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用计算器计算》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计算器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计算》。
2.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2)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强调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3. 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
(1)让学生打开计算器,跟随老师一起操作,熟悉各个按键的功能。
(2)布置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巩固操作方法。
4. 讲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举例说明计算器在购物、烹饪、测量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探究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器。
(2)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小组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后检查学生的计算器操作熟练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计算器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规范,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计算器的正确使用。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计算器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详细补充和说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计算器至关重要。
首先,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功能。
计算器通常包括数字键(0-9)、运算符号键(加、减、乘、除等)、等号键、清除键、开关键等。
每个按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学生需要了解并熟悉这些功能,以便在计算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操作。
其次,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操作顺序:
1. 输入第一个数字。
2. 输入运算符号。
3. 输入第二个数字。
4. 按下等号键,计算器会显示计算结果。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需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如:
1. 在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时,要注意按键的准确性,避免按错键导致计算错误。
2. 在进行连续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遵循数学中的运算法则。
3.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可以使用清除键清除错误的部分,重新输入正确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4. 使用计算器时,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盯着计算器屏幕造成视力疲劳。
为了巩固学生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计算器的正确使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例如:
1. 购物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商品的总价、找零等。
2. 烹饪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按照食谱比例调整食材的用量。
3. 测量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换算。
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通过详细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在详细补充和说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的按键功能到复杂的操作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基础操作
1. 开机与关机:首先,教师要演示如何开启和关闭计算器。
大多数计算器上都有一个ON/C键用于开机,而OFF键用于关机。
有些计算器可能只有一个ON/C 键,长按用于关机。
2. 清除功能:计算器通常有一个C或AC(All Clear)键,用于清除当前输入的数字或操作。
教师要解释何时使用C键(仅清除当前输入)和何时使用AC键(清除所有输入和操作)。
3. 数字与基本运算:教师应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输入数字和基本运算符号(加、减、乘、除)。
强调输入数字和运算符的正确顺序,以及如何查看显示屏上的结果。
进阶操作
1. 连续运算:教师应演示如何进行连续运算,例如,计算(2 3) × 4。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器如何通过等号键或运算符键来进行连续计算。
2. 百分比计算:解释如何使用计算器上的百分比键来计算百分比。
例如,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者将一个百分数转换为小数或分数。
3. 记忆功能:如果计算器有记忆功能(如M 、M-、MR、MC键),教师应解释这些键的作用,并展示如何使用它们来暂存和调用计算结果。
高级操作
1. 科学计算: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介绍科学计算器的特殊功能,如三角函数、对数、指数、开方等。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功能来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2. 统计功能:如果计算器具有统计功能,教师应解释如何输入数据集,并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应用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解决。
例如:
- 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和找零。
- 根据食谱调整食材的比例。
- 计算物体的体积或表面积。
- 进行货币兑换计算。
注意事项
- 强调在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时要注意准确性。
- 提醒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凝视屏幕。
- 教育学生不要过度依赖计算器,应培养心算和估算能力。
教学策略
- 使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跟随教师的指导。
-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教学,提高操作熟练度。
- 定期检查学生的计算器使用情况,提供反馈和纠正。
通过这样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还能够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技能和信息素养。
同时,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