说,站在船的右侧,看船体,当然你只可能看见船的外板,就是上面这个图没有虚线。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块外板的反面有什么东西,所以用虚线来表示不可见的反面构件。
船体是左右对称的所以这个分段有两个,不过不是一顺的。
这种分段一般是舷侧分段,是以外板或纵壁板为基面在胎架上建造,如果是有复杂线型的还要建造支柱式胎架,以外板为基面进行侧造。
支柱式胎架属于电算胎架,有点复杂,后面专门讲。
接下来说俯视图表示的分段
1、如何确定俯视图分段的方法
只要看见这张图有中心线,可以肯定不是主视图,基本可以确定是甲板,隔舱,底部分段等有中心线的分段,不过还要看有没有肋位数,如果有,就不是侧视图。
俯视图表示的的是从上面向下看的图形,比如说主甲板,二甲板,有了中心线就要把船体分成左和右,平时我们把右用英文字母S表示,左用P表示。
2 、船的宽度各部分都不同,所以分段划分方法也不同,除了上图中一整个的,还有划分成二个的、三个的。
划分成二个的,由于剪力的力学因素,断缝断在中龙筋旁边的肋位1/4或3/4处,基本上和划分成一个得差不多。
下图中的箭头加数字,是纵向零件距离中心线的尺寸,因为这种分段都是在一起施工,所以不会特别有说明符号。
3、特别符号
分成三个的一般都是船体宽度最大的地方或者是不利于总组的部位,此种分段经常是分开施工的,不在一个工作场所,中间那个我们叫它为C段,左右叫做P段和S段。
P段和S段会有一个新的表示符号,那就是下图中的OFF?CL(单词的前后顺序我忘记了),意思是从中心线过来多少,它主要代表的是这个分段的纵向零件到中心线的距离,比如下图中表示的是断线距离中心线8000mm。
装配图纸上关于中心线类的图纸,在所有的图纸中应该算比较简单的。
对于有中心线的图纸你一定要有一个空间位置的概念,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以你的人为参照物,要想像成你站在船尾,面向船首,你的脚代表下,头代表上,双手代表左右,人的中心线代表船的中心线。
按照这种方法能很容易的分辨各种分段在船体上的位置,也适用于主视图、侧视图中的分段。
最后是侧视图,侧视图都为船体的横剖面图,划分的方法和俯视图差不多。
这种图纸的上方都有一个肋位号,在肋位号的下面则会有一个向右指的箭头,箭头的意思是表示这张图是由尾向首看。
由于图纸上方有肋位号,代表这种图属于侧视图,它代表的分段都是船体横剖面上的垂直分段,以横隔舱为多。
要注意的是它表示的并不只有一个肋位,它的前面还有肋位。
如下图中是以
66#
#的前面还有67# 肋位向首看,但是要记住66
,这种图只要别忘了肋位前面还有肋位就没问题了。
它的空间位置最容易确认,他有中心线和基线,又是由尾向首看,只要把我前面讲的方法把自己对上去,首尾,上下,左右一下子清清楚楚。
三视图讲完了,接下来我开始要写划线前的识图。
不过后面的所有东西都是建立在三视图的基础上的,三视图其实是图纸重点中的重点,请对我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理解和熟悉。
假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给我留言,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写这些,肯定有很多写的不清楚的地方,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平时比较忙,所以更新的比较慢。
文章中的图片都为手画后用照相机拍摄,碍于照相机的取景框实在太小,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实际生产中的图纸非常复杂,希望大家平时多看真的施工图纸。
划线前的识图
2010-11-03 21:41
(这篇有点复杂,但是非常重要,如果没理解就去划线,是非常容易出错的) 经过前面的识图后,接着就该去工作场地看吊来的基面板了,但是还不能划线,还需要
辨别板材的前后、左右。
由于分段的建造方式不同,造成了分段在胎架上的摆放方式也不同,摆放方式的不同,
使得基面板看上去和图纸上有一些不同。
还有要注意的是有的分段是为左右两个,就是P段
和S段,划线的时候必须划成左右对称,千万别划成一顺的。
接下来举例说明,我画的比较简单,这样看起来容易说明:
1、等基面板送来后,有时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确定它的首尾、左
右、上下,举例说
明。
在图纸上看的时候首尾、左右、上下都很清楚,再来看送来的基面板
送来的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长方形的板(现在一般都有光电线,但不排除意外) 板上有CV-1、CV-1*等坡口形式,但是要知道,这是我为了说明方便加上去
的,真正的
板上不会有这些标记。
如果板上面有参照物的话还好分一点(如板上有工艺
孔,焊缝等),假
如没有就只能以坡口形式来分辨首尾、左右、上下。
坡口形式一般在图纸的前几页,其表示方法基本相同在拿到我平时个后就去看看建造方式
下面我其中的是我画了红板。
舭龙骨等图纸板材后,会
以CV-1、CV-1*举例:
下面从拿到图
fitting side在船舶英语中的意思是:构件(所谓的构件包括纵骨、肋板、等在级面板上需要安装的零件)
也就是说坡口在构件面,而基面板上的坡口形式是CV-1,表示构架面的坡口形式是CV-1。
因为这种坡口在分段上的运用很多,为了区分就有了cv-1*。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比如你看CV-1的时候,把下面的CV-1*包括它前面的英文用手遮掉,就不会被影响到了。
旁边的t表示板厚、 c表示间隙、还有一个表示角度。
明白了的坡口的方向后,遇到标示不明白的情况,只要核对一下坡口就行了。
2、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甲板和底部分段等有船体中心线的部位。
如下图
图纸的上方有代表的是理论肋距首先来确认属它是胎架的中心线上没有船体中心线
图,它代表的是舷
查看施工说明
在分段的两端
零件在这里断开。
图中的37
度和厚度,A36表
板上有一根实
板材上的线都
NO1、NO2等
注意了37这组数字
视图就要以NO1等
肋骨检验线则
时就能在外面一肋
以上就是划线
划线,后面还有一
划线前的注意
2010-11-13 16:31
首先可以确定上图是甲板分段,它从俯视图上看好像左右结构差不多,图的上
方有甲板的英文代号Main Deck船舶英语中的意思是主甲板,旁边有200000表示
它离基线的高度,860代表肋距。
这时我们首尾、左右、上下看的很清楚。
但是在
图上可以看出,其实它左右的零件是不同的,在右边有一块大的构件2# 。
(就是
我画红线的部分)
甲板分段大都是以甲板为基面在胎架上反造,送来的甲板是以完工后的形态来
摆放的,也就是说板上的左右其实和图纸相反的,下图就应该是分段完工后的形状: 被安装在了左舷。
要注意的是这这时再看它的首尾、左右会发现,在右舷的
2#
并不是安装错误了,这就是此类分段要注意的。
对于那些反造的分段,划线时
要左右相反的划,划线前尽量仔细核对清楚,这时要想像成自己头向首,脚向尾的
平躺在甲板下向上看,双手的左右就是板上划线时的左右。
千万不能完工后出现下
图这种情况
3、还要注意的是没有船体中心线的分段(如舷侧、甲板、底部、横隔舱、顶边舱、底边舱)都为左右对称。
何为左右对称下面我画了一个立体图
它的左右就好像照镜子一样,这就是我们讲的左右对称。
这种分段划线时要划成下
注意板右上角的圆孔,千万不能划成这样如下图:
假如划错了,发现的早还没问题,要是没发现就安装零件,那后面挺麻烦的。
等到把上面所有的东西都理解了,划线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基本上是装配图纸入门了,划线只不过是把图纸上的零件安装位置在板上实际表示出来。
划线的过程
划线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发现与图纸不符不要认为图纸有错误,先检查自己是否有看错的地方。
图纸不对的几率不高。
用于划线的图纸我个人认为一般有两张,一张时候是前面基面板的图纸,还有就是后面的完工测量图,两张图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
划线有点几点需要注意
1、如果是几张板拼起来的尽量选择焊缝接头少的一边,因为接头多的一面不一定是直线。
如下图:
是三拼板,在B面有2个焊缝接头,所以有可能不是一根直线,尽量选择A 面。
2、如果板边有坡口,要从坡口的下口量起。
如图中板应该是10米长的板,但是两端要和后面的分段对接,需要有焊缝,所以开了坡口,拉尺寸的时候把坡口计算进去,尽量用眼睛看准一点。
3、拉尺寸的时候要仔细,有时候会看错,包括我有时开小差也会看错,这里有一个方法,比如:11750 也就是十一米七百五十,但是拉尺的时候尽量读成一、
一、七、五、零一个一个数字的读,十一米读成一、一,七百五十读成七、五、零,一般不会错。
4、图纸中会有如FR41-250和FR41+250这中代号,这里并不是减250和加250的意思。
是FR41号肋位向尾退250和向首前进250的意思,由于分段划分的关系,一般都断在250左右
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肋距是800,在对接的分段上FR4 0 、FR42这个位置就是前进或后退550
开始划线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在基面板上划出十字线。
所谓的十字线就是下图中的CD线垂直于AB线。
画十字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使用激光经纬仪,但是一般这种简单的都是自己手工画的。
接下来我以一张完工测量图来说明划线的过程(建议手边有纸和笔的话,请把这张图画下来,这样比较方便对照文字说明)
一、AC、BD代表分段的宽度,AB、CD代表分段的长度。
以AB这条边两端向胎架中心线ab拉出2500,如果AB这条比较长,应该在中间再画一点,有了三个点后,在弹线时就可以检查三点是否在一根直线上,相差的不多可以不用去管它,如相差太多就必须检查是否划错尺寸,尺寸对的话,就要须检查AB边是不是直线,不直的话要考虑放弃转而选择CD边。
弹出胎架中心线后需要检查两端两端宽度尺寸是否相同,如果 aC、bD不是2500,则胎架中心线需要上下移动调整。
二、弹好胎架中心线后就需要画出垂直线EF(就是肋骨检验线),垂直线并不一定要选择肋骨检验线,只要是垂直于胎架中心线的都可以,但是肋骨检验线一般都在分段的中间,而且都有尺寸,比较方便。
三、这里是整个划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1、一般肋骨检验线距离这个肋位有100,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划在肋位上,那是因为如果划在肋位上,安装肋板,焊接后可能就看不见了,以后测量起来不方便。
有时肋位上不安装零件的话,也会提示划在肋位上,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
2.上图中的肋骨检验线EF离44#肋位差100,图中标示CF、FD的尺寸是4000、4000。
在这里我们都是尽量画在肋位上,就是CF加100变成4100,FD减100变成3900,等划线结束后再划出肋骨检验线,这是因为肋骨检验线不用画的很长,只要在分段的两端各划出200左右,敲上冲眼就可以了,而肋位一般都有肋板需要安装。
经过这样一调整划出来的线就比较少,不容易搞错。
3、EF不能从BD边直接拉进来,因为前面说过,BD边不一定是直线,所以需要开角尺
线。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有时板的一端会有余量,在板上会有一个余量标记(如+30),表示加三十的余量,在图纸上则会有一个余量符号。
如下图: 完工测量图上没有这种符号,完工测量图只是分段完工后测量尺寸用的,只有前面那种图上会有,划线前应该仔细查看清楚。
装配工只要看画红圈的两个。
4、这里要说明一下开角尺线的原理,就是两个半径相同的圆,其相交的两点相连的直线必垂直于它们两圆心相连的的直线。
如下图:
当然我们不用画这么大的圆,我们只需要用长一点的卷尺(我们厂里是30米卷尺)在两圆的交点处划出100MM左右的两段线,使两段线相交就可以了,尽量每段线画三个点子,有三个点子后如果有一个点子画错了就形不成直线,就可以避免一些可能存在的错误。
再把两交点相连,如果连接出来的直线能和胎架中心线上的H 点相连的话,表示垂直线正确,要是没连到,可能两圆的相交处的点子有问题需要检查。
5、确定出H点后,测量一下另一边尺寸是否足够,比如图中以尺寸4100由尾向首确定出H点,接下来应该以H点开始想首拉尺寸3900,如果拉出来正好或超
过3900(超过5MM需要检查尺寸是否正确),则可以继续后面的工作,如拉出来小于3900(超出5 MM这个范围,需检查尺寸是否正确),比如说小5MM,则可以把H 点向尾移动2MM,使两端一边小2MM,另一端小3MM个,保持在公差范围内。
四、假定这块板没有余量,随便从胎架中心线的一端拉进来,确定一个H点。
比如我从尾向首拉,就是4000加100,拉到4100处定出一个H点,要注意的是,H点的位置现在是44#肋位,接下来要确定两个圆心,这时可以看一下44#肋位的两边是不是有需要安装肋板的肋位,尽量把圆心定在肋位上,可以减少反复划线,圆心离H点的距离可以长一点,比如10米板可以两边各取4米左右(取多少没有硬性规定,只是个人的看法)这张图在41#、47#上有肋板需要安装,这时要数一数离开44#有几道肋距,这里是三道,图的上方有一个数据800,也就是800乘于3是2400,所以从H点,向41#、47#个拉2400确定圆心,然后在靠近44#肋位的两端(尽量靠近板边),作弧后连接两个交点,垂直于胎架中心线。
到这里十字线就画好了,接下来就以十字线为基准,划纵向、横向的构架线,标出厚度标记,零件代号。
有时图纸会要求划出对合线,它和肋检线都是总组、合拢的对合依据。
图中我画了两个分段合拢,HS15、HS25对接,红线代表对合线,在这张图里它的作用是保证分段的纵向的纵骨间距,只要两个分段的对合线量出来是200,就说明两个分段的上下位置已经到位,反则就需要调整。
黑线表示的是肋骨检验线,船台分段定位时底部分段上的肋检线,对准船台的肋检线标杆后定位,后续分段对准底部分段的肋检线,来确定首尾位置,再以对合线确定肋距和纵向间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合线的画法,理论上只要从分段边缘量进来100就可以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假如这样画,两个分段的对合线间距肯定是200,不存在调整了。
正确的方法是以肋骨检验线为基准向两边拉尺寸,比如像前面那张图,向
首是4000,这时就要减掉100,宽度方向各拉3900,弹出来的线才是正确的对合线,这时再量就会发现,可能大于100,也有可能小于100。
这就需要合拢时调整的误差。
我写的好像太复杂了,但是看起来都需要说明的。
其实过程很简单
1、胎架中心线
2、测量宽度尺寸
3、开垂直线
4、测量长度尺寸
5、划出构架线
6、标出各类标记
7、肋检线、对合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