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综合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综合试卷含答案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反复调整反光镜位置,可视野内依旧完全黑暗,这可能是因为A.使用了平面反光镜 B.选择的光圈太小C.物镜没对准通光孔D.目镜的倍数过小2.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4.关于如图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②内的染色体在分裂前进行了复制
B.如图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C.新细胞与母细胞一样都有细胞壁
D.图丙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5.如图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B.B为消费者,A→B→C形成一条食物链
C.C是分解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D.若图中的生物数量能相对稳定一个时期,则该图可以表示为一个生态系统
6.小强在两个相同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
甲向阳处20湿润
乙向阳处20干燥
小强设计这个实验,想探究的是影响大豆发芽的下列哪个因素?()
A.水B.光线情况C.温度
7.下图是小麦和菜豆的根系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B是菜豆的根系 B.图中1是侧根C.图中2是直根D.图中3是须根8.某同学对野外观察到的苔藓和蕨类进行了比较,正确的是
A.都有根、茎、叶的分化B.叶都无叶脉,背面有孢子囊
C.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D.植株都矮小且茎内无输导组织
9.如图所示,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
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移动情况是()
A.左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右侧移动B.右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
C.两侧培养液中草履虫不向另一侧移动D.两侧培养液中草履虫随机移动
10.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③选择平面镜
11.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倍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图乙中的清水
C.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D.要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2.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甲、乙、丙、丁)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指细胞分化
B.b是指细胞分裂
C.丙属于器官
D.丁属于系统
13.下列实验中,碘液的用途与其它三项不一样的是()
A.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B.探究种子储存的营养成分
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D.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14.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③①
B.步骤④中叶片a与叶片b同形成了对照
C.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D.步骤②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15.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中的[4]气孔
16.下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错误的是
A.图中的[1]、[5]、[7]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B.图中的[2]和[4]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6],它是由成对的[7]围成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水分由图中的[3]运给,该结构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17.衣藻、苔藓、水杉、小麦四种植物具有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无种子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18.银杏与杏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银杏()
A.没有鲜艳的花被B.球果包被着果皮
C.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D.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19.如图所示洋葱的叶分两种:管状叶呈绿色,伸展于空中;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
如图是丽丽进行洋葱观察实验时的记录。
请据图分析:([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由图可知,构成洋葱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 。
(2)图甲取材自洋葱鳞片升内表皮,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 ,用镊子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后,用来染色的液体是____ 。
图甲视野中的细胞排列紧密,属于____ 组织。
(3)图乙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 ],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
与图甲所示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洋葱管状叶叶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 。
20.洋葱(学名:Allium cepa),别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皮牙子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
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可用于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预防感冒。
某同学为了探究细胞的结构,撕取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请分析回答:
(1)被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在图3中属于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是_____(左图还是图),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
(序号和名称)(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临时装片,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放大倍数为
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_____倍。
(4)使用图1所示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_____为止。
观察时,要转动a,使镜筒慢慢下降和上升,直到看清物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_____;最后转动[]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观察装片时,要将图2中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先向_____(填方向)移动装片。
(6)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_____。
(7)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_____中。
(8)图4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_____(填序号)。
21.如图所示是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二氧化碳,C是氧气,则该图表示光合作用
B.若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则该图表示呼吸作用
C.图中A和C为气体,它们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
D.图中物质B是由导管运输的,其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22.甲图表示植物进行某生理活动,乙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判断出错误的一项是()
A.若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图③所代表的物质通过导管运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C.乙图的N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D.乙图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23.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入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被运走耗尽,完成上述生理作用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是()
A.导管、呼吸作用B.筛管、呼吸作用
C.导管、光合作用D.筛管、光合作用
24.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5.如图所示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钟罩里,蜡烛不久熄灭了,小白鼠很快死去(如图甲、乙所示)。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如图丙所示)。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活着(如图丁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和图乙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B.乙中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钟罩内没有食物
C.图丙、丁所示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了满足动物生活、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但不能满足植物生活所需的二氧化碳
D.若将整套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下,所有的现象与在光下相同
26.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表示二氧化碳是
A.①B.②C.③D.④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7.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2)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生产者通过______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图中未表示出来的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4)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填字母)。
28.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食物网中构成某条食物链的生物的数量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相应字母)
(1)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甲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
从数量关系上来看,甲图中的昆虫可以用乙图中的[__]表示。
(3)甲图中鼠和草之间构成_______关系,它们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草没有_______。
(4)阳光、水分都能影响图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因素。
十、实验探究题
29.下图是从桃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主要与[ ]____和[ ]____有关。
(2)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花色彩艳丽、气味芬芳,吸引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穿行,帮助植物完成________过程。
(3)花的盛开是一种美丽,凋落也是一种美丽。
花凋落后,[ ]_____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 ]____ 发育成种子,从而孕育新的生命。
(4)花、果实、种子与生殖有关,它们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均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30.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
(2)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______。
(3)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做______.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④]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______。
(4)“桃”是由图甲的[ ]______发育成的,我们食用的“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
______。
十一、实验探究题
31.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
环境
环境
234567891011
时间/min
明亮4320101201
阴暗6781091098109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仅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应设置_______和
_______两种环境。
(3)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______)(填选项字母)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改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
(5)分析本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环境中。
(6)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
32.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哪些实验条件有关?__________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D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比A装置中存活的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4)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___________。
33.洋葱是人们通常食用的蔬菜,也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材料。
它的叶有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如图甲),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洋葱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叶形成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虽然两种叶片形态不同,但其细胞核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2)图乙是图甲管状叶的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②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
___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有贮存营养的功能;结构③中含有导管和筛管,能运输_____________;上述两种结构都属于_____________层次。
(3)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细胞示意图。
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的两种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制片时有的同学因洋葱散发的辛辣气味的物质刺激流出了眼泪。
上述具有辛辣气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丙所示的
[ ]_____________中。
34.番茄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种植栽培。
(1)番茄植株的个体发育起点是______。
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番茄植株所缺少的层次是______。
(2)如图1所示,成熟的番茄果实结构有果皮、果肉及丝状“筋络”等部组成,某同学选取其不同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2、3、4所示:番茄外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如图______所示,具有保护功能;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______组织;图4显示的是导管,它属于______组织,能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在图5表示一段时间内番茄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中M点番茄叶肉细胞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当光照强度在______点之后,番茄开始向内释放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
这是因为______。
(4)为探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科研人员用塑料薄膜将同一温室隔出C1、C2、C3三个独立区域、分别给予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的CO2,测定不同区域中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6。
根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采摘后的番茄果实,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运输保鲜,目的是降低______(生理过程)的强度,避免消耗番茄中的______,影响番茄的食用质量。
【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综合试卷含答案
1.C
解析:C
【分析】
显微镜中的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射入镜筒,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一面是凹面,光线强时用平面,光线暗时用凹面。
【详解】
反光镜选用平面镜只能是光线变暗,而不是完全黑暗;选择光圈太小说明光线进入视野中变少,引起视野变暗而不是完全黑暗;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过小,也不会引起视野内完全黑暗;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反复调整反光镜位置,可视野内依旧完全黑暗,可能是由于物镜没有完全对准通过孔。
故选C。
2.C
【详解】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析:C
【详解】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
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C正确。
3.A
【详解】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符合题意;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4.B
【分析】
简单地说,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
A、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进行了复制加倍,A正确;
B、图示细胞分裂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B错误;
C、图示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新细胞与母细胞一样都有细胞壁,C正确;
D、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所以图C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D 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B
【分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
(2)由图可知:图中A利用太阳的光能,需要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可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A利用太阳的光能,需要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可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故B 与C之间的关系为被分解与分解的关系。
C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并且给生产者提供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判断为分解者,A正确;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构成的一种捕
食关系,与C分解者无关,B错误;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并且给生产者提供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判断为分解者,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该图可以表示为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6.A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从表格中看出,甲与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其它条件都相同,目的是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所以这位同学研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水。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7.B
【分析】
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
【详解】
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长而粗,侧根短而细;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不定根多而发达。
分析可知,图A是直根系,2是主根,1是侧根;图B是须根系,3是不定根,图A是菜豆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图B是小麦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故选B。
【点睛】了解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区别。
8.C
【分析】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
【详解】
A.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植物植株矮小且茎内无导管;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有叶脉)的分化,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背面有孢子囊,B错误。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二者均生活在阴湿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靠孢子生殖,C正确。
D.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相比苔藓植物长得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9.B
【分析】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详解】
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因此右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
故B符合题意。
【点睛】
草履虫对外界的有利或有害刺激都能够产生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10.D
【分析】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
(2)图丙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
【详解】
A、甲图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造成的,会影响观察,A正确;
B、图乙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即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C正确;
D、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③选择凹面镜,D错误。
故选D。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11.C
【分析】
制作如图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生理盐水;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目镜是5×,物镜是40×,所以放大倍数是5×40═200倍,A错误。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B错误。
C.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故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即要使图丙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