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双下肢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护理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晓燕,李霞,徐兰,李明
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
护理
R473A
1004-0188(2019)01-0079-02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9.01.02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
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1]。
绝大多数患者为
青壮年男性。
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
方法
,许多患者因承受不了难忍的疼痛而选择截肢治疗,
从而造成终生残疾。
笔者采用llizarov[2]
技术横向搬移胫骨
可再生血管、骨和软组织的原理[3],治疗1例双下肢血栓性
脉管炎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双下肢血运恢复,疼痛
消失,避免了截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24岁,因双下肢疼痛5年,加重5d,于2017
年6月3日入住笔者科室。
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
双下肢活动后肌肉疼痛、痉挛、疲乏无力,每次步行大致相
同距离后即出现症状,休息后缓解。
此后逐渐出现静息痛,
以夜间卧床休息时明显。
3年前出现双侧足趾发黑、破溃,
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在外院血管外科经扩血管、活血化瘀
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
5d前感双下肢疼痛明显加
重,门诊以“双下肢脉管炎”入院。
入院专科检查:双下肢肌
肉轻度萎缩;左小腿皮肤发绀,可见散在紫色瘀斑,皮温下
降;左足足趾局部皮肤发黑,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
触痛,皮温凉;右足趾局部皮肤发黑,少量脓性分泌物;双
下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股动脉可触
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
6月15日血管CTA显示双下
肢胫后动脉、腘动脉未显像。
完善术前检查后,于7月5日
行双下肢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手术。
术后给予活血化
瘀、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第3d患者双下肢有发
热感,麻木症状消失,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0分降至6分。
术后第5d进行外固定架调整;术后2w双下肢皮肤紫色
瘀斑逐渐消退;6
w拆除外固定架。
12月25
日血管CTA
显示胫后动脉及腘动脉显像明显。
患者于2017年12月
30日康复出院。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成立三级疼痛管理小组,由责
任护士、责任组长及总责任组长组成三级疼痛管理小组,
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宣教、评估;责任组长实施止疼措施;
总
责任组长再次评估及检查疼痛措施是否有效,并及时与医
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转入当日,立即建立疼痛评估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14012)
650032,昆明,解放军920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表,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疼痛评分10分,严重影响患
者日常饮食及夜间睡眠。
根据评分结果,制定详细的疼痛
管理计划。
术前止痛方法以药物与物理治疗相结合:氟比洛
芬酯注射液50mg静滴,2次/d;配合中频脉冲治疗,选择
止疼功能,2次/d,30min/次。
每日评估时间分别是:10:00、
16:00、20:00以及止疼药物使用后0.5h。
使用氟比洛芬酯止
痛后,疼痛评分若无降低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杜冷丁50mg
肌注,或者请麻醉科会诊调整止痛方案。
病房提供报刊,患
者自行翻阅以转移注意力。
术后加用镇痛泵止痛,并于术
后第5d开始调整外固定架。
经过综合治疗管理,患者疼
痛评分在术后第2d降至7分,术后15d降为2分。
心理护理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
患者患病时间长,症状重,治疗棘
手,而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性脉管炎是一项
新技术,患者对其不了解,易产生焦虑等情绪。
在患者同意
的情况下,笔者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
况进行测评[5],结果显示,患者心理状况为重度焦虑。
针对
患者的心理状况,首先注重患者疼痛的护理,防止疼痛引
起患者紧张焦虑。
其次,围手术期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相
应的健康教育,术前介绍胫骨横向搬移的手术方法、操作
医生的技术水平、治疗优点以及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等周
围血管疾病的成功病例。
术前1d告知手术室的环境,以
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鼓励患者放松情绪。
鼓励患
者适当听音乐以放松心情。
术后1d,介绍手术情况,
告知
术后配合注意事项,及时处理疼痛,消除易引起焦虑的不
良因素。
经过为期2w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
下降。
SAS评分由术前的51分降至术后2w的36分。
患肢护理术前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抬高
患肢15~20°,利用皮温测量仪监测皮肤温度的变化并做
好记录。
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的变化,因血管再生,术后
2w患者双下肢皮肤散在的紫色瘀斑逐渐消退,皮瓣颜色
逐渐转为红润,护理人员做好记录。
各班次定时触摸足背
动脉、腘动脉及股动脉搏动的情况。
用标记笔标明患肢脚
趾坏死的范围,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坏死面积的变化。
术后2w之内,指导患者在床上完成肌肉收缩、髋膝踝关
节活动。
术后2w,鼓励患者带着迁移装置拄拐下地活动
行走,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外固定架的护理保持外固定架稳定有效,每天检
查外固定架上螺丝、螺母有无松动,尤其是运动前后,发现
松动及时锁紧。
术后第5d起进行外固定架调整,调整方
法:开始2w向上旋转固定架上螺母,2面/次,3次/d;术后第4w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向下旋转固定架上螺母。
调整时间一共4w,调整速度1mm/d。
调整期间要做好标示,防止调整方向及调整速度出现错误。
6w之后拆除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调整期间注意观察针孔周围有无感染,每天予以
0.9%生理盐水冲洗,同时予以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针孔处,通过油脂性膏剂避免换药时疼痛,同时可以预防感染。
生物理论——
—张力、应力法则是俄罗斯医学家
Llizarov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肢体重建理论,经过大
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生物组织受到缓慢、持续牵张产生一
定的应力,可刺激机体再生[6]。
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是基于
L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开发出来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方法,其原理是使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功能受到激发,
组织新陈代谢变得活跃,调动组织自然修复潜能,使骨骼
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同步生长,达到治疗血
栓性脉管炎的目的。
该技术是目前治疗血栓性脉管炎的一
种新技术,为确保手术成功,术后患肢血运的观察、外固定
架调整方法是术后护理的重点。
围手术期有效的疼痛管理
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和治疗依从
性,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刘馨喆.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J].护
理研究与实践,2012,24(10):1225.
[2]llizarov GA.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the regeneration
andgrowth of tissue[M].Berlin:Springer Verlag,1992:85-97.
[3]庞建华,祁佑良,董径生.修复重建外科临床研究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8:324-325.
[4]牟玉秀,张春晖,马盼盼.1例纵膈脓肿患者在可视镜下经咽
后壁瘘口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9):1225.
[5]沈克祥,任彬.330名大学新生考期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
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6,14(5):573-575.
[6]杨松运,朱世英,莫松全,等.胫骨骨搬运治疗血栓闭塞性脉
管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3):2201-
2203.
(收稿日期:2018-04-
02)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体重;(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8)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医学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
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研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