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 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 1.修辞手法:比、拟、夸 2.感官: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3.景物色彩角度: 浓艳、淡雅、斑斓、鲜明 4.时空角度:远近高低、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点面结合 5.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6.虚实: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7.渲染、白描(粗笔勾勒) 8.衬托(侧面描写、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5.《苦笋》
译文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
苦笋
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
陆游 〔宋代〕
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 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
15.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 同?
(1)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不同点:①“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购的 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 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 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手法+分析内容
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达技巧,有的没有明确表达技巧,但都需
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解答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以下三个步骤:
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 (1)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
比较感情基调的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 伤与欢快。
(2)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 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②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 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 京城。④坐:即将。
译文 回家相聚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忧 愁,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充满了对万 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 憔悴的我又沐浴在春风中。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 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 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景析情】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暮春》
落花 柳绵 斜阳 子规
冷寂 凄凉
《暮春山间》
流莺不语 燕飞忙 桃花香
寂静 幽美
情语 愁
情感 伤春之感
缓步 (闲适)
赏春、喜春 之情(闲适 之情)
•
早梅
•
早梅
齐己
•
[唐] 柳宗元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从命题形式看,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有 两种类型: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二是 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型。从命题角度看,古代 诗歌比较鉴赏题有以下几个常见的比较点:①对不 同诗歌中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 写优劣的比较;②对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 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③不同诗歌描 写同一对象的表达技巧的比较;④同一诗人书写相 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比较。
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中“望”字的妙处。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①解篇目
字义 结构作用
登崖州城作 眺望 引领全篇 (李诗)
情感
实写登楼,既表达了 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 又蕴含了对“帝京” 遥不可及的感伤。
与浩初上人 眺望 同看山寄京 华亲 故 (柳诗)
1.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歌塑造的梅花形象都傲霜斗 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表现诗 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喻人,借梅花的形象 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2.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 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②柳诗表达了对亲友的 思念之情。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只能秋看早梅凋 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音(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字在南昌东胡徐儒子 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 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 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总结:诗歌情感比较
• 方法:
• 求同:抓住共同意象、事件分析共通的情感
• 辨异
写景诗【抓景析情】意象、意境、情语 叙事诗【抓事析情】事件、行动、情语
内容→情感
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
描写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这两首诗虽都和早梅有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 简要分析。
•
早梅
•
早梅
齐己
•
[唐] 柳宗元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音(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字在南昌东胡徐儒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 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 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 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 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 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 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 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 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翻译:
1.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
1.画眉鸟 欧阳修
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 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
2.画眉禽 文同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 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
收束全篇
虚写置身峰头,既表现 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
达了对“京华亲故”(
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准 第一步读标题 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目的、题材、情感
确
基调、主要内容
全 第二步读作者 知人论世
面 第三步读注释 知人论世、内容型注释;背景型注释;典故型注释
鉴 第四步读内容 边读、边画、边写;抓情词、
赏
情句(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诗 歌 方
第五步读题干 圈划关键信息 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④求同辨异
方法
内容→情感 明确内容→叙事→抓事析情 抓事:对比事件;对比行动细节;对比情语
求同辨异
• 暮春 • 黄庚〔元代〕 •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 暮春山间 • 黄公度〔宋代〕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zhuó手惟闻涧水香。
①在《白》诗中,诗人通过借景抒情,借可见之景太阳来遣愁,尾联“长 安在日边”,即长安就在太阳边上,如若想念在长安的唐少府,可抬头看看 太阳;②在《送》诗中,诗人通过直抒胸臆,借乐观的态度来遣愁,颈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只要心意 相通,心胸豁达,无需感到离愁。 抒情手法+分析内容+情感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 2.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 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 本质上的区别,只有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 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 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 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 诗歌进行比较。
《白下驿饯唐少府》
《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 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导入 (一)温故知新,方法系统化
法
规范答题。 第六步答题 比较内容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比较表达技巧: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5 效果。
第一节 比较思想情感
重点:内容——情感 内容凸显情感,分析思想感情, 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
方法
①明确诗歌内容:写景?叙事? ↓
②写景诗——抓景析情 ↓
③对比主要意象;对比意境特点;对比情语。 ↓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 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人不也是这样吗?
2.译文:诗人自己在好风吹拂下整日闲坐于窗前,刚刚听到画眉鸟一声婉转动听的 啼叫,抬头一看,是画眉鸟从高高的笼子里面飞下。 朝廷官事简洁,人们都悠哉闲散,感觉如同身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中,清净澄明。
比较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 副词和其他虚词。(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②分 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二是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 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比较语言(炼字)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拔出太多。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 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 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 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苦节特征+魏征的特征)
+感情
比较意象、意境
以“意象”为切入点:
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 类别)。
组织答案的步骤: 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析,概 括氛围特点(四字,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
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 1.修辞手法:比、拟、夸 2.感官: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3.景物色彩角度: 浓艳、淡雅、斑斓、鲜明 4.时空角度:远近高低、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点面结合 5.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6.虚实: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7.渲染、白描(粗笔勾勒) 8.衬托(侧面描写、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5.《苦笋》
译文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
苦笋
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
陆游 〔宋代〕
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 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
15.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 同?
(1)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不同点:①“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购的 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 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 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手法+分析内容
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达技巧,有的没有明确表达技巧,但都需
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解答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以下三个步骤:
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 (1)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
比较感情基调的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 伤与欢快。
(2)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 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②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 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 京城。④坐:即将。
译文 回家相聚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忧 愁,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充满了对万 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 憔悴的我又沐浴在春风中。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 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 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景析情】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暮春》
落花 柳绵 斜阳 子规
冷寂 凄凉
《暮春山间》
流莺不语 燕飞忙 桃花香
寂静 幽美
情语 愁
情感 伤春之感
缓步 (闲适)
赏春、喜春 之情(闲适 之情)
•
早梅
•
早梅
齐己
•
[唐] 柳宗元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从命题形式看,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有 两种类型: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二是 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型。从命题角度看,古代 诗歌比较鉴赏题有以下几个常见的比较点:①对不 同诗歌中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 写优劣的比较;②对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 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③不同诗歌描 写同一对象的表达技巧的比较;④同一诗人书写相 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比较。
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中“望”字的妙处。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①解篇目
字义 结构作用
登崖州城作 眺望 引领全篇 (李诗)
情感
实写登楼,既表达了 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 又蕴含了对“帝京” 遥不可及的感伤。
与浩初上人 眺望 同看山寄京 华亲 故 (柳诗)
1.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歌塑造的梅花形象都傲霜斗 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表现诗 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喻人,借梅花的形象 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2.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 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②柳诗表达了对亲友的 思念之情。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只能秋看早梅凋 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音(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字在南昌东胡徐儒子 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 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 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总结:诗歌情感比较
• 方法:
• 求同:抓住共同意象、事件分析共通的情感
• 辨异
写景诗【抓景析情】意象、意境、情语 叙事诗【抓事析情】事件、行动、情语
内容→情感
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
描写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这两首诗虽都和早梅有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 简要分析。
•
早梅
•
早梅
齐己
•
[唐] 柳宗元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音(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字在南昌东胡徐儒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 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 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 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 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 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 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 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 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翻译:
1.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
1.画眉鸟 欧阳修
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 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
2.画眉禽 文同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 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
收束全篇
虚写置身峰头,既表现 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
达了对“京华亲故”(
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准 第一步读标题 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目的、题材、情感
确
基调、主要内容
全 第二步读作者 知人论世
面 第三步读注释 知人论世、内容型注释;背景型注释;典故型注释
鉴 第四步读内容 边读、边画、边写;抓情词、
赏
情句(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诗 歌 方
第五步读题干 圈划关键信息 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④求同辨异
方法
内容→情感 明确内容→叙事→抓事析情 抓事:对比事件;对比行动细节;对比情语
求同辨异
• 暮春 • 黄庚〔元代〕 •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 暮春山间 • 黄公度〔宋代〕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zhuó手惟闻涧水香。
①在《白》诗中,诗人通过借景抒情,借可见之景太阳来遣愁,尾联“长 安在日边”,即长安就在太阳边上,如若想念在长安的唐少府,可抬头看看 太阳;②在《送》诗中,诗人通过直抒胸臆,借乐观的态度来遣愁,颈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只要心意 相通,心胸豁达,无需感到离愁。 抒情手法+分析内容+情感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 2.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 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 本质上的区别,只有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 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 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 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 诗歌进行比较。
《白下驿饯唐少府》
《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 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导入 (一)温故知新,方法系统化
法
规范答题。 第六步答题 比较内容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比较表达技巧: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5 效果。
第一节 比较思想情感
重点:内容——情感 内容凸显情感,分析思想感情, 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
方法
①明确诗歌内容:写景?叙事? ↓
②写景诗——抓景析情 ↓
③对比主要意象;对比意境特点;对比情语。 ↓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 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人不也是这样吗?
2.译文:诗人自己在好风吹拂下整日闲坐于窗前,刚刚听到画眉鸟一声婉转动听的 啼叫,抬头一看,是画眉鸟从高高的笼子里面飞下。 朝廷官事简洁,人们都悠哉闲散,感觉如同身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中,清净澄明。
比较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 副词和其他虚词。(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②分 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二是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 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比较语言(炼字)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拔出太多。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 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 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 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苦节特征+魏征的特征)
+感情
比较意象、意境
以“意象”为切入点:
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 类别)。
组织答案的步骤: 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析,概 括氛围特点(四字,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
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