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
大 医 生
D O C T O R
2020年第23期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春霞 宋月秋
(泰州市姜堰太宇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泰州市姜堰太宇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47例)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8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斑块面积、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水平、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斑块面积、斑块厚度、IMT 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均较低(P <0.05)。
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 <0.0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能缩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改善斑块厚度及IMT 效果,且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ZHANG Chunxia SONG Yueqiu
(Jiangyan Taiyu Hospital,Taizhou,Jiangsu 225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95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Jiangyan Taiyu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9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laque area,plaque thickness,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lipid levels,and advers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47 patients)treated with aspirin + simvastat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8 patients)treated with aspirin + atorvastatin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plaque area,plaque thickness,and IMT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pre-treatment and the post-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s(P <0.05).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s(TG),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were lower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han before treatment(P <0.05),and the level of HDL-C was higher before treatment and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spirin + atorvastatin can reduce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a of patients,improve the plaque thickness and IMT effect,and can reduce the blood lipid level of patients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has a high safety.Keywords:atorvastatin;old age;cerebral infarction;carotid atherosclerosis;plaque
作者简介:张春霞,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
通信作者:宋月秋,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E-mail:*****************。
脑梗死是临床脑血管常见病症之一,中老年是该病高发人群,其发生机制与患者血管功能下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
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前提是患者血管受损,血管受损是指血管内皮受损,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脂肪,其极易在受损血管处沉积,进而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促使脂肪发生脂质化变性,集结成团形成斑块,斑块数量增加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从而增加脑梗死发病率[2]。
针对性用药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脑梗死产生机制,脑梗死药物治疗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
本文主要分析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现选9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泰州市姜堰太宇医
院收治的9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7例),男性29 例,女性18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3.68±2.21) 岁;其中35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
观察组(48例),男性33 例,女性15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12±2.18) 岁;其中29例急性期,19例亚急性期。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泰州市姜堰太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
南(2017)》[4]
诊断标准;②存在意识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③影像学检查显示缺血性梗死灶;④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深度昏迷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即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其中,阿斯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114·
□药物与临床/Drugs and Clinical Practice
J20171021,规格:100 mg×30 s),口服,100 mg/d;辛伐他汀(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20,
规格:20 mg×10 s),起始剂量10 mg/d,晚间顿服。
服药4周以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给药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为40 mg。
观察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其中,阿司匹林与对照组给药方式相同,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H20051408,规格:10 mg×7片),起始剂量10 mg/d,最大剂量为80 mg/d,1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斑块情况。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品牌:迈瑞,型号:DC-8),将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5~10 MHz 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测量,测量3次,取均值分析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定最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其直径、厚度,对斑块面积
进行测量。
②比较患者血脂水平。
早晨患者空腹状态下,取其静脉血液,离心处理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品牌:东芝,型号:400)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比较。
③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例 (%)]表示,分别以t 、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斑块面积、斑块厚度、IMT 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斑块面积、斑块厚度、IMT 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斑块面积、斑块厚度、IMT 变化情况比较(x ±s )
组别n 斑块面积(cm 2)斑块厚度(mm)IMT(mm)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7 2.96±0.27 1.35±0.14*
0.89±0.160.69±0.13*
1.85±0.43 1.06±0.32*观察组48
2.98±0.230.95±0.12*
0.90±0.230.49±0.11*
1.88±0.350.54±0.14*
t 0.38914.9620.2468.1010.37310.298P
0.349
<0.0010.403
<0.0010.355
<0.001
注:*
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 <0.05。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x ±s ,mmol/L)
组别n TC
TG
LDL-C
HDL-C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7 6.25±2.32 4.23±1.85*
1.96±0.46 1.53±0.35*
4.69±1.18 2.96±0.73*
0.62±0.150.68±0.26*观察组48
6.46±2.17 3.09±1.57* 1.98±0.33 1.41±0.23* 4.74±1.25 2.25±0.68*
0.60±0.110.79±0.13*
t 0.456 3.2410.244 1.9790.200 4.9060.742 1.903P
0.325
0.001
0.404
0.025
0.421
<0.001
0.230
0.030
注:*
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 <0.05。
2.2 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 <0.05)
,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数值均较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组别n 头晕
失眠
肝损伤
总发生
对照组472(4.26)1(2.13)1(2.13)4(8.51)观察组
48
3(6.25)1(2.08)1(2.08)5(10.42)
χ20.001P
0.974
3 讨论
颈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的主要血管,IMT 正常
范围为0.8~1.0 mm,当其数值>1.0 mm 即为IMT 增厚,当其数值>1.3 mm 即为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提示之一。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密切关系,
而斑块形成与患者胆固醇水平,
血管管壁内膜受损,血小板、
炎性因子等在受损部位聚集、沉积存在直接关系,该现象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随着斑块数量增加,极易导致血管破裂,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脑梗死[4]。
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见药物之一,
本研究将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其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在解热镇痛基础上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达到中枢感受神
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脑梗死症状;同时,阿司
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对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积极影响[5-6]。
辛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
该类药物通过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合成,达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目的,进而有效阻止斑块形成、生长,降低血液黏
·115
·
大 医 生
D O C T O R
2020年第23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研究
杨卫东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399)
摘要:目的 研究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2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脏指数以及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改善情况。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7.86%,(χ2=6.687,P <0.05)。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心脏指数(CI)、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在常规实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阿托伐他汀;心功能;心脏指数
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A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YANG Weidong
作者简介:杨卫东,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
稠度,有利于血液流通;同时辛伐他汀还能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巩固斑块,减少其破裂发生率,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联合使用是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在缓解患者脑梗死症状方面具有相应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7],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能缩小脑梗死患者动脉血管斑块面积。
阿托伐他汀是常见降脂药物之一,其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达到清理血管垃圾,减少斑块的目的,且具有预防斑块形成的作用,最终可促使血液流通,改善脑梗死临床症状的效果。
本研究在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斑块面积、斑块厚度、IMT 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该结果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8],说明,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在改善患者斑块效果上较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改善血脂水平,这和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关;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会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 应[9]。
综上所述,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常规治疗方式相比,老年脑梗死患者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会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对清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
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冬冬,武剑,张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
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2):90-93.[2] 顾汉沛,葛剑青,王光胜.血浆Lp-PLA2、HCY、尿酸与血脂对稳定大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5):613-616.
[3] 王耀,朱启云,李光布. 74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
脂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854-856.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
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 (2):136-144.[5] 陈孔博,邵元.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
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6):76-78.
[6] 夏永梅,于玲,李兰君,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
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37-339.
[7] 吕建萌,雷琦,潘雅娟,等.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2):1225-1225.
[8] 杨欢,张珊珊,余芾成.脑蛋白水解物和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
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对LVEF 和CRP 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3):96-100.
[9] 徐文锐,汪锦幸,胡勇,等.经颅超声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
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医学综述,2017,23(1):179-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