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考点要求]
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理解: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知识梳理]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可喜变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传播;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提高;易于引导人们的,推动发展。

由于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也引发了令人担忧的现象。

2、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的文化产品,包括和流行的,传统的和、和通俗的、和。

3、大众文化;面向,反映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大众文化必须遵循、提倡原则;坚持为、的方向和、的方针;努力贴近、贴近、贴近、创新、创新、创新;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和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促进进步。

4、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殖民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重难点分析]
1、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
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港台流行音乐,金庸、古龙等一些人的武侠小说,崇拜明星、歌星。

年轻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赶时髦,有的羡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明星为榜样进行自我塑造,等等。

历史上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它们后来大多被人们遗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长久的。

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后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

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现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如过往的烟云。

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尚,而经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

流行文化有着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她快速、直接,极易导致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

经典文化像贮存了多年的美酒一样醇厚,经典文化是绿色文化,因为智慧之树是常春的,经典唯美,有着高贵的气质,经典文化使人回味无穷。

有时候流行文化也就是经典文化。

[典型例题]
背景:现代大众传媒以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广泛而密集的信息网络、高覆盖率的发射系统,使其成为社会的舆论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传播中心。

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现代大众传媒、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简析:大众传媒是低俗落后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播的根源。

[练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

”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2、文化作品的文化意义与经济效益相悖的情况历来存在,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常常“叫好不叫座”。

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国家的扶持引导 B.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
C.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叫座”是关键 D.文化产品的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3、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去年全年免费在省内各地农村放映电影13.4万场,各族观众达3676.5万人次。

该省还通过开展“优秀电影进社区”放映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云南省的做法表明
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实际,满足群众需要 B.要以人民群众是否喜好来评判文化的先进性C.文化产品的供给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为主 D.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4、2005年5月16日,重庆出现豪华活人墓,占地60平方米,耗资20万,其墓主人曾是全国人大代表,退休前担任重庆市某县区人大一重要职务。

据说这是按当地风俗而建,此行为
A、正确,既然是当地风俗,应该按当地风俗办事
B、错误,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不可以这样做,但其他人可以
C、错误,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危害社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D、错误,这是腐朽文化的表现,危害社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5、“周杰伦的《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这个新闻一出来,舆论便纷至沓来,有的赞同,有的批评,原因不仅相同。

这个现象表明了
A.大众文化以流行为主要特点 B.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C.传统的革命歌曲已不受大众欢迎 D.我国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

面对上述观点,我们应该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7、随着网络的发展,《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等一系列网络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这说明
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的反映,应兼收并蓄
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只有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消失
8、商业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客观趋势。

在美国,以时代华纳、美国在线、CNN、FOX等为代表的传媒集团垄断了大众文化的生产和销售,俨然就是媒体帝国。

在我国,媒体走向商业化也是大势所趋。

对传媒商业化的发展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该禁止 B.是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产物
C.过度的商业化会牺牲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效益
D.有利于活跃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产品、繁荣文化生活
9、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0、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电脑算命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⑤讲排场、挥霍性消费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11、下列对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对落后文化要坚决依法取缔
C.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12、中国1981年出生的人口性别比(男女比例)为108.47︰100,1990年“四普”为111.3︰100,2000年“五普”为116.9︰10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100,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100,迄今仍没有逆转的迹象。

从文化的角度看,造成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是
A.男女不平等等落后观念的影响 B.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C.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D.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
13、腐朽文化具有以下的危害
①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②侵蚀民族精神③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④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进入2007年4月,一场网络“扫黄”专项行动再次席卷全国。

中央重视,群众支持,短短数日,战绩频传。

网民们的眉头舒展一些:“黄潮”大面积退却,不用再烦恼网上强行跳出类似“激情一夜”、“情色天地”的广告和文章;也不必提心吊胆于家中孩子一上网便被“情”、“色”团团包围……。

据此回答14—15题。

14、大众传媒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
A.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社会效益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不可避免要产生负面影响
C.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人们在丰富繁华的文化市场中,面临着多种选择
15、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淫秽色情文化属于落后文化 B.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腐朽文化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C.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文化市场应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就有1000多名“法轮功”信徒因病拒绝就医而死;数百名信徒自杀或自残;30多人被“法轮功”信徒杀害。

“法轮功”是严重危害社会、侵犯人权的邪教,是现代化文明社会的毒瘤。

据此回答16-17题。

16、上述材料体现了“法轮功”的危害在于
A.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 B.腐蚀人的灵魂、残害人命、扰乱社会
C.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D.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17、针对上述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必须
A.发展先进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B.自觉抵制宗教文化
C.坚决取缔淫秽色情文化D.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网络文化单位要自觉担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责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网上传播,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据此回答18~19题。

18、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提出上述要求的依据在于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在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中,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C.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19、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是因为
A.文化市场受利益驱动 B.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
c.大众传媒的发展,能够带动和促进我们文化生活的发展
D.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法制化势在必行
20、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品评三国英雄,而一举成为2006年我国最引人关注的文化学者和电视明星,上述材料说明
A.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
C.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D.电视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主导力量
21、目前,在我国的广告传播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广告主、广告公司及广告媒介急功近利,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设计制作不良广告,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出现上述不良文化现象的原因是
A.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D.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
22、“每天下午五点半,有么说么的小么哥和您不见不散。

”“小么哥”主持的《拉呱》节目深受观众好评。

《拉呱》充满了老百姓关注的民生新闻:路见不平、拌嘴饶舌、见义勇为、家庭和睦、邻里相帮……这体现出《拉呱》节目成功的原因是
A.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B.使传统曲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C.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D.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二、简答题
江苏镇江注重围绕和谐主题,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品位。

举办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活动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

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组织开展“中国镇江生肖文化旅游活动”,一年一个生肖,一年一个主题,精心打造,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化盛典。

逐步形成镇江文化活动的品牌。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2分)
(1)镇江为什么要注重举办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活动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打造文化活动的品牌。

(6分)
第八课参考答案
例题:(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由于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3分)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分)大众传媒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是“喜”和“忧”两方面,而不只是低俗、落后文化的传播渠道,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这个渠道传播了先进文化。

(2分)
(3)我国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带来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等,才是低俗落后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播的真正的根源。

(3分)
(4)上述观点没有看到大众传媒的双重性,更没有看到低俗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播的真正根源,是不科学的。

(1分)
1、B
2、 A
3、A
4、C
5、B
6、D
7、B
8、A
9、B 10、B 11、B 12、A
13、D 14、A 15、C 16、B 17、A 18、A 19、C 20、C 21、B 22、D
(1)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举办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活动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6分)
(2)①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紧紧围绕和谐主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